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作者:雪别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蒋方舟在《东京一年》中说:”爱想象中的人很容易,可当他们来到你的面前,爱他们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这个想象中的人蒋方舟指的是自己的父母。

作家蒋方舟从小在生活在一个小康家庭环境里,父母开明,她是唯一的掌上明珠。这样的她尚且觉得和父母面对面相处很难,而对那些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亲子关系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和严重了。

近期上映的电影《花椒之味》就是这样一个讲述复杂家庭代际关系的剧情片,影片改编自张小娴的小说《我的爱如此麻辣》。电影由麦曦茵执导和编剧,郑秀文、钟镇涛等主演。

麦曦茵曾凭借《志明与春娇》拿下过金像奖的最佳编剧大奖,自编自导的电影有《前度》、《旁边的幸福》等。她是一位情感细腻的导演,特别擅长呈现生活的烟火气息。本片还未公开上映时,网络上就已经出现一大波“郑秀文冲击影后”的呼声,这种呼声大概是对导演最大的预期和认同。

《花椒之味》讲述了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如树(郑秀文饰)在父亲死后历经一系列人生的转折,终于和死去的父亲(钟镇涛饰)达成和解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就向我们展示了如树和父亲深深的隔阂,她不知道父亲出生年份,不知道父亲信佛,甚至不曾察觉自己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而这一切随着父亲的离去终成谜团。

后来,三姐妹在父亲的葬礼上终于相见,她们因血缘关系很快相识相知。如树终于在和妹妹们的相处中慢慢了解并理解了父亲,也原谅了他曾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三姐妹的故事是本片的主线,电影中还有一条暗线是味觉——加了花椒的麻辣火锅,它是父亲打理了半辈子的营生。

影片通过父亲的朋友蔡医生(任贤齐饰)告诉观众:辣,不是一种味觉,它是一种被灼伤的痛觉。麻可以转移这种痛,减轻辣带来的伤害。嗜麻辣,就是用一种快意掩盖另一种痛,最后入喉全成痛快。麻和辣,一边让人上瘾,一边让人受伤。

这种对麻辣口味的诠释仿佛揭示了原生亲情的某种真相:不论你的家庭曾经如何伤害了你,人们和家之间的纽带永远无法割裂,内心对它的眷恋像”瘾“一样永远都在。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如树父母的婚姻并不和谐,在如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她们母女,去了台湾。后来如树的母亲生病,性命垂危,父亲才又从台湾回到香港。母亲去世后,父亲长久留了下来,他开始经营一家火锅店。

父亲总是很忙,没有时间陪如树写作业,更没有时间一起坐下来好好吃顿饭。小女孩如树面对着母亲的离世,父亲的缺位陪伴,内心孤独而惶恐,加上之前被抛弃的怨怼,她和父亲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长大后的她迫不及待想要逃离这一切,她搬去了海的另一边,和家之前隔着一条长长的隧道。

在如树和父亲的相处中,她能看见的爱的火花很微弱,几乎不存在。她对父亲选择留下的解读是:他要负责,他迫不得已,他不是真的心甘情愿留下。

究其根本原因是父亲虽然陪伴了她长大,但是这种陪伴是低质量的。父亲忙于生计,她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亲密相处。这样的陪伴既乏力又苍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而让如树对父亲越来越失望。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其过程按照年龄增长可分为多个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每一阶段是由身边环境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和照顾者的缺位,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在如树和父亲的糟糕关系中,其障碍正是来自于父亲早期的出走以及后期陪伴的不力,它给幼时的如树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伤害结成坚硬的痂,横亘在她和父亲之间,阻挡了如树发现父亲深层爱意的目光。

今天,低质量的陪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父母们经常忙着看手机,却鲜少看见孩子充满期待的脸;家长们每每醉心于电子音乐,却听不见孩子最自然的呼喊;大人们从不错过领导的每一条要求,却一再延迟满足孩子小小的陪伴需求。

全心全意的陪伴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极为重要的一环。高质量的陪伴要求父母能敏锐察觉到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理解、相信并帮助孩子。事实上,它并不要求父母时刻围着孩子打转,心理学家认为:每天只需15分钟,父母全身心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这样的陪伴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而父母如果长期忙于工作应酬,经常忽略和忽视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不容易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和家长之间缺乏情感链接而自发地疏远和冷淡父母。

就像如树一样,当听到父亲去世的一刹,她有错愕,有惊慌,却没有太多的悲痛。父亲之于她,血缘的牵连多过感情的牵绊。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如树的三妹名叫如果,她和重庆的外婆生活在一起,母亲在加拿大组建了新的家庭。在那个新家里,并没如果的位置,在那她称呼母亲为阿姨。香港的父亲她倒是见过几次面,他们一起吃火锅,但却是在大姐如树完全不知情的时候。

