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作者:烧死的火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非洲黑人经历了最黑暗苦难的岁月,他们被当做会说话的牲畜任意买卖,从事着最艰苦的劳作,忍受着极其残忍的折磨。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然而,在机缘巧合之下,也有一些黑奴幸运地摆脱了悲惨的命运,获得了自由,甚至进入上流社会,成为贵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普希金的曾外祖父易卜拉金姆•汉尼拔,他由于得到彼得大帝的青睐,不仅被提拔为军官,还进入了俄罗斯科学院,成为一名院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黑皮肤的贵族。还有一位就是深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宠爱的黑人公主莎拉·福克斯·博内塔,她是英国废奴运动的受益者。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莎拉·福克斯·博内塔

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奴隶贸易带来的资本积累,马克思说:“直接奴隶制是资产阶级工业的基础……奴隶制使殖民地具有了价值,殖民地造成了世界贸易,而世界贸易是大机器工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贩卖黑奴的数量,比其他殖民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还多四倍,所以,英国是在奴隶贸易中摄取利益最多的殖民帝国。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大英帝国从最大的奴隶贩子变成了最坚定的奴隶贸易反对者,这种转变是英国国内思想和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道德方面,英国的教会一直在抨击贩奴活动,他们认为把同类当做财产买卖违背了上帝的意志,是罪恶行为,卫理宗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说:“不是战争或契约能够使任何人把另一个人据为财产,有如把自己的牛羊作为财产一样,当一个人开始有了生命,自由就成为他的权利,人类的法律不能剥夺一个人来自自然法则的那种权利。在他看来:“一个安哥拉人和一个英国人享有同样的天赋权利。”

当时启蒙运动方兴未艾,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英国上流精英。英国议会中有许多议员反对奴隶贸易,1804上台的英国首相皮特也支持废奴。

在经济上,英国原来是依靠三角贸易来获利的,也就是用本土工业品去换取非洲的黑奴 ,再把黑奴运到殖民地为英国生产工业原料。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大机器工业的发展,西印度群岛等地区奴隶种植园生产的产品已经失去了廉价优势。奴隶虽然被强迫无偿劳动,但为了镇压他们越来越强烈的反抗而支出的成本越来越高 ,亚当·斯密指出:“我相信,一切时代,一切国民的经验,都证明了一件事,即: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起来只需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但彻底盘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

