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不知道,动画电影的技术质变是从1995年乔布斯买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后制作出了第一部3d动画《玩具总动员》开始的,在这之后梦工厂也加入了3d阵营,而我们以为的动画王者迪士尼却在当时遭受巨大打击,直接从一流沦落为二流动画公司,不仅在动画电影的内容和深度上比不上皮克斯,在引以为豪的技术上也像一个老年人一样被甩在了身后。

在此之前迪士尼一直都是做2d动画的,并且在90年代初期诞生过如《狮子王》、《美女与野兽》、《花木兰》这样经典又颇具内涵的动画电影,但是3d动画的崛起无疑是一种新浪潮的表现。
今天要讲的这部迪士尼动画电影《公主与青蛙》则是迪士尼对于2d电影最后的坚持,它应该是至今为止迪士尼出的最后一部2d动画电影,虽然上映的年份是2009年,但是其经典的迪士尼式画风、旧胶片式的色调和爵士乐恰到好处的运用,让整部电影颇具复古感,仿佛找到小时候看动画电影的那种感觉。
电影是对经典童话故事《青蛙王子》的改编,虽然有着青蛙王子的“壳”,却完全抛弃了原著的“核”,整个故事完全颠覆了原本的童话。
动画里女主角蒂安娜是一个普通黑人家庭的孩子,从小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虽然靠着自己每天打两份工赚的钱,眼看就可以买下店面,但是资本主义家的忽然变卦让她可能即将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这时候她遇到了被巫师变成青蛙的王子,王子答应她如果愿意像童话里那样吻他一下让自己变回王子,就可以给她足够的钱让她继续自己的梦想,然而蒂安娜的吻却没能让青蛙变回王子,而是让自己也变成了青蛙。
壹
众所周知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而那之后的好莱坞也涌现了大量的反射黑人题材的电影,比如《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爱恋》这样的电影,可以说从当时直到现在,电影里加入其他肤色的人种都是一种“政治明确”的表现。
而在2009年上映的《公主与青蛙》里,迪士尼第一次把原著中的公主颠覆性的改成了一位普通的黑人女孩,按照迪士尼一直以来的套路,所以的公主动画里的公主都来自不同国家,有些是因为原著童话背景,比如《小美人鱼》的爱丽儿来自丹麦,《阿拉丁》里的茉莉来自苏丹,《花木兰》里的木兰来自中国,有些是根据故事改编选址地为背景,像《冰雪奇缘》里两姐妹艾莎和安娜来自挪威,《长发公主》乐佩来自德国。
而对于《公主与青蛙》的改编,迪士尼把地址选在了自己的国家,美国的新奥尔良州,虽然美国也是一个白人基数更大的国家,但是迪士尼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明确和种族平等,第一次创作了这样一位黑人公主。
那么在黑人地位逐渐被重视直到今天,真的仅仅只是靠奥巴马上台而改变的吗?
其实不是的,我们都知道因为历史上黑人被充当奴隶带去开垦新大陆开始,他们就一直被誉为下等种族的人类,甚至于古代文献里,我们都找不到任何一个记载了黑人统治的国家的文明事迹。
我们所记得的大概也只有黑人为奴的苦难日子,而废除奴隶制、黑人与白人通婚合法化,是他们一步一步坚持着走下来才迎来的曙光。然而仅仅靠这些,并不能真的带来完全意义上的种族平等。
可以说黑人种族在美国甚至于其他国家,大部分人依然生活于社会底层,依然受到其他种族人民的排挤和羞辱。虽然他们也发展出了很多当代黑人文化,但是皮肤上的色差就如同天生的烙印一般让他们在提高社会地位上举步维艰。
然而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包容性,尤其在当代文化冲击巨大,人们受教育的平均程度也相对提升的如今,当代黑人群体很聪明的会利用法律和人性来保护自己,他们中更是涌现出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为自己的肤色和种族发声,这其中除了政治人物外也包含了很多文艺界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和公众力一直在努力宣扬种族平等,并以自己为榜样带动自己的粉丝去抵制任何歧视黑人的行为和言论。
而欧美娱乐圈相较比国内的娱乐圈,更具有正确引导力和煽动性,最近几次比较重大的政治明确问题,比如“女性平权”、“反性骚扰”、“个人版权问题”这些,一开始都是由娱乐圈发起然后引发成到政治的,说到底,只要你有一定的引导力和公众力,你都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事物去发声,无论你是什么圈子的人物。
所以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直到现在甚至被“特殊关照”,都是他们自己为自己去争取而来的,大家都生而为人,本就不该有什么低等高等的分类,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划分,我们应该明确的说“不”。而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尊重,就先要对自己足够的尊重,只有自己尊重自己,骄傲的看待自己,足够出色,得到认可,才能为自己的权益和地位发声,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貮
动画里蒂安娜的梦想一直是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高档餐厅,这样的梦想来源于她的兴趣爱好,蒂安娜的兴趣爱好也很接地气,就是烧菜做饭,而她之所以喜欢料理,则来自于她对料理与生俱来的天赋,从小就能在原料理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的调料加以改良,做出来的食物人人称绝,再加上父母鼓励和夸奖式的教育方式,更是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所以从小她就已经是一个目标明确且能为了目标制订妥善计划的人。
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这一方面,很多家长都会犯一个关键性的错误,就是给孩子很多的选择,然后问他们喜欢什么,非常典型的表达方式就是一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报了一大堆的兴趣班,什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一点,然后再看哪个学的更好,就觉得孩子是对哪一个更有兴趣。
