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往事拾零34

北京学习取经

每天天一亮我们就起床吃早饭,准时到安排的地方去学习取经。

我们班几个同学首先是去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 211工程 ”、“985工程 ”,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我们怀着喜悦,更是崇敬的心情,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大学,这里有毛泽东主席宣称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这就像发射“原子弹”成功那样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轰动整个世界,凡是来北京的都有迫不及待先睹为快之情。北大满天遍地到处都是大字报。一面面墙壁上,一条条绳子上,凡是能拉绳子的地方都拉着绳子,凡是能贴上纸的地方都张贴上大字报。横着的,竖着的,平躺着的,斜靠着的。一张张,一幅幅大字报前全是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小将”和“革命群众”。他们或站着,或蹲着,或斜靠着在那里认真地抄写着一张张大字报。他们抄啊抄啊抄,抄了一份又一份,抄了一天又一天。他们不觉得累,更不觉得苦。特别是被毛主席命名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我也不例外,我个子小,从人缝中挤了进去。这大字报是北大哲学系聂元梓与本系五位老师1966年5月25日共同张贴的《宋硕、陆中、彭配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什么?》。毛主席给了极高的评价——“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一时轰动全国,震惊全世界。人们到北大就都是奔“她”而去的,相当于,不见这份大字报,就等于没到北大,没到北京;不抄这张大字报就等于白来了北大,白来了北京。人们到处寻找这张大字报,争先恐后地围观这张大字报,一字不漏地抄写这张大字报……

当然,也有不抄的,只是到处看看,走走,走走,看看。可能是特别聪明,不消笔记,大脑就能记住的;也可能不是代表,不需要像我们一样白天取经晚上汇报;也可能是本地人,只是凑凑热闹而已,或者是其他什么……

当然,可以从佩戴的代表证上区别来自何方何地何处人士……

在北京,我们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奔走于上级领导所安排的院校,政府,单位学习取经……生害怕走不完而遗憾。

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吃饭,然后带两个馒头就出发了。每到一个地方都是马不停蹄地如饥似渴地抄写大字报。肚子饿了吃带去的馒头,晚上赶回接待站吃晚饭,然后汇报总结。很多时候连午饭都忘记吃,在返回的路上才填肚子……

清华大学是奔蒯大富去的,文革初期他被打成学生右派而绝食出名;北京航空学院是奔韩爱晶去的;北京师范大学是奔谭厚兰去的;北京地质学院是奔王大宾去的。他们,他们都是当时的北京五大学生领袖之一,很是有名气的——经常被中央领导接见,很受中央领导器重的。特别让我们这些幼稚可笑的乡村,区县的“代表”羡慕佩服惊叹的,用五体投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啊,学习,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取经,取经,废寝忘食地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