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2017年8月1日,又一位科研巨星陨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91岁的蒋锡夔院士在上海与世长辞。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这又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是蒋先生对于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却永载史册。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氟橡胶是国防尖端工业中无法替代的关键材料也是“两弹一星”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新型材料。当年蒋锡夔临危受命,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块氟橡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2002年,他老当益壮,领衔团队获得了当时空缺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备受瞩目!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他还荣获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

1926年9月5日,蒋锡夔出生在上海。他是金陵蒋家的后代,家境非常殷实。后来蒋家迁往上海。在上海主要从事房地产业。他5岁的时候家里买了一辆美国产的12座加长豪华型别克轿车,这是当时全上海第二辆由家庭拥有的豪华型轿车。杭州西湖旁的蒋庄,也是他家的资产,1980年蒋锡夔的母亲根据蒋父的遗愿捐给了国家。

金陵蒋家祖上从事漕运工作。虽然家境十分富裕,但是其曾祖父,当年的清末南京首富兼慈善家蒋春华为蒋氏后代定下了四大家训。“公益为人生分内事”“遗子以经不以金”“安本分学吃亏”“君子当自强不息”,所以蒋家后人深受家风浸染,向善向美,人才辈出。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蒋氏一门里还有一位院士,那就是199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北京大学教授蒋有绪。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蒋锡夔的父亲蒋国榜是一位国学家、诗人,师从众多国学大师,晚年又集哲学、儒、佛、道、理、诗歌、书法于一身,编纂出版《金陵丛书》、《清道人遗集》等书籍。他为奉养其母,在今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点附近购别墅一幢,俗称“蒋庄”。他一直以孔子思想和传统教育年幼时的蒋锡夔。他的母亲冯乌孝女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为儿子精心挑选了上海当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特色学校——上海工部局新闸路小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西方科学知识的熏陶为蒋锡夔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蒋锡夔很早就就表现出对化学研究的兴趣,在华童公学读初中时,他就经常与表哥一起在家中的小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他们将氢和氧混合,差点炸了手指头。高中时代,他在圣约翰大学附中时,又对生物学产生了强烈兴趣。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科学迷!

17岁时,蒋锡夔阅读了鲁滨逊的《如何独立思考》一书,科学的种子就此萌芽。他认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包括“不轻易下结论”这个原则。例如,不能说“这条定律是正确的,因为它是爱因斯坦说的”,只能说“爱因斯坦所说的这条定律是正确的,因为它已被某某科学家的实践所证明。”

1947年,蒋锡夔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他留校任助教。后来又奔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在出国前的三个月,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我懂得将来的中国是怎样的需要工业人才,然而也懂得自身气质是适合于怎样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如何,他日为祖国人民服务,是已下了信心了。”

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蒋锡夔师从物理有机化学家道本。他优异的表现获得老师的高度认可。

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在美国学习理、工、农、医专业

的中国留学生回国。蒋锡夔无奈进入了一家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凯劳格公司。在那里,蒋锡夔和同事们发明了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添加剂用来代替甲醇作为溶剂的方法。工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很多,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凯劳格公司立即申请了美国专利。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1953年,蒋锡夔又挑战了著名有机氟化学家米勒的观点,用实验证明了一种新的反应,得到稳定的新型化合物β-磺内酯。他成为凯劳格公司的“功臣”,这一反应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这个反应也被收录在著名权威性有机化学丛书《有机化学方法》中。

1955年,蒋锡夔和很多留学生一起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阻挠,终于回到了祖国。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室,蒋锡夔负责开展有机氟的研究工作。

他在1958年的自传中写道:由于思国思亲,我也曾半夜枕湿……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想着要回到祖国,我觉得在公司上班只要一有回国的机会,我可以马上辞职,立刻回国。

回国后他的任务非常艰巨,要突破发达国家封锁,研发出中国自己的氟橡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保驾护航。通过5个月的反复试验,他们合成出了单体原料——全氟丙烯和偏氟乙烯。又经过6个月的艰苦努力,蒋锡夔课题组研制出了一块白色的氟橡胶样品。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1959年9月,在蒋锡夔和胡亚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奋力拼搏,军工产品氟橡胶1号最终研制成功了。为国庆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那段艰难不已的岁月中,由于长时间被迫在脖子上挂着重物“接受改造”,他的颈椎受到了永久性的损伤,晚年在散步的时候也会摔倒,只能坐着轮椅去办公室。但是他坚持每天去上班。

父亲临终前问儿子,有没有后悔当初回国,蒋锡夔心平气和地回答父亲“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效力,没什么可后悔的。”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1978年,重返科研岗位的蒋锡夔迎来人生中的有一个春天。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主要开展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1981年,蒋锡夔的研究生范伟强在做长链酯水解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一个不符合有机化学一般规律的实验现象。蒋锡夔敏锐地意识到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是一片未知的研究领域,在以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蒋锡夔带领课题组全体科研人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通俗来说,他们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形成以及很多疾病的产生,将来很有可能由此产生很多新的药物,或者弄明白中药是如何起治疗作用。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其罪魁祸首是胆固醇脂和甘油三酯。蒋锡夔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物,各组成成分的共簇集倾向形成了斑块。如果能找到有效的无毒解簇剂,能被不断引入血液中,就有可能成为防止甚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另一方面,他提出通过研究古老中草药的成分是否有结簇作用,也许能找到一些没被发现的物质。还可以用簇集的概念研究癌细胞的表面结构,从而设计抗癌新药。

2002年,蒋锡夔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一奖项已经连续四年空缺。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奖名单中出现了研究生范伟强的名字。而且还是主要完成人。这让离开研究所超过18年,又在美国工作的范伟强感慨万分。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蒋锡夔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他不主张基础研究要和经济效益挂钩,因为很多重大科技的产生都是纯科学的发现,只有破除功利性的束缚,才能做出学术意义重大的工作!他还强调,作为一名一流的科学家既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作为中国最早研究有机氟化学的科学家,蒋锡夔也坦陈氟利昂的危害,他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到,"如果数十年前,我们对有机氟化合物(例如氟利昂)的物性和反应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也许我们早就预见了今日之'灾难',并换上了无害之代用品……"遗憾和痛切之情溢于言表。

他挑弟子一向视德为人之本。批评学生也都是当面批评,从不背后说人坏话。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蒋锡夔对年轻的一代抱着很大的希望。他曾经说过,生命花开花落,曾经的短跑健将,必定要把领跑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他先后培养了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晚年的蒋锡夔每天上班都拎着一只公文包,这是他70大寿时全组师生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

出生首富之家却淡泊名利,这位院士当年突破重重阻隔回国,为两弹一星研发出重要材料,他的家国情怀让人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蒋锡夔很喜欢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经常会哼起熟悉的曲调还曾经以此为旋律进行填词,“在那遥远的天边有一颗明亮的星,它是我的理想,它永远照着我的命运。”

蒋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科学精神如同一盏明灯,将照耀着未来的学子们不断前行,他的家国情怀,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