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作者:书影斑斓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原创 | 书影君

火热的国庆档已经过去,而《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足鼎立。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三部献礼大片共斩获52亿元的票房,2019年的国庆节,可谓是中国电影最赚钱的一个假期。

其中由川航航班成都备降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口碑和票房都不错。

观众看过之后普遍认为剧情紧张刺激、画面精致、航空专业知识丰富,拍出了国产大片的感觉。

而在2009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影片《萨利机长》,也是讲述一个英雄机长如何利用经验,最终将155名乘客挽救于危难的故事。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接下来,书影君就从故事背景、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烘托四个维度,来详细地解剖一下这部《萨利机长》。

《萨利机长》根据2009年1月15日发生在美国的一起真实航空事故改编。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全美航空公司一架从由纽约拉瓜地亚机场飞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起飞仅两分钟之后,就因与一队加拿大灰雁相撞,导致飞机的双引擎全部失去动力。

负责此次航班飞行任务的切斯利•萨伦伯格(片中称为萨利)机长,凭借40多年丰富的驾驶经验,最终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河面上,机上155名乘客全部获救。

而从飞机被鸟群撞击到安全迫降,这个过程仅仅经过208秒,该事件后来也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事故发生后,萨利机长成了美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却认为萨利机长本来可以将飞机驶回附近的机场,于是展开了对他的调查。

影片《萨利机长》对飞机空中遇险部分着墨不多,较大的篇幅都是在描述萨利机长及其副机长,在被调查期间与安全委员会进行的反复多次交锋。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萨利机长到底是英雄,还是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这是《萨利机长》这部影片最为核心的戏剧冲突点。

介绍了故事背景,再来说一说影片的叙事结构和技巧。

《萨利机长》的叙事结构,如同一个结构复杂精巧的立体积木,镜头在萨利的年轻与年老、梦境与现实、事故当时和事故之后这几条时间线中循环往复、来回翻转。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而参杂着萨利机长是操作正确还是操作失误、是英雄还是骗子、飞行操控是需要机器般精密还是需要丰富的人工经验等若干道判断题,更是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复杂程度和细腻质感。

捎带着,影片还不忘表扬了一下纽约市各应急部门,他们在短短20分钟内将大河上的100多名乘客安全救出,创造了另一个人间奇迹。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而救生人员身上穿着的橘红色救生衣,把一部黑灰色灾难影片的主色调,最终渲染成了暖暖的橘红色。

能把如此凌乱复杂的场景集中编排,统一为一个创作主题服务,更需要导演老练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87岁的美国著名导演伊斯特伍德堪当大任。

从剧情节奏的把握来说,《萨利机长》也是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影片开始前10秒钟,在没有任何画面的黑色屏幕映衬下,通过萨利机长与地面指挥台的对话背景音,观众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开始:一架航班刚刚起飞。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紧接着,一个强烈刺激的画面出现在观众面前,萨利机长和副机长拼命操控着失去了动力的飞机,但飞机却越飞越低,并眼睁睁地撞向纽约市林立高耸的大楼,伴随着无数乘客的惊声尖叫,飞机瞬间起火爆炸。

观众的心,在影片开始的一分钟之内,就已经被提到了嗓子眼。

而在飞机坠毁之后,镜头立刻切换到大汗淋漓的萨利机长从噩梦中惊醒,观众这才明白,飞机坠毁仅仅是一个噩梦。

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影片开始的两分钟之内。

两分钟之内,导演既交代了事故发生的背景,又来了一次剧情大反转,还刻画了萨利机长遭遇危机之后的心理状态,一石三鸟。

当年已经89岁的导演伊斯特伍德不愧是一块老姜,瞬间就刺激的观众心服口服。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在影片开始近30分钟后,萨利与妻子通电话,当妻子问他为何要选择在哈德逊河河面上降落时,借由萨利的回忆,观众才得以全部看到飞机从起飞到出事故到最终迫降的全过程。

这种看似支离破碎的叙事结构,观众的观影体验却非常完整,因为导演始终在追随着萨利机长内心的情绪变化,而选择何时应该插叙、倒叙或顺序展示故事情节。

拍电影就如同交女朋友,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一切手段技巧都可以使用。伊斯特伍德拍摄《萨利机长》时,就像一个久经情场的老花花公子,熟悉每一处哄女孩子(观众)开心的技巧。

1.对于人性弱点的展示

《萨利机长》中,影片一开始,就是从萨利的噩梦开始的。他驾驶的飞机撞向了纽约市林立的大楼,起火爆炸,机毁人亡。萨利从噩梦中惊醒,大汗淋漓。

类似的坠机幻觉或噩梦,在影片中出现了三、四次。而现实中,萨利机长确实也在事故发生后接受了心理疏导治疗。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美国人认为,再伟大的英雄,也会有他心理脆弱和渺小的一面,这既是事实,也不丢人。

