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阅读特别报道

东莞市石龙镇在万余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经济、传统文化还是文化史,都为来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
4月28日,石龙镇委副书记张伟率领镇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办、文化服务中心等官员,对石龙革命遗址、历史建筑、名人住宅的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张伟一行人前往燕生大娟旧址、林志英府、林克明楼、周家、石龙抗日地下交通信息站、陈镜凯故居、中共石龙市委旧址等,详细了解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张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好革命遗址和文物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挖掘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讲讲石龙的故事。
俞盛大贝特-石龙镇太平路56号。东莞市首批历史建筑,宽4.5米,深17.7米,高约9.7米,用于房屋的前后布局。1950年,它被命名为Yu Chang Dajun。这家关门店在公私合营中,目前为茶叶企业铺路,是了解石龙现代企业概况的重要物证。
林氏故居——石龙镇竹丝岛37号。林之智革命,以拯救国家、拯救人民为己任,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者。1931年9月18日事件后,林郑月娥努力反对日本的救赎运动。他反对蒋介石对日本的消极抵抗,谴责蒋介石是国家的叛徒,并积极动员海外华人反对蒋介石参加抗日战争。
林明楼旧址——石龙镇小猪街2号。林克明出生于石龙,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先驱和高级建筑师。1920年,他在里昂建筑与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学。回国后,负责广州市建筑设计,参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中山纪念馆等建筑的建设,获市政府办公楼设计一等奖。
周氏故居——石龙镇猪猪街56号。周氏的住所建于清末,1949年翻修,1997年翻修了院子的入口。坐北南,平面呈矩形,宽9米,深32米,高9.3米,两层高,砖混结构,为庭院布局。立面用石米洗,凹形门廊有四根柱子支撑二楼阳台,拱门,优惠券拱形门窗和铁窗花卉。屋顶是屋顶,周围环绕着红砖围栏。该住宅不仅保留了当地传统住宅的布局,而且具有西式建筑装饰的特点,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当地居住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
石龙市防日地下交通信息站旧址——石龙镇风炉街原华源茶馆后房。1945年5月,由于叛徒的背叛,石龙交通信息站被毁,张安迪和他的助手何宗璇被捕。敌人还折磨张,逼迫她向交通信息站认罪,但她宁愿死也不愿屈服。敌人无所事事,最后在东河边杀死了她。
陈镜开的故居——石龙镇刘家巷11号。陈镜凯,石龙人,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授予他奥运银牌。1997年入选国际举重联合会名人堂,并担任亚洲举重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首批体育运动员之一,五次获得国家体育荣誉勋章,一次获得国家体育荣誉勋章,两次一等工作,是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六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中共石龙市委旧址——石龙镇红星街2号。1927年秋,中国共产党石龙市委成立。1928年4月29日,市委机关首先驻扎在公园岛,石龙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市委机关迁至豆街两车道五号(现红星街两条巷),成立秘密工会,发展军事运输,成立共青团石龙市临时市政委员会, 领导石龙革命斗争。1928年5月24日,石龙市委被毁。
(原标题《挖掘古镇遗产》讲述"东莞石龙故事")
编辑:刘贵轩 编辑:吴健林 评论 李一田 王伟
(作者:刘秋伟,深圳特别行政区新闻记者,记者朱伟友/Instagram)
本文摘自《阅读特刊》,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