天天看點

聯考是新聞源,亦是任誰皆可指手畫腳、高談闊論的無門檻議題。聯考放榜時,對聯考公平問題的見仁見智,對現行分省投放招生計劃、

作者:小道幹貨

聯考是新聞源,亦是任誰皆可指手畫腳、高談闊論的無門檻議題。聯考放榜時,對聯考公平問題的見仁見智,對現行分省投放招生計劃、分省劃線錄取模式的诟病攻讦批判甚至造謠定會甚嚣塵上,成為特殊時間段最熱的話題,“全國一張卷,全國統一分數線”的建議與呼聲定會卷土重來,以教育公平的名義引導流量、招攬關注。

中國聯考是選拔性考試,過去民間說“穿草鞋或者穿皮鞋”“勞力或者勞心”全仗此一考,競争必然激烈,某時某地甚或近乎白熱化厮殺。古今中外,制定規則、裁判輸赢似乎都無從確定絕對公平、公正。現行聯考制度,确有熱議、反思、批判之空間,确有廣征建議、求諸民意以優化提升之必要,然而,“全國一張卷,全國統一分數線”之類的馊主意,注定是中國基礎教育、中國聯考制度改革的禁藥。恕兄弟直言,再四鼓噪該議題者,有的是幼稚淺見而說話不經大腦,有的是看熱鬧而忘了立場,有的則是某些利益群體的代言人、帶貨者。

之是以說“全國統一分數線”是馊主意,兄弟的理據至少有:

其一,全國一張卷,全國統一錄取分數線,必須以“全國統一教材、全國統一教綱、全國統一教學進度、全國統一考綱”為前提。設若如此,中國基礎教育多元化改革探索積累的經驗教訓必将全部付諸東流,以聯考為唯一指揮棒的教與學風氣必将全面固化強化。如此代價,能否真正提升聯考公平尚不可知,但一定會深刻傷害現有的基礎教育體系,同時給高等教育帶來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深刻牽動。

其二,民國時期,蔡元培等學界大佬圍繞“先辦好大學,還是先辦好國小”争執多日、相持不下,一派認為,沒有好大學,就培養不出優秀師資,中國教育何來振興?一派強調,不辦好國小,不打好基礎,沒有好生源,大學去哪兒招錄優秀學生?老蔡等人俱往矣,當下中國的現實是,享受不到優質基礎教育的學生,很難考取頂級的國内大學。全國果若統一了聯考錄取分數線,北京四中、上海中學與阿裡地區進階中學、精河縣進階中學的高三學子無差别競争,形式看似公平,可實質公平嗎?彼此享有的基礎教育資源大相徑庭。為了絕對公平,難不成北京景山國小、上海彙師國小全國搖号,人大附中、複旦附中全國掐尖?或者把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名校名師以及校舍器材,打散平分到各省市區?公平訴求永遠值得稱道和景仰,但浪漫主義為基調的制度設計、空想色彩濃郁的條陳建議,想想已覺荒唐,付諸實施肯定禍國殃民。

其三,呼籲“全國統一分數線”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名校對所在省區生源的錄取傾斜或者照顧,用意很好,卻不可行。按照理性人假設,全國統一分數線之後,安徽何來内驅動力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求必應?河南如何說服本省輿情民意,将有限的高教資源大力傾斜于鄭州大學,使其盡快一流,然後讓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共享豫省納稅人的血汗?北京、上海等用地緊張、嚴控戶籍人口的特大城市,在清華北大複旦交大需要用地名額、引進人才必須入戶時,會拿出何種情感态度?極端地預測一下,很可能每個省區再不會下血本、出真章建設省屬院校——自己花錢出力苦心經營出了一流大學,随着外省優秀學子源源考入,本省子弟受益有限且不說,考一流大學的難度沒準兒更大了。自家域内大學平庸不入流,沒關系,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去外省競争學位嘛。如果全國普遍存在“資源取之本地人民,卻讓外來者大受其益”的怪圈,特朗普先生想不通,您也想不通。至于部屬院校,除了中央财政埋單,恐怕很難再得到所在地全心全意、貨真價實的支援。你無法投桃報李,我何必舍身成全?或有人說,現在中國經濟發達,中央财政可将大學全部包下來,這種低效率高投入的模式,會将中國教育置于何地?

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遠未能供需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形下,無論如何設計聯考制度,隻能做到相對公平。存量調整不如增量改革,堵死制度漏洞,杜絕陳春秀式的殘酷青春、悲痛遭遇;重新整理社會觀念,讓榜上無名者腳下依然有通暢的路;拓展發展空間,讓有想法有辦法的年輕人脫穎而出,竊以為是當務之急。

一等一的尖子生,無論咋考咋錄,大概都能叩開一流大學。他們,是真的猛士。據我觀察,呼籲“全國一張卷,統一錄取分數線”最力者,多為中等生、次尖子生及其家長。如此提議一旦落地,他們隻會沾光不會吃虧。清華、北大在河南假如降低一百分錄取,省屬211學子皆能負笈首都體悟荷塘月色、相伴一塔湖圖。果如此,清北還有偶像派兼實力派的成色嗎?

“先定規矩,再比輸赢”“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競争,基本可以确認其公平公正屬性占據主導。競争參與者,最本分、最可把控的是努力提升核心競争力,而不是幻想修改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