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设计模式1-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

学习李建忠老师视频.

设计模式简介

    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 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 心。

                                                                                                                                        christopher alexander

    设计模式描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某一类常见 问题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描述了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特定场景下、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常见的组织关系。 

     人是一个经验性的动物。

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解决的是“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织关系,包括它们的角色、职责、协作方式几个方面。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所谓“好的面向对象设计”是那些可以满足“应对变化,提高复用”的设计。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描述的是软件设计,因此它是独立于编程语言的, 但是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最终实现仍然要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表达,本课程基于c#语言,但实际上它适用于支持.net框架的所有.net语言,如visual basic.net 、c++/cli等。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不像算法技巧,可以照搬照用,它是建立在对“ 向对象”纯熟、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上的经验性认识。掌握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前提是首先掌握“面向对象”!

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 对于前面的例子,从宏观层 来看,面向对象的构建方式更能适应软件的变化,能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减为最小 

      * 对象是什么? 

          – 从概念层面讲,对象是某种拥有责任的抽象。 

          – 从规格层面讲,对象是一系列可以被其他对象使用的公共接口。 

          – 从语言实 层 来看,对象封装了代码和数据。

从设计原则到设计模式

   *  对接口编程,而不是 对实 编程 

       – 客户无需知道所使用对象的特定类型,只需要知道对象拥有客户所期望的接口。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 类继承通常为“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黑箱复用”。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耦合度高;而对象组合则只要求被组合的对 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耦合度低。

   * 封装变化点 

       –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一侧进行修改,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实 层次间的松耦合。

   * 使用重构得到模式                  

       – 设计模式的应用不宜先入为主,一上来就使用 设计模式是对设计模式的最大误用。没有一步到位的设计模式。敏捷 软件开发实践提倡的“refactoringto patterns ”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好的使用设计模式的方法。

几条更具体的设计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srp): 

        –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 开放封闭原则 (ocp): 

        – 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

   * liskov 替换原则 (lsp): 

        –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

   * 倒置原则 (dip):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 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 于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 于实 细节,实 细节应该依 于抽象。

   * 接口隔离原则 (isp): 

        –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 于它们不用的方法。

讲座总结

   * 设计模式描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某一类常见问题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描述了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特定场景下、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常见的组织关系。

* 深刻理解面向对象是学好设计模式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才能把握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精髓,从而实 灵活运用设计模式。

   * 三大基本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对接口编程,而不是 对实 编程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 封装变化点

   * 使用重构得到模式。敏捷软件开发实践提倡的“refactoringto patterns”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好的使用设计模式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