笔者的一位朋友的妹妹,现在才5岁,就已经被家里逼迫着每个双休和寒暑假,都要奔走于各个培训机构,又学画画又学舞蹈又学钢琴,然而培训机构每次学期结束的报告演出则让孩子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像什么都学的还不错,就还是继续给孩子报着这些兴趣爱好班,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对于数学学的不是很好,想着再一到两年就要上小学了,为了不拖进度,又给孩子报了个早教班,到头来是孩子累,家长一天到晚带着孩子跑东跑西的也很累,可是真的问到孩子到底对什么有兴趣啊,又说不出个大概。
其实孩子的兴趣来源于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而这样的天赋不仅仅是那些文体活动或者艺术类别,很多天赋都如蒂安娜喜欢烧菜做饭一般的平常,只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眼力见更高,觉得这样平常的行为就算是天赋也不足以称为兴趣爱好。
这其实是家长的态度错误,也是对于教育认知的一种错误。
天赋这种东西真的是随机生成的,而家长不平等的看待很容易埋没孩子们的天赋,打个比方说有些孩子的天赋就是安静坐的住,我们可以引导他去看书和读写,有些孩子就是天生好动喜欢玩,我们可以引导他多运动多去接触大自然。
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以兴趣树立孩子的目标。就像动画里蒂安娜的天赋是对食材和调料的敏锐,她的父母引导她学习料理,然后将料理变成她的爱好,成就了她想要开餐厅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能扩展思维,从这中间发现家长的引导作用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应当多鼓励,鼓励不仅仅是一种推动作用,也是一种认可,孩子们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被认可,只有被认可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才会有想要将自己的爱好演化成梦想的可能。
如果你们在视频平台上看部动画电影时开了弹幕,应该可以看到很多观众评价蒂安娜为“迪士尼公主里最努力的公主”。但是蒂安娜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黑人少女,不是什么出生王室的贵族,为什么也被称为公主。
这里科普一个知识点,迪士尼的公主其实主要是一个电影系列,更是迪士尼自己旗下的一个商标品牌,并不是所有迪士尼自家动画电影里只要是出自王室的都能入选迪士尼公主行列,能入选的“公主们”必须是有一定的模范影响力,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才可以在接受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加冕礼后正式成为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一员。(这里有一个盲区,《冰雪奇缘》两姐妹并不是迪士尼公主,因为太赚钱且更深层次的定位而被单独分隔出去成为的独立品牌。)
换言之,这是迪士尼对有独特人格魅力的女性角色的认可。不一定要出生王室,只要品格优秀,值得学习,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榜样的“公主”。
而蒂安娜的勤奋和努力无疑是她身上最大的优点。
最后变回人类的蒂安娜也不是靠王子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依然是用自己打工攒下来的钱买下的店面,自己亲手去装修的房子,更是以自己为榜样教会了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子如何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在梦想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任何捷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和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成就梦想的人在人前如何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他们为此的付出。
勤奋和努力虽然很艰苦,很难让人持之以恒,很多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选择中途放弃,但是我们也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付出和所得是成正比的,这甚至可以用“能量守恒定理”去做解释。
梦想不分贵贱,想开餐厅和想成为科学家都是梦想。但是梦想一定是靠付出换来的,只有勤奋律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梦想成真,别的人没有义务去帮你完成梦想,靠别人也没有靠自己来的踏实。
叁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都标注的是全年龄向或者成人向的,不要觉得动画片都是给小朋友看的,其实动画只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但是其内涵和深度依然可以被我们成年人所接受与学习。
小孩子看动画片有小孩子的理解,成年人看动画片有成年人的理解,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太多事情,才能轻易的在其中找到相同性从而深入的理解内涵。其实小朋友们都明白童话都是骗人的,但是成年人反而会愿意去接受童话故事,不仅仅是一份初心,而是因为童话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又直白。
本文由情感168耶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