2.对于机长家庭生活的关注

《萨利机长》中,通过不长的几个片段,观众可以明确知晓,萨利的家庭经济遇到了困难。

在一段萨利与妻子通电话的剧情中,妻子向萨利抱怨说,家中的那处空地9个月都没有租出去,而银行的催款单已经寄过来了。

萨利在电话另一边安慰着焦虑的妻子,表情却很凝重。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另一段剧情中,萨利与副机长在飞机起飞前的闲聊时,对方善意地取笑萨利吹牛,因为看他建立的安全飞行咨询业务网站上的广告,萨利在三个州都有总部,手下有一百多号员工。

“但实际上呢,”副机长笑着说,“只有你一个人而已”。

萨利也是笑着说,“慢慢来,我也是刚刚才起步。”

这两处情节看似与影片主题无关,但却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个是萨利在安排自己即将退休后的生活,也可以看出他经济上确实遇到的一些困境。

第二个是通过这个“虚假广告”情节,善意地展现了萨利机长世俗普通的小人物一面。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描写英雄人物的电影,很容易通篇都被英雄的光环所笼罩,不容易也不允许展现英雄人物渺小甚至有缺陷的地方。

但恰恰是这样一个微小的情节,反而使萨利机长这个英雄更加真实有血肉。

3.对人物成长经历关注点不同

《萨利机长》中,萨利机长是一个有着42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

影片设置了两处回忆情节,一个是刚刚开始第一次驾驶飞机的青年萨利,一个是驾驶战机遭遇险情的军人萨利。

两处情节,将萨利的成长经历从时间线这个维度拉长,从而交代了他执着坚毅的性格来源,使人物更加丰富立体。

我在前边说过,萨利机长是英雄还是骗子,是《萨利机长》这部影片最为核心的戏剧冲突,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为了突出主题,影片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背景烘托。

首先说英雄主题。

在影片中,数次出现对萨利英雄事迹崇拜不已的群众。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他接受电视节目采访时,化妆女孩趁机快速地亲吻了萨利的脸一下,并笑着说,“这是替我妈妈送给您的,她还单身。“

事故发生后,公司把萨利暂时安排在一家酒店休息。当萨利希望酒店工作人员帮他干洗一下身上这套唯一的制服时,那个女孩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反问了一句“干洗?”

萨利误认为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赶忙说,“如果太麻烦或时间太晚了就算了。”

但那个女孩眼中带泪地说,“您在开玩笑吗?我恨不得把整个酒店都给您。”说完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了萨利。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萨利因为被调查而心情郁闷,他独自一人去酒馆喝酒,酒保认出了他,惊喜地向萨利表达着自己的崇敬之情,甚至告诉他,这里的一款酒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这种遍布城市个角落与各个人群的崇拜,烘托了萨利英雄创举的伟大。

其次说骗子主题。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萨利机长数次从噩梦中惊醒,也出现多次幻觉,就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

这种压力,一是来自灾难之后的心理应激反应,二是对自己操作是否存在失误的自我怀疑。

当得知计算机模拟飞行员操作过程的结果,是飞机可以安全返回机场时,萨利陷入了不断地自我怀疑甚至自责的困境之中。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影片中多次出现萨利机长独自跑步、远望凝视、低头思考、沉默不语等画面,这一幅幅具象的画面,最终拼凑出的,就是萨利机长内心痛苦反思回忆的抽象过程。

而最终,是萨利机长40多年驾驶经验带来的自信,战胜了事故带来的困惑和自我怀疑。

在《萨利机长》结束后的片尾彩蛋中,剧组邀请到了当年航班上的大多数乘客,来到陈列着那架飞机的展厅,乘客们一一与真实的萨利机长拥抱。

萨利机长说,“因为那一天的经历,我们所有人的心将永远连接在一起。”

借鉴《萨利机长》这部影片,多希望我们国内的电影创作者,多从叙事技巧(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方面下功夫,也要多关注故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恨所爱,他们的欢喜与恐惧、悲伤与愤怒。

《萨利机长》:他是英雄?还是骗子?一、创造历史的“哈德逊奇迹”二、影片叙事结构和技巧三、影片人物塑造四、影片主题烘托

只有剧中的人物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弱点的人,他的形象才能立体丰满真实可信,他所经历的故事,才会带给观众最大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只有这样,我们中国导演拍摄的《萨利机长》,才会早日出现。

你们说不是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