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文 市急救医疗中心供图
近日,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医生》上映,不少重庆市民在观看过程中都泪洒现场,思绪回到了去年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刻。
在全国各地支援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当中,由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护理部副主任张晞率领的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工作出色:获得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支队伍为何如此有战斗力?原来和一个临时党支部有关。
护理队在金银潭医院
最初成立只有6名党员
今天(15日)上午,张晞回忆了当时的情况:“2020年1月27日,我们接到了任务支援武汉,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就是这天(1月27日)成立了,队员们有8人来自我们院(市急救医疗中心)、5人来自市六院、2人来自市肿瘤医院。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党员的管理,我们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党员我们院有5名,六院有1名。除此之外我们院还有3名护士,在出征当天写了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1月27日晚,刚抵达武汉后不久,张晞接到通知,让她带领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火速增援金银潭医院。接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之后,张晞马上组织召开了一次党会:“这次会议上我们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我再次强调了现在面临的困难,金银潭医院的护士从去年12月底开始一直是满负荷工作、没有休息,急需我们去接替,这种身穿防护服,持续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是我们没遇到过的,必须认真做好防护服穿戴的练习!党员们必须以身作则,做到党员先上。另一件事则是我们考察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情况,一位积极分子在会上说,她这个时候申请入党,不是为了其他,就是想像请战书里说的那样,上了火线绝不退缩,确实帮助到患者。”
党员先上不是喊口号
2月2日,经过了三天的防护服穿戴训练后,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迎来了第一个中夜班,当时队中的90后党员吴豪杰主动请缨:“我既是党员,又是队里唯一的男护士,我体力最好,应该第一个上!”
张晞当时同意了吴豪杰的申请,但现在回想起来她还是有点感慨:“豪杰是是2017年进的我们医院,只工作了三年多,工作经验上肯定不如老护士。加上当时防护服资源相当紧缺,他都找不到合适大小的手套,只能用橡皮筋箍住手腕部,所以我当时有点担心,在外面随时关注着他的情况。”
2月3日凌晨,在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连续穿戴了8小时防护服的吴豪杰,出现了缺氧的情况,据他回忆:“我之前没有长时间戴n95口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工作的经验,结果有点呼吸不畅,加上可能后半夜没吃东西有点低血糖,所以当时有点两眼发黑,心率超过了130次/分,把‘张妈’(张晞)都吓了一跳。”
即使出现了眩晕的情况,吴豪杰也没有退缩,在下来调整恢复后,他没有请病假,而是继续参加了下一轮值班。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他值班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了。
吴豪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因为人手紧张、防护服资源有限,在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工作的护士不仅要护理病人,还要拖地、擦桌子、床位消毒、搬运物资等,所以工作量很大,可党员们一直都没有退缩,张晞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再苦再累的工作,都是6名正式党员挑大梁。”
党员冲锋在前,入党积极分子也不甘落后,入党积极分子护士肖丽有次值班期间就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心悸、冒冷汗。当时金银潭医院的护士长要求肖丽出隔离病区休息,可肖丽想到换人进来,就要浪费一套防护服,于是她一边在隔离病区坐着缓缓劲,一边咬牙坚持,她告诉记者:“上海、广东、安徽、湖南等省市的护士都在这里工作,她们都在坚持,我也不能丢了重庆护士的脸。”
临时党支部会议
优良作风将继续坚持
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中的6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在金银潭医院的抗疫过程中,展现的先锋作用,感染了剩下6名队友,于是她们也纷纷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也让临时党支部不断壮大。
考虑到大部分的队员都要值中夜班,张晞灵活调整了党员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她专门建了一个临时党支部的微信群,不定期往里面发布相关的学习资料;同时还会在队员轮休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开启群视频会议,让大家可以在视频中交流学习心得;最后她和副书记还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谈话、考核。
视频党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金银潭医院“战疫”58天后,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都通过了党的考验,成功完成了火线入党,这也让这支队伍成为了一支全党员组成的医疗队。
从武汉回到重庆之后,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临时党支部顺利完成了历史使命,15名党员也回归了各自医院的党组织,重新回到了日常工作岗位。
今年1月28日,在支援金银潭医院一周年的日子,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进行了一次重聚。张晞表示当时她作为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曾进行了一次总结性发言:“这次去金银潭医院的支援,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键作用。每到危难时刻,党员都会挺身而出,党员就应该是一群有担当的人!我们打赢了这场抗疫的战斗,希望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也要牢牢记住自己党员的身份,记住我们在金银潭医院共同战斗的经历,我们这个党支部一定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重庆重症护理支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