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石友三曾经火烧少林寺,也知道是少林寺参加了军阀混战,导致被烧。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冯玉祥、张作霖在里面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里涉及到一个不太知名的人——河南小军阀樊钟秀。
樊钟秀生于1888年,是河南宝丰县人,离少林寺不太远。他14岁时曾经去少林寺学艺三年,成为少林俗家弟子,学得一身好武艺。后来,樊钟秀认识了革命党领袖黄兴,在黄兴手下打过仗。因受到袁世凯通缉和土匪骚扰,不得不搬家到陕西洛川隐居。
没想到在陕西又屡屡受到当地土匪欺凌。于是,忍不可忍的樊钟秀召集旧部六七人,加上自己的兄弟,十几个人趁夜摸上土匪营寨,杀掉了土匪头子,喽啰们死的死,逃的逃,灭掉了这伙土匪。
樊钟秀在当地名声大振,很多豪杰、土匪慕名来投,很快就聚集了200多人枪。樊钟秀带着队伍开始打土豪,攻打县城。在官军的围剿下,樊钟秀先后投靠过陆建章、陈树藩和吴佩孚。随着不断跳槽,樊钟秀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樊钟秀还曾带着八千多人去广东,听从孙中山调遣,打过陈炯明,立过战功。
1925年,樊钟秀返回河南发展,被孙中山任命为建国豫军总司令。这时的北方正好是奉系入关,战争不断,樊钟秀收编了很多散兵和土匪。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了。樊钟秀的队伍被划到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跟着冯玉祥打了不少仗。
1927年,北伐军内部发生严重内讧,北伐被迫停止。
1928年,内讧初步解决,继续北伐。这时候北伐的对象主要是奉系张作霖以及依附奉系的孙传芳、张宗昌。
当时,冯玉祥手下已经拥有40万兵马,其中嫡系近20万,从陕西、山西、河南向东进攻,老蒋20多万人向北进攻。奉系、张宗昌、孙传芳的抵抗也很坚决。
1928年3月,北伐战场主要在山东和京津冀一带,战况十分激烈,冯玉祥不得不把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全部拉上前线。河南出现空虚,很多城市只有数百人防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樊钟秀接受了奉系的收买和策反,在河南聚集五万军队反叛了。很快,樊钟秀的军队攻下了十几个县城,并包围洛阳、禹州、登封和孝义兵工厂。
冯玉祥在前线获胜后,调集石友三和宋哲元两支军队镇压樊钟秀叛军。宋哲元和石友三都是冯玉祥手下数一数二的悍将,打樊钟秀还是很轻松的,很快就解围洛阳、登封。
在樊钟秀造反的过程中,少林寺保寺团也参加了,而且樊钟秀的指挥部就设在少林寺。作为少林俗家弟子,樊钟秀发迹后一直和少林寺保持着联系,应该给了少林寺不少捐款。
当石友三的部队打入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指挥部的时候,樊钟秀的指挥部已经撤离,寺内的和尚也跑光了。石友三一怒之下就烧了法堂。
驻防登封的石友三部旅长苏明启,命士兵把煤油抬到寺中,士兵和部分对少林寺心怀怨恨的佃农,一起将少林寺付之一炬。当时,少林寺总共有大约200名和尚,据说有1300多亩地。
这场大火烧毁了少林寺大部分建筑,烧毁房间296间,烧毁经书一千多部,烧毁拳谱一百零五套。很多千年以上的文物从此消失。
这是少林寺的一场浩劫,也是中国的文化损失。
罪魁祸首当然是石友三和苏明启。
少林寺僧人和樊钟秀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石友三在西北军中比较另类,虽然很能打,但他在1926年南口大战中战败后曾短暂投靠阎锡山,因此受到冯玉祥的责罚和西北军其他将领的排斥。在中原大战中,石友三再次背叛了冯玉祥,先后投靠过五六个势力,还投靠过日本人,属于典型的人渣。能干出火烧少林寺这种事也不算意外。
当然,火烧少林的时候,石友三还是北伐军将领,属于正义一方,只是办事太犯罪。樊钟秀则属于叛军,少林寺和尚不好好念经礼佛,利欲熏心跟着樊钟秀造反,对抗北伐军更是大错特错。少林和尚曾经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只是这次跟错了人。
冯玉祥作为石友三的直接上级,当然也是有责任的,督下不严之责。张作霖一方策反樊钟秀,也有一定的责任。
这事是不是冯玉祥指使呢?
肯定不是。冯玉祥跟少林寺无冤无仇,而且当时前线战争正激烈,冯玉祥要指挥40多万军队,分布在六七个省份多个战场,指挥部有30多部电话响个不停,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管这样的小事?再者,冯玉祥爱护民生,一辈子节衣缩食,每到一地都植树、修路、安民、禁鸦片,干这种事实在和冯玉祥的一贯作风不相符。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