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鲫鱼大红鳃再爆发,时间提前,养户损失惨重!抗生素大限将至,微生态制剂能否乘势而上

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

“全国鲫鱼看江苏,江苏鲫鱼看盐城”的说法由来已久,全国鲫鱼养殖量最大的就是在江苏,江苏养殖量最大的就是在苏北地区,其中又是以盐城鲫鱼最为出名,据说盐城的大丰、射阳、滨海、阜宁、响水等地鲫鱼养殖面积就超过了60万亩。

近日气温逐渐升高,也临近疾病肆虐的高峰期。而今年有一种病害的爆发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杀了养殖户一个措手不及。今年冬天的整体气温偏低,本该随温度升高爆发率增加的大红鳃病,却提早到来,一些鲫鱼养殖户未来得及采取相应措施,损失惨重。为了详细了解大红鳃的相关信息及防治技术,水产养殖网此次走进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这些问题拜访了总经理姜宗然。

水产养殖网:姜总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大红鳃的发病原理,及昶科研发这项技术的相关背景。

姜宗然:大红鳃的发病原理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应该是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综合发生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某一种菌或某一种病毒造成它大量的死亡。根据我们目前的实验来看,可以说是病毒的繁殖使它的免疫力丧失,紧接着细菌引起继发感染,这通过我们控制细菌减少了死亡的实验,也得到验证。病毒这块我们没有做很深入的研究,而细菌我们认为是一个变异的维氏气单胞菌,应该是它造成了鱼的继发性大量死亡。

起初研发的背景很简单,当时大红鳃病泛滥,很多客户过来求助,希望借助我们的生物创新优势,研发出相关产品来应对这个挑战,我们也就对此努力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希望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在天津实验了两年,去年还在江苏试用了9口池塘,其中的8口都有效果,差距还是挺大的。

水产养殖网:目前针对大红鳃病,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控制?

姜宗然: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来说,针对病毒,你即使知道了是什么病毒,也无法来解决它;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换一个思路,越过发病源不说,争取把后继感染这个方面控制住,如此一来一样可使鱼的死亡量大幅降低。再从另一方面说,根据病毒的流行学规律,一般会发展3-5年,越到后面致病效果越弱。比如说在南美白对虾上,桃拉病毒,白斑偷死病毒,包括前两年流行的比较厉害的野田村偷死病毒,经过三年慢慢都没有了,但是大红鳃病反而是愈演愈烈。今年不仅提前爆发,而且死亡的面积还进一步扩大,这不太符合病毒的流行学规律,总结看还是一个综合感染的过程,其中细菌应该还是主因。

鲫鱼大红鳃再爆发,时间提前,养户损失惨重!抗生素大限将至,微生态制剂能否乘势而上

水产养殖网:大红鳃发病目前是怎样一个情况?主要集中在哪一块区域?目前蛭弧菌针对的主要是哪一块的市场?

姜宗然:大红鳃病主要发生在鲤科鱼类中,整个江苏、河南、河北、天津都有大面积发作,而今年的发病时间较往年又大大提前,在相对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么早发病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以往在5、6月份,随着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同,发病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我们的蛭弧菌当前在虾、特种水产、甚至是牛蛙等应用的比较多,在淡水鱼上,我们还在尝试怎么做才能降低成本,让大家能够用得起。

水产养殖网:这么看来,可以说大红鳃病是制约了鱼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姜宗然:是的,现在鲤科鱼类里鲫鱼、鲤鱼、俄罗斯鲤都会受到感染,现在的养殖量很大,毛利也很薄,发病起来,养殖户很难赚到钱。

水产养殖网:您刚才说不能从病毒这方面下手,那针对细菌的话怎么处理?

姜宗然:细菌相对来说就好控制多了,目前我们认为是以维氏气单胞菌为主,但是可能也有其他类型的菌。像近几年北方有很多养虾的,弧菌感染也很厉害,还有一些粪产碱菌,通过检测我们发现了许多有害菌。当下的大环境中抗生素基本被禁止了,而用消毒剂养淡水鱼成本也较高,所以说我们只能更换思路用生物的方式,它一增长就是十倍上百倍的数量级,用这种方式来控制它,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

水产养殖网:我们都知道昶科是以生物创新技术为核心的,此次针对大红鳃病,主要使用的是哪种生物?

姜宗然:我们采用过两种方式,一个是蛭弧菌,因为它对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无论是气单胞菌、弧菌、爱德华氏菌都有明显的效果,只要池塘条件充分,它就可以倍增、指数级的增长,把池塘里面的有害菌降到很低的水平。即使鱼被感染后失去抵抗能力、免疫力被摧毁,但在致病菌总量不高的情况下,鱼是可以度过这段时间的,目前看来这种方式很有效。另一种我们尝试过用噬菌体专门处理气单胞菌,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专一性,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之后,我们考虑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当前的任务就是把最主要的消灭掉,再对其他的加以控制。

鲫鱼大红鳃再爆发,时间提前,养户损失惨重!抗生素大限将至,微生态制剂能否乘势而上

技术人员正在用移液枪移取溶液

水产养殖网:目前公司这块的产品有哪些,它的使用时机是在何时?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一个效果?

