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作者:与Winter的五百天

在相关事件或人物的传记片中,有两种群体是最容易被影像戏剧化,而丢失人物原型本身的真实性。

第一种,是喜剧演员,其次,就是音乐创作人。

《斯坦与奥利》就是属于第一种。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当然,这样的说法难免会有偏颇,但是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在制作关于喜剧和音乐行业相关人物的传记电影时,我们很容易会受到他们所演出的作品的影响,进而喧宾夺主,将作品角色(喜剧)或作品本身(歌曲)视为传记人物主体来传达思想。

这样说有点拗口,我们换种说法,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近期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一部音乐传记片,它所要介绍的就是皇后乐队这个音乐群体,但是皇后乐队之所以成为皇后乐队,是因为他们备受欢迎的作品。虽然任何人都可以自称为皇后乐队,但只有这个皇后乐队才有资格成为皇后乐队。

在皇后乐队与他们的作品之间,我们很容易失去轴心而陷入他们的作品中,忽视作为人物本身的人格魅力,万幸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处理人物与作品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很是小心,在片中出现的任何作品,都是由于某种情境或灵感的造访而转化为乐队内部的前进动力。

一方面,他们创造了作品,赋予了作品灵魂,另一方面,作品也让他们得以成名,沉醉其中。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而倘若我们强化音乐在本片的重要性呢,刻意的削弱角色的情感变化,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想,如果缺失了创造音乐的灵感和动机,那么《波西米亚狂想曲》大概就成了皇后乐队的一部mv集锦了。

创造,是人物赋予传记片的灵魂所在。

《斯坦与奥利》是一部讲述喜剧演员的小制作电影,在当前这个时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名气,如果你带着当代的审美去看《斯坦与奥利》中的一些笑点,我觉得你很可能会失望。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然而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斯坦和奥利所组成的喜剧二人组,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组合,他们所演绎的喜剧剧目,至今仍是许多粉丝的经典之作。

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斯坦和奥利从当红年代到年近垂暮所发生的一些友情上的插曲,期间也着重讲到了一次两人之间矛盾的因果故事。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传记电影的核心在于复述人物的故事,但是真正拍起来就需要增加更多情感上的细节了,我们即使知道曾经的人物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决定,但是仍期待电影能够给我们一个适当的理由来为这种决定买单。

很可惜,《斯坦与奥利》在这一点上做的一般。

关于传记电影,我们在上面也曾提到过,它们的灵魂在于创造,主动的创造,如果一部传记电影失去了创造性,那么电影整体也会显得相对平庸。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如果在一般的传记片中,我们大可以选择更加主观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但是喜剧传记片复杂的一点就是,在这类传记片中,观众在已知的荧幕上得到了关于角色的信息,对他们产生了固定的印象,假如在此基础上对人物的矛盾和情感做大幅度的改动,是否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呢?

事实上是会的,《斯坦与奥利》也很稳妥的选择弱化人物的人格魅力,电影在讲述斯坦和奥利的奋斗的时期,只展现了不足八分钟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转瞬即逝的喜剧镜头,一晃镜头就到了十六年后当红年代。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这造成了前后两部分节奏上的脱节,这一点我之后再说。

《波西米亚狂想曲》狂想曲优秀的地方在于它权衡了发生在皇后乐队的每一个时代,并通过影片各个片段的节奏和长度来强调人物的转折点和情节点,而《斯坦和奥利》显然缺乏这样的转折,故事确实是这样发生的,但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呢?

电影没有给出答案。

斯坦与奥利的喜剧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将动作上的滑稽转换为人物的客观行为,倘若一个喜剧演员表现出刻意的行为动作来博取观众喜爱的话,那么这样的喜剧不会走的太远。

喜剧的本质,是将糟糕的事情幽默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当人们看一场喜剧的时候,想到更多的是排解心中的烦恼,通过喜剧疏解糟糕的情绪。这也是喜剧为什么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欢迎的原因,在传递喜剧的幽默文化的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消除更复杂的对话语境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所以《斯坦与奥利》如果想要为观众传递一种幽默情怀的话,除了简单的重复以外,还应该注重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复杂语境所做出的的应对方法的展现。

比如在《斯坦与奥利》中有一个片段,讲到了斯坦在前台接待员面前表演了“帽子戏法”,意图缓解两人之间尴尬的沉默压力,片中不止一次展现过这样的生活小技巧,我们也看到了斯坦和奥利对待生活的幽默态度,但是总感觉电影还是缺了些什么?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一部仅有90多分钟的传记片,在角色的情感挖掘上浮于表面,虽然它的剧本非常的工整,演员的演技也值得称赞,但是总让我觉得作为传记电影本身的厚度丢失了,那些存在于电影里的经典舞台桥段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被生硬的生活片段隔开而没有了生命力。

本来按照正常的过程来看,本片应该是想要通过多段舞台喜剧的重新演绎来为人物情感的变化提供一个跳板,但是存在于生活与舞台之间的维系却丢失了,我们无法看到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亦或者说是,情感被稀释了。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喜剧在本片的作用,恰如《艺伎回忆录》里日本文化之于艺伎的角色一样,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斯坦和奥利距离我们这个年代实在太过遥远了,所以我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代入进这部电影中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这样一部电影。

本片的质量虽然一般,但是剧本故事还是挺扎实的,该有的细节其实都有,只不过在演绎的过程中有些细节被弱化而容易忽视掉,其次,电影的纪念价值要强于它的票房价值,在赞扬个人主义价值的美国,每一个时代中的名人,都可能会被作为英雄而加以颂扬。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而最终,说道了年代的喜剧,我们也能够意识到,当斯坦与奥利的时代终将会过去的时候,属于我们的时代也终将会过去,最终究竟是什么能够留存下来呢?

是人的脸庞,还是基因?

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化思想呢?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承载了太多的文化,而当快餐式的文化再一次被推土机推向历史的边缘时,等待我们的,将是又一次思想上的新生,正如影片《斯坦与奥利》将结局推向了至深的友情一样,旧的事物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着新的改变。

《斯坦与奥利》,原来喜剧传记还可以这样拍?创造喜剧离开的时代

当我们历史必定成为尘埃的时候,又是否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接受改变的命运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