所以,那时的英国工业已不再依赖这些奴隶种植园,奴隶贸易在英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很低,英国资本家反而需要更多的奴隶作为自由人来消费英国的工业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没有必要再为了维护奴隶贸易而支出道德成本了,所以在1807年3月25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贩卖法案,将贩奴定为非法行为,英国还派出军舰到非洲海岸巡逻,拦截贩奴船只。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海军上尉弗雷德里克·福布斯奉命于1850年6月乘坐博内塔号战舰,前往西非推行《废除奴隶制法案》,他首先来到了达荷美王国,会见国王盖索,因为他是非洲最大的奴隶供应商。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在贩奴活动早期,白人殖民者亲自进入非洲的黑人部落去抓捕黑奴,然后贩运到殖民地。但是他们在那里人生地不熟,而且目标明显,黑人对他们产生了警惕,白人在抢掠人口时,遭到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往往遭致惨重伤亡。于是他们改变做法,利用或挑动黑人部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抓捕俘虏,然后以贸易方式从黑人手中获得黑奴。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一些黑人部落通过与白人的人口贸易,获得了火枪、布匹、铁器等物资,变得强大起来,对其他部落拥有了优势。尝到甜头的的这些部落便利用在与白人贸易中获得的能力专门捕猎黑人卖给白人殖民者,以此获利。为了捕获对方的人口,黑人部落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战争,而为了把这些抓来的黑人卖出去,黑人部落之间又争相削价,这样,白人不仅能得到廉价的黑奴,风险也远低于他们自己去捕猎。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在这种罪恶贸易的驱动下,非洲出现了几个专门从事奴隶贸易的王国,西非地区阿散蒂、达荷美、马里等几个最强大的王国,都将奴隶贸易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达荷美王国就是如今的贝宁,这个国家依靠贩卖人口从西方人手中换取武器,从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再倚仗其军队深入非洲内地捕猎奴隶,转运至各个港口卖给白人买主。但其本国人口受到国王保护,不在被贩卖之列。到18世纪时,达荷美王国从事奴隶贸易的历史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几乎垄断了黑人王国与西方的奴隶贸易,其沿海城市维达,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因此这个国家被西方殖民者称为“奴隶海岸”。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通过掳掠和贩卖奴隶强盛起来达荷美王国,四处征伐,开疆拓土,他们不仅抢夺人口,还将活人用于祭祀,在每年两次的祭祀活动中,要宰杀大批俘虏。这种残忍血腥的人祭甚至导致奴隶出口数量锐减,在17世纪末,达荷美每年输出2万黑奴,到19世纪初,每年只能输出1万至1万2千名奴隶了,这直接损害了白人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抗议,巴西的奴隶商就曾在1810年致信达荷美国王,要求减少活人祭祀的次数,以保证他们能获得充足的奴隶。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奴隶贸易支撑起了达荷美王国的财政,也是王室奢靡生活的经济来源,英国人要求废除奴隶贸易,等于要夺走国王的钱包,他怎么能答应?所以当国王盖佐了解了弗雷德里克·福布斯上尉的来意后,他是非常抵触的,但是他对强大的英国不敢不表现出尊敬,为此他做出了一些妥协,同意将每年两次的人祭减为一次,将每年的奴隶出口人数减至8000。福布斯上尉作为英国的使者,自然也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款待,盖佐还邀请他出席祭祀典礼。虽然福布斯上尉对这种野蛮的仪式非常反感,但他身为女王的使节,也只能入乡随俗,接受了盖佐的盛情。

福布斯上尉在观礼台上看到了几十个即将被宰杀的“祭品”,尽管他是个习惯了血与火的军人,却仍然无法直视这种可怕的场面,他只盼着这个祭祀尽快结束。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正在上尉痛苦纠结时,他突然看到“祭品”中有一个小女孩,他的心顿时被揪紧了,而小女孩那双美丽的眼睛与他的视线相遇时,福布斯上尉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了,他绝不能允许这个女孩在自己眼前遭到戕害。他抛开外交礼节,直截了当地告诉盖佐:“女王陛下绝对无法容忍杀死一个无辜的儿童,你的做法将永远无法获得她的尊重!请您慎重的处理此事。”

福布斯上尉的当众警告损害了盖佐的威严,这使他大为不快,如果答应福布斯的要求,他将在臣民面前颜面尽失,可是他又实在不敢冒犯英国。正在他犹豫不决时,福布斯上尉不失时机地放缓语气说:“但这个女孩可以是一件礼物,一件黑人之王献给英国之王的礼物,她象征您的仁慈和两国的友好。”见有台阶可下,盖佐马上表示,为了与女王的友谊,同意赦免这个女孩,并把她交给福布斯上尉。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跟着福布斯上尉登上了博内塔号。当时她还只有五岁,是埃格巴多部落酋长的女儿,她的父母都被达荷美军队所杀。

福布斯上尉和他的妻子都很喜欢这个小女孩,他们给她起了名字,叫“莎拉”,并将博内塔号的船名作为她的姓氏。

在博内塔号执行任务的途中,福布斯上尉夫妇教莎拉说英语,讲授文明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礼仪。莎拉非常聪明,一学就会,她还极具音乐天赋,特别能歌善舞,一路上,她的表演给船上的水手们增添了许多欢乐。莎拉也和拯救了她的福布斯上尉夫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他们当作再生父母。可是上尉是个海军军官,常年随军舰在世界各地遂行使命,无法收养她。

1850年11月9日,博内塔号终于回到英国,福布斯上尉带着莎拉来到温莎城堡觐见维多利亚女王,他对女王诉说了莎拉的身世,希望她能得到收养,并接受良好的教育。

乍见之下,女王就被这个小姑娘的聪明伶俐吸引了,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今天回家的时候,福布斯上尉带来一个来自达荷美的可怜女孩,她的父母都被杀害了,福布斯通过要求将她作为礼物才挽救了她的生命,并带到我的面前。

