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作者:红星新闻

公开信息显示,自7月20日江苏南京本土疫情暴发至今,不到三周时间里,此轮疫情已波及江苏、湖南、河南等17省30余地市。

与此同时,公开信息显示,因疫情防控不力,近日国内多地多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他们有的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有的甚至涉嫌玩忽职守被立案审查调查。

8月9日,相关专家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一些单位和个人容易出现麻痹懈怠心理和履职不尽责的现象。在此情况下,领导干部应提升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相关部门也可通过典型案例方式披露因防疫不力被追责问责的具体细节,让领导干部更明确哪些行为属于失职失责,避免类似错误发生。

南京扬州等4地超过40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7月20日以来,仅南京、张家界、郑州、扬州4地,就有超过40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

据官方披露的流调显示,本轮疫情在国内多地扩散,源自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评论文章《防疫漏洞尽快补》。文章指出,禄口机场存在监管缺位、管理不专业等问题,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没有落细落实。倘若南京禄口机场能够及时认真落实举措,又何以在疫情防控中轻易“失守”?

8月7日傍晚,江苏省纪委监委、南京市分别通报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不力问责情况。包括南京市卫健委主任、南京江宁区原区长、东部机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在内的15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他们有的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有的甚至涉嫌玩忽职守被立案审查调查。

在南京通报相关追责问责处理决定之前,湖南张家界、河南郑州也已经通报了对于相关公职人员的处理决定。

8月4日,湖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湖南本次疫情是由来张家界市的3名外省游客输入。这3名游客7月17日在南京禄口机场短暂停留,当晚进入张家界市,通过酒店内共同早餐、旅游中聚集性活动等,传播给张家界市本地导游。

8月3日,湖南省张家界市纪委发布《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公职人员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永定区、市人民医院、武陵源区共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受到处理。

7月30日郑州第六人民医院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7月31日,郑州市委便作出免去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的决定,并责令市卫健委党组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领导班子作出调整。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郑州发布在疫情防控中履职不力人员追责问责消息

官方信息公布显示,此轮疫情还因一老太太擅自离开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至扬州,未按要求向扬州有关社区报告南京旅居史,并频繁活动于棋牌室、农贸市场等,致使疫情在扬州全市扩散蔓延。此外,扬州还出现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的多名人员被感染的情况。

8月8日,江苏省扬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新冠确诊病例造成多人感染事件的问责情况。8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因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被问责。

中纪委发文:防疫不力背后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子

8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防疫不力,多地多人被问责!》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2020年以来的抗疫大考中,中国在全世界取得了高分成绩。但时间长了,少数单位和干部开始麻痹懈怠了,疫情防控措施开始松懈了。直到凶猛的德尔塔突然发起进攻,这些地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上述文章指出,梳理各地的问责通报,发现有这样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和党员干部对当前疫情形势认识不到位,对境外疫情输入持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欠缺,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未予排查。这次南京和扬州的疫情,就是血泪教训。

有的麻痹大意,防控措施不到位,比如张家界市武陵区魅力湘西观演期间游客未全程佩戴口罩,演出场次之间的消杀不够彻底。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在疫情防控中履职不力人员追责问责消息

有的卫生健康部门监管不到位,比如国家卫健委指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未能及时发现风险漏洞并通过加强管理及时改进。

有的医疗机构院感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比如衡阳市耒水运输公司职工医院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未严格要求入院患者扫“三码”、测体温、戴口罩,特别是对发热病人的处置流程不规范。

还有的干部不认真履职,比如南京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虻芒,因工作粗心,对有关文稿审核把关不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些表象背后,都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子!

扬州市纪委监委此次通报就明确指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正处于最吃紧、最紧要的关头,少数党员干部仍然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特点是“虚”“浮”,不实事求是。一些地方防疫不力,说起来是一些干部不正确履行职责,但问题本质,则是不担当不作为,工作作风漂浮、不严不实,暴露出一些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满足于做表面文章。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专家:领导干部应提升应急处突能力,追责问责后需及时反思

面对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干部如何履职尽责,做好处置与管理?长期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丽娜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运行越来越复杂,各类风险挑战与日俱增,应急管理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常态化的管理职责。因此也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突能力应当成为当今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素养。

张丽娜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七种能力,其中便包括应急处突能力。

根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相比于事后处置,领导干部要有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 张丽娜表示。

一位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表示,不可能所有领导干部都具有相关专业背景,面对疫情防控处置等专业性很强的情况时,领导干部要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社会上有个普遍误区,认为领导干部需要具有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专业背景。”这位学者表示,从管理学角度看,管理者层级越高对其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越强,专业背景相对越淡化,这是客观规律。

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贫乏、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弱的地区或单位,上述学者表示,上级政府或单位要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对其疫情情况进行评估并指导其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应对措施。

张丽娜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公职人员追责问责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给予更多人反思和警醒,提升领导干部的处置能力和责任意识。

她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披露公职人员因防疫不力被追责问责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细节,将别人的教训转变为自己的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超40位公职人员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责!专家:可披露具体细节,避免类似错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