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森林·冬春篇》:从一个平凡的故事里,收获三个不平凡的道理

作者:青青FM365

主人公柿子在小森生活,种地,铲雪,准备食物,去超市上班几件事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看起来井然有序,自由自在得让人羡慕,一时间很难发现有什么违和之处。

但细看不难发现,柿子是一个人生活。

除去偶尔会有朋友来陪她一起吃饭,她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种植农作物,一个人清理厚厚的积雪,一个人准备食物一个人吃,一个人打工挣钱养活自己。

仿若没有家人一般,但其实,柿子有一位母亲。不过她的母亲在某一天毫无预兆地不辞而别,只给柿子留下了一封信。

本来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柿子,在母亲离开后无处可去,就回到小森一个人生活。整个过程符合常理,并无不妥之处。

但就如柿子的朋友佑太所说:“我一直很佩服你独自一个人努力的生活,但总让人感觉,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却又用努力这块幌子在遮掩这一切,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

听了这番话,柿子无言以对。

回到小森,是柿子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与其说是回到小森,不如说逃到小森更贴合实际。

像是毕业后的我们没有去处而只能回老家,也像是逃离北上广的各种“漂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出于心甘情愿的,而是没有其他选项后的被动妥协。

这样的我们和柿子是一样的,看似认真努力,其实心里根本就连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知道,为此浑浑噩噩,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在面临重大选择时,下意识就想逃避。

但这样的逃避总归不是办法。

佑太和小森的老一辈一样,打心底里享受着生活,接受一切,并且认真对待。但这些,是柿子所没有的,被动妥协过的我们也是没有的,我们并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逃避过后终将更加痛苦,该做的就主动去做,不要逃避,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才能给自己留点余地。

种植农作物是主人公生活的一部分,柿子要趁着每种作物适宜的种植时节播种,错过了不利生长,影响收获。

水稻要趁着天气晴朗采收,下雨会让谷子发霉长芽,让整个季节的辛苦劳作功亏一篑。

凡事都有要把握的时机,农作物的播种收获如此,做事同样如此。

没有冬天的储藏,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就没有秋天的收获。我们的生活是环环相扣的,每错过一环的时机,都会影响下一环的结果。

我曾因为大意连续错过两次四级考试,在舍友都拿到四级证书在为六级考试做准备时,我还在花费大量的时间看书做题,准备四级考试。这就导致我的进度要比别人慢一步,从而影响其他安排。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你在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品尝没有学习的苦果,吃亏也是必然。

学习如此,生活也同样。在该做一件事的时候逃避了,敷衍了,就会得到一个逃避敷衍后的果。

毕竟,每个后悔的今天,都有一个不努力的昨天。

又或者说,你今天得到的,都是昨天及以前的付出。

被佑太说过后,柿子也曾反思自己,回到家里就拿出母亲的信再次翻看着。

在她脸上不难看出纠结与挣扎,矛盾以及痛苦。就像暴风雪过后,她看着被蓝天和乌云一分为二的天空,轻声感叹了一句“和我一样”。

但她并没有就此做出改变。

画面一转,到了春天播种的时节,柿子缓缓说道:“土豆是最早就能播种的,每年冬天,小森的人都会留种以备来年春天种植,为下一年冬天储藏食物。也就是说,冬天一旦结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下个冬天的食材。”

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

但柿子决定今年不种土豆了,“因为明年冬天,我不会在这里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让人心里莫名生出热血沸腾之感,激动得不能自已。

一如她看着母亲的来信时所想“人本身就像一个螺旋,虽然看起来似乎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但每次却又不一样,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把圆圈画大一点,再大一点。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最打动人的,是柿子在逃避过后仍还想再努力一次的勇气,做了决定后立马就去执行的果敢。

柿子的朋友纪子对她离开小森的态度和佑太截然不同,纪子曾不乏恶毒的肯定道“她就是要装成落难公主”“反正她很快就会回来的”。

确实,时隔五年,柿子还是回到了小森,甚至是定居,可此时的她,脸上有的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坚定。

我想,曾经的她没有小森老一辈打心底里享受着生活,接受一切,并且认真对待的态度,再次回到小森的她是带着足够自信与坚定而来的。

不管是逃避过还是失败过,只要没有放弃,我们就能重新站起来,第n次出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