这个7岁的女孩非常聪明,她会说英语,打扮得和我们的姑娘一模一样,只有摘下帽子露出黑色卷发和硕大耳环的时候,你才能意识到她是个黑人。”

女王决定收养萨拉,宣布这个孩子是她的教女,并用“萨利”这个昵称来称呼她。莎拉和女王的孩子们一起进入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萨拉并不适应英国宫廷的生活,在一群白人孩子中间,她感到孤独,显得害羞而矜持,其实她的内心是希望与福布斯上尉一家生活在一起。

在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建议下,萨拉被送到了肯特郡一户中产家庭寄养,女王为萨拉的生活支付所有的费用。

1851年莎拉患上了呼吸道疾病,不停地咳嗽。女王认为来自非洲的莎拉不能适应英国寒冷潮湿的气候,于是她把莎拉送回非洲,在塞拉利昂继续接受教育,希望等她的身体长得更强壮一些时,再回来,并承诺那时将让她生活在福布斯上尉家里。

莎拉很高兴能回到非洲,因为这样她就能见到她的恩人福布斯上尉了,然而不幸的是,上尉在1852年6月4日于圣赫勒拿岛因病去世了,莎拉的愿望再也无缘实现。

莎拉在非洲期间,女王对她百般关心,不断给她写信,询问她的健康和学习情况。到了1855年,莎拉年已经满12岁,女王认为她可以抵御英国的寒冷了,于是又把她召回自己身边。

再次见到已经长大了的莎拉时,女王喜不自禁,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看见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小莎莉,她成长了很多,又高又苗条,真的很可爱”。

为了满足莎拉对福布斯上尉的怀念,女王把她安排在福克斯上尉的表弟家生活,并允许她随时出入温莎堡。

莎拉与女王的二女儿爱丽丝是最要好的闺蜜,两人几乎形影不离。1862年1月,莎拉应邀参加了爱丽丝公主与普鲁士路德维希大公的隆重婚礼。

爱丽丝公主出嫁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热心张罗莎拉的婚事,不久,莎拉收到了 詹姆斯·戴维斯的求婚。詹姆斯·戴维斯是一名从事英国与非洲之间船运生意的商人,曾在英国海军中服役,他与莎拉一样,是个黑人,也是英国废奴政策的受益者,他父母本来都是黑奴,是英国政府让他们获得了自由。

詹姆斯·戴维斯当时31岁,莎拉在塞拉利昂时曾经见过他,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嫁给他。可是女王知道这件事后,认为他们身世般配,于是竭力促成这桩婚姻。莎拉不能拂了女王之意,就同意了。

1862年8月,莎拉和詹姆斯·戴维斯的婚礼在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举行。维多利亚女王按王室公主出嫁的规格操办了这次婚礼,她特意把塞拉利昂大主教请到英国来为这对新人主持婚礼,还给莎拉找来了包括四个黑人姑娘在内的十六个伴娘,在这一刻,莎拉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英国军官从祭坛上救下一名黑人女孩,后来成了英国女王宠爱的公主

莎拉和詹姆斯·戴维斯

婚后,莎拉随丈夫去了非洲,一年后,她的女儿出生了,她请求女王同意给孩子取名为维多利亚,女王很高兴地答应了,还亲自担任了孩子的教母。

1880年8月15日,莎拉罹患肺结核,不幸离世,那一年她只有37岁。她的死让女王悲痛万分,她把对莎拉的爱倾注到了小维多利亚身上,这个孩子在女王的关怀下长大成人,与一位当地的医生结了婚,过上了辛福的生活。

莎拉无疑是幸运的,在她命悬一线时,遇到了极富同情心的福布斯上尉。一个从祭坛上被解救下来的黑人姑娘,却成了英国女王的宠儿,不能不说这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而在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黑奴中,又有几个人能有她那样的好运呢?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