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为驱动开发使用体验

行为驱动开发(bdd)认为软件开发是现如今企业运营的根本,有助于改善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软件开发者之间的沟通。kevin smith在其一篇最近的博文中介绍了他使用bdd的工作经验。

在进行了多年的敏捷项目后,dootrix公司的技术总监和联合创始人smith注意到了敏捷开发的一些共同缺点:

由于用户故事越来越多关注于用户以及他的软件需求,这样很容易让开发者忘记商业需求。 用户故事生命周期较短,因此很容易忘记一个应用程序的整体规范。 由于用户故事生命周期较短,基于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往往质量较低。 缺乏可以发现并解决业务问题的敏捷工具。 测试驱动开发(tdd)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是往往这些测试仅仅验证了细节,而没有验证功能是否正确的实现了。

根据smith过往的经验,bdd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引入实例化需求(specification by example)以及影响地图(impact mapping)等概念的时候。

smith曾经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改变,他将用户故事转换为一个更加偏向于bdd风格的形式,他认为通过这样可以让人们将关注点转移到商务价值上,并更多讨论它:

为了<实现利益>,作为一个<角色>,我需要<功能>。

bdd强调要使用具体的用例来减少歧义。这些用例有助于建立共同的认识,并找到丢失的功能。当编写验收标准时,可以用正式的语言gherkin来写这些用例,并可以基于这些用例进行自动化测试。

构建软件的一个常见的挑战是如何创建正确合适的文档。由于bdd关注于用用例来解释行为,因此可以用于自动化生成文档。这个文档与实际实现的功能同步,我们通常称其为活文档。

虽然smith认为bdd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它还是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值得我们的注意:

bdd没有涉及到用户界面,所以我们还需要使用原型和其他的工具来保证界面完好设计。 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可以测试编写的用例,但缺少可以管理运行哪个测试、何时运行的工具。 它很难开发一个很好的自动化测试套件,在短期内它较为昂贵。

smith最后指出bdd还是一个新兴的想法,因此缺乏如同敏捷方法一般的生态环境。不过他相信这是帮助人们在搭建软件的时候更好沟通的一个好方法。为了再一次激起人们对bdd的关注,他引用了bdd的作者dan north的一句话:

bdd是促进合作并通过实例探索的一大选择。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