姜宗然:当前的产品就是蛭弧菌,通过这几年做下来,发觉在无抗禁抗限抗的环境下,它真的是水产当中最好的选择,可以有效的将革兰氏阴性菌这些致病菌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刚才你问到使用时机,这个问得非常好。微生物一定是以预防为主,没有哪一种微生物可以在已经发病的时候再去使用,所以这个使用的节点很关键。比如说今年发病时间突然提前,大家也会失去一些判断,当知道有鱼发病,就要迅速的使用,这样可以降低损失。即使使用成本相当高,但与病死鱼相比,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发病是从南到北,随着温度不同一点点扩散开的,假如你已经知道苏南开始发病,此时苏北就应该使用起来,或者说定在哪个季节提前使用。待真正大面积发病时就很难控制住,因为细菌的繁殖速度实在太快了。

使用方式上,外泼加内服比较好。外泼的话可以泼在增氧机的底下,通过水流将它迅速的扩散开,另一种就是内服,可以清除鱼体肠道内的细菌。并且蛭弧菌在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活的,可以将其拌在鱼的饲料内,通过粪便带到池塘各处,这样的分散效果会更好。

水产养殖网:刚刚您介绍了几个案例,之前还提到过江苏盐城的一个例子,能否跟我们介绍一下整个过程?

姜宗然:当那位养殖户发觉池塘发病时,单价这么低的鱼,很多药是用不起的。比如我用二氧化氯,因为成本的原因,不能用于大池塘,所以想杀菌的话很困难。当时我们出了一套方案,第一步通过蛭弧菌把塘里我们默认的几种有害菌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接下来通过补充菌相,让革兰氏阳性菌占据一定的优势,阻碍致病菌的快速繁殖。如此一来,两周的时间一过,即使其他鱼感染,但因为周期已经过去,抵抗力已经恢复,也不需要过多担心。

水产养殖网:这种方式能够直接给养殖户提升多少经济效益?

姜宗然:曾经的死亡率由70-80%变成了10-20%,反过来活下来了70-80%。完全控制住是不可能的,等你发现鱼有问题的时候,它已经停止进食了,无法通过内服除去它肠道内的有害菌,只能看着它死去,并且每一条病鱼都是一个传染源,病会很快波及其他健康的鱼。

水产养殖网: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了,现在整个效果和使用成本,养殖户能接受吗?

姜宗然:目前接受的问题不太大,但最大的制约是我们无法生产。因为它必须经过冻干处理,生产周期太长,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我们公司的蛭弧菌一直都处于供应不上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假货大行其道,就是供应量出了问题。

鲫鱼大红鳃再爆发,时间提前,养户损失惨重!抗生素大限将至,微生态制剂能否乘势而上

水产养殖网:蛭弧菌今后的发展前景您可以预测一下吗?

姜宗然:明年的7月1日就是抗生素的大限,无论是畜禽还是水产,今后对于抗生素将是严防紧打,也不是说使用抗生素不好,但盲目地使用、过量地使用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到那时,对于微生物板块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水产养殖网:您还有什么关于蛭弧菌的建议可以提供给我们养殖户的?

姜宗然:我还有一个需要补充的,虽然我们自己在做蛭弧菌这个产品,但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蛭弧菌是用芽孢杆菌仿冒过来的,希望大家在使用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注意鉴别。我们接下来将会有一篇文章,就是教大家怎么来辨别哪些是真的蛭弧菌,哪些是假的蛭弧菌,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使用双平板检测,假蛭弧菌的透明斑上面会有一个白点,而真的蛭弧菌不会出现;此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显微镜观察,里面若全是芽孢,一染色就知道了。

近几年淡水鱼的发展已经逐渐放缓了下来,疾病的侵袭也对养殖户们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尤其像大红鳃病这类未被准确定义病原的疾病,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便成了他们急于获求的信息。面对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方法和鱼龙混杂的产品,稍有不慎,可能会蒙受更大的损失。蛭弧菌当前因成本高、生产企业少,不仅市面上供不应求,产品也经常被其他种类所冒充,对养殖户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这就更需要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让不法商贩无缝可钻,养殖户都能用上实惠有用的药品。

动保企业护航水产行业发展至今,从曾经主流的化学制剂到如今兴起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的更新换代始终秉持绿色、环保、生态友好型的理念,随着抗生素大限的临近,未来的生物创新产品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