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公安红标"赵仓桥破军物资被抢

作者:中国警察网
"公安红标"赵仓桥破军物资被抢
"公安红标"赵仓桥破军物资被抢
"公安红标"赵仓桥破军物资被抢

1936年,赵苍菊(中)和表弟赵怀娟(右)和侄子在佤堡合影留念。

1936年秋的一天,作为西北政治保护局的督察,赵苍轩从延川等地巡游回来后刚回延安,周兴主任急切地对他说:"我们中央运输大队运了一批军物资,在经过的知丹县顺宁镇,被土匪抢劫, 70多头骆驼和骡子以及大量物资被洗劫一空,这些物资是边区政府要抬到前线的。案情严重,决定给您负责检测,及早找回材料。"

接到任务后,赵某立即率领30多名便衣队员,星夜冲向避宁镇。当时,国民党地方武装力量、特工、土匪在回避镇地区猖獗,斗争形势更加复杂。赵苍轩在仔细了解情况后,将便衣队员分成几个小组分散开来,经过多次搜寻,终于发现抢劫我军需物资的劫匪打扮成国民党地方民团。他们被抢劫后,转移了一些物资,其他部分被烟土取代。

案件有眉毛,队员们很开心,认为报告上级派兵消灭了民团,找回物资,任务就完成了。赵苍轩认为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中央运输大队到抗日前线运送军物资,是在非常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距离数百英里的回避地方民团,怎么能得到如此准确的情报?这是一个必须查明的重要怀疑。于是他决定抓住一条"活舌"来找出真相。他派人伪装成货物进入民团的将军家庭,并试图将团的父亲带出来被俘虏。经过一番出人意料的审讯,"活舌"供认:在中央机关门旁,有一个鞋匠是他们坐着的,代号为"田鼠",专门监视监视中央机关的运作情况,这种运输物资信息是由"田鼠"提供的。案情真相大白后,"田鼠"被抓获,潜伏在我们眼皮底下的"钉子"被摘掉。

50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赵紫阳说:"经过一场复杂的曲折,惊心动魄的苦战,破案是一场胜利,是对敌人的有力打击。从那时起,我引起了对侦察工作的兴趣,组织也希望我从事侦察工作。"

(图文由中国警察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