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作者:疯狂解说家

这是1997年,广州火车站的春运场景,在广州打工的人有几千万,每年春节回乡时,这里常人满为患。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列车上挤满了人,没有一点空隙,为了能上车,有人从车窗翻进来,甚至还有人被挤得头破血流,陈凤英三姐妹幸运地挤上了车,打工三年没回家的她们,这次终于能和家人团聚了。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三年前,19岁的陈凤英,带着妹妹陈秋芬和表妹刘永芬,来到东莞打工,成为了东莞某电子厂的流水线女工,在厂里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上厕所只有十分钟,如果超出时间就要扣钱。但留在家乡只能务农,带着自己的梦想,三个年轻的女孩,就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青春,好不容易熬了三年,终于在这年春节,三姐妹回家了。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列车上,全是在外务工人员,想到要回家和家人们团聚,大家都十分高兴,还在车上唱起了歌,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在武胜老家,陈凤英的母亲每天都会领着孙女,到村口等待女儿们归来,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只能在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中,盼望着一家人团聚,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三姐妹终于到达了重庆,来自四川的民工大多在这里中转,接下来 ,她们还要乘坐2个小时的大巴,往武胜县城赶去,到达县城,姐妹仨买了一些年货后,终于坐上了回村的客车。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可是从公路到村子,还要走2小时的山路,四川冬季多雨,村里土路泥泞不堪,在广东买的新皮鞋,已经被泥巴糊得面目全非,一听说家人们还在等她们吃年夜饭,姐妹三人高兴得跳起来,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家就在前方,再远再累的路途也值得,终于, 在远远的山头,她们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这是三年来一大家人,第一次团年饭,每个人都非常高兴,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晚饭后,她们还给父母送了礼物,广东带来的高级剃须刀,和样式新颖的毛衣,父母们感到十分欣慰,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春节过完,她们又要告别家人,回到东莞继续她们的打工生活。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1999年,姐妹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们告别东莞,回到了家里,妹妹陈秋芬首先结了婚,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生下儿子后不久,陈秋芬找到了新的谋生之道,这次她没有选择去广东打工,而是和丈夫一起向西出发,来到了贵州花溪,开了一个裁缝铺,开始了新生活。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而姐姐陈凤英,一直找不到心上人,相亲对象是同村的一个小伙,两人还是初中同学,也算是门当户对,在村里办了一场风光的婚礼过后,陈凤英带着自己打工赚的一万块,和丈夫借来的两万,踏上了创业之路。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同妹妹一样,她们没有选择东部更发达的地方,而是选择去了一个更偏远的地方:西藏。当时正值西部大开发,夫妻二人想借此机会创业,他们要去的地方在西藏的边境,一个叫日当的小镇。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开车过去就要整整三天,路途遥远不说还十分危险,他们要翻越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还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路上不但常堆满积雪难以行车,还经常可能会塌方,更严重的是在路途中的高原反应。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丈夫刘进伟就因高原反应倒下了,在海拔稍低的地方休息好久,刘进伟才终于缓过气来,本来计划三天三夜可以到达,但由于丈夫身体不适,加上路上车子老出毛病,最后花了七天七夜才到达。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到达日当镇之后,在公路旁,陈凤英盘下一个门面,此时她口袋里还剩三块钱,这个镇 ,人口不到一千,但由于西部大开发,每天都有很多施工车辆,也就使小镇热闹起来,陈凤英夫妇俩就在这里,开了镇上的第一家川菜馆,取名为“交通餐厅”。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附近没有别的餐馆竞争,人流量又大,餐馆时常爆满,陈凤英刚开始做生意,就非常红火,一天的流水账就是四五千元,这样的收入是在广东的八倍,因为过往施工车辆不定时,就餐时间也就不固定,所以交通餐厅每时每刻都要接待客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换来了生意上的成功,而妹妹陈秋芬的裁缝店,生意越来越差,租房的钱都快交不上了,听闻姐姐在西藏开饭店很赚钱,她关掉了裁缝铺,也前往西藏,做起了饭店生意。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由于夫妻俩没有学过厨,也没有饭店经营经验,一年半后,饭店总是亏损,就又关了门,妹妹陈秋芬不那么走运,第二次创业也失败了,没过多久,他们还是回到了贵州,这次他们离开花溪,来到了麻江县,这里比花溪更远,陈秋芬想在这里寻找商机。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她盘下一个门面,因为县城里服装店不多,所以陈秋芬开了一家卖西裤店,由于价格实惠,她一天能买出十几条,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踏实下来。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一年半后,妹妹生意逐渐稳定,而姐姐陈凤英的饭店收入却突然变少,原来 ,小镇旁的工程完工了,“交通餐厅”变得异常冷清,可就在这困难的时候,一个电话让他们燃起了希望,刘进伟的妹妹打来电话说。在广西来宾市,正在进行大开发,要搞城市建设,而为了吸引外来投资人,当地政府承诺对入住商户,免除五年的税务,免除水电费等福利。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陈凤英听此消息,激动不已,立马关了饭店,准备去广西发现新的商机,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去广西之前,陈凤英两口子回了趟老家,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陈凤英回来的消息,只能由村里的广播传递给亲戚,叫他们赶来家中小聚,而陈凤英此次回来,除了看望父母和儿女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在县城买一套房。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这近十年的辛苦工作,让夫妻俩攒下一些钱,于是他们来到县城最好的小区,买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套房,此时的他们也有了身份转变,因为在城里买房,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可为了赚钱,他们也不能就此在县城安定下来,还得出门做生意养家。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在家里待了不到半月,陈凤英两口子就急着要走,眼下西藏的餐馆已经关门,又买了房子需要装修,两个孩子也快要上小学了,得赶紧出门赚钱才是,几年未见的父母刚回家就要走,孩子们非常不舍,在父母离开老房时,他们寸步不离的跟着,更是因为不舍而哭了起来,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告别一家老小,陈凤英夫妇来到广西,可刚到来宾不久,他们的再次创业之梦,就被彻底打破了,原来, 在广西投资是个骗局,刘进伟妹妹在搞传销,还为了发展下线,竟把自己的哥哥嫂嫂也拉了进来。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毕竟在东莞打工多年,陈凤英也见过不少市面,她立马发现不对劲,劝回了妹妹,还好只投进去1万块,损失不大,带着第二次创业失败的挫败感,他们再次回到老家,考虑接下来的打算。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回乡后不久,西藏的姨夫告诉他们,318国道要铺设柏油路,工程量很大,在芒康的施工队需要有人承包食堂,条件就是由承包人暂时垫付40万的伙食费,姨夫一人筹不齐那么多钱,所以想拉他俩入伙,合资承包这个生意。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听闻这个好消息,夫妻俩立马赶往芒康,准备和姨夫共同承包这个食堂,但当一切都计划好,准备与施工队签合同时,之前说好的40万,突然涨成了80万,农民工起家的陈凤英,如何拿得出80万巨款。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无奈, 只得回家,陈凤英第三次创业失败了,正当陈家二姐妹,走上不同创业道路时,当初一起打工的表妹陈永芬,又在做什么呢?而陈家二姐妹的生意道路,还能顺利地走下去吗?

导演跟拍16年,从电子厂工人到餐馆老板,四川三姐妹的真实故事

三姐妹的故事下期继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