如果的处境是尴尬的,母亲生下了她,又离开了她。父亲看似承认了她,却未曾尽到抚养之责,有的只是零星的抚慰。

不过,长大后的她天性开朗,活泼又前卫。她用标新立异的发饰、衣着表达着和这个世界的对抗,对抗邻居的流言蜚语,对抗外婆为她安排的相亲。

一次,外婆在张贴征婚小广告时从高处滑倒,伤了脚。受了伤的外婆借题发挥,对如果展开更猛的逼婚措施,但如果并不领情。

盛怒下的外婆开始指责孙女,称她是没有父母疼的可怜虫,揭露她是不得已才留下,还说她并不是真的愿意陪伴着外婆,一旦有了更好的去处,一定会马上离开这个家。

外婆的话既心酸又尖锐,她戳中了某些事实,她揭开了如果内心藏匿许久的心事,那个开朗外表之下被父母遗弃的伤复发了。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美国心理学家薇薇安娜·伽罗弗里说:“当你的脚被蜜蜂蛰了一下,你会感觉哎哟,好疼;手被门夹了,哎哟,好疼;听到难听的话,我们也会在心里说‘哎哟,好疼’。”

人们常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嘴巴毒辣的人,恰恰说明了言语伤害的破坏性和普遍性。因为那种力量实在太大,来得太频繁,给人的感觉太痛,不得不找个理由安慰自己:她或许只是嘴巴太损,内心还是像豆腐一样柔软的,她还是爱我的,对吧?

言语伤害就是这样一把利刀,挥向人的时候让你怀疑亲情,怀疑爱。

对子女而言,父母以及长辈的言语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难过又无助。然而,言语伤害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和忽略,许多家长使用起来并无禁忌,甚至把它当作家常便饭,也就导致了大量家庭矛盾的爆发。

不光是父母会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长大的我们也经常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恶语相向,反而对不那么熟的人一团和气,柔声细语。

心理学上对这种行为是这样解释的:亲近的人对我们来说是最安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密切而稳定。我们不管是对他们发脾气还是冷落,都很难动摇这段关系的根基。而对于不那么亲近的人,如果我们言语、态度出现差池,甚至于让别人感受到怠慢的话,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估量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向亲人宣泄不良情绪时,她们可能会愤怒,会伤心,会害怕,但是永远不会离开。即使会偶尔出走,终究也还是会回来,亲人就像是一只风筝,线拽在你手里。这是我们对亲人下意识的认知。

除了这种认知,我们还觉得亲人是软肋,是盔甲。她们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同时,我们也想好好守护她们,害怕她们受到外界伤害。然而,那个不好好说话的你,何尝不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拿利刃刺向你自己的软肋,让她们难过、伤心。

好好地爱身边人,从好好说话开始。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如树的二妹如枝生长在台湾,她的母亲再嫁,如枝独自租住在远离家的地方,平日的工作是打桌球。母亲经常过来打理她的生活,给与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但是她和母亲之间却永远隔着一堵叫做“理解”的墙,母亲不理解她为什么很少回家,不理解她为何对远在香港的父亲更亲近,更不理解女儿的桌球事业。

母亲总在抱怨女儿已经成人了却还不能养活自己,经常劝她找一个正经职业。母亲根本不明白,桌球对于如枝来说是一份事业,那是她的梦想。

在一次比赛失利后,母亲再次劝她要认清输的现实,如枝和母亲的矛盾也因此达到了顶峰。内心极度挫败受伤的她离家出走,来到了香港。

后来,大姐和母亲有了一次长谈,母亲醒悟了。她开始尝试去理解女儿的选择,尝试去打开她的心扉。如枝终于被母亲的努力打动,也终于明白了母亲对自己的深情。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而大姐如树也在接手父亲火锅店的过程以及与两个妹妹的相处中,慢慢发现父亲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冰冷。他关切店里的每一个员工,他善待每一位顾客。甚至他开店并不是为了赚钱,他聘用的全是一群社会边缘人,只因为他们需要帮助。

如枝同时还记起了父亲的许多温情瞬间,他经常流露在脸上的讨好神情,他的小心翼翼。父亲的确缺席了许多陪伴,但他把爱录进一盒盒卡带里,用卡带播放的声音告诉女儿爸爸一直在她的身边,爸爸很抱歉。

如树了解了父亲所有的好意,也终于理解了他的不易。在父亲去世后,她终于原谅了他,也解救了多年来那个沉重的自己。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在家庭关系中,理解彼此并看见对方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行为。巴劳尔也说:一个不被理解的真理会变成一个错误。

理解有助于我们把大的矛盾化小,化小问题为无形。理解是爱意的输送带,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不被理解的人,不被理解的事只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并最终僵化,就像过去的如树和父亲。她们总是一个人微笑,一个人沉默;一方讨好,另一方逃离。

然而,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充分理解是很难的。我们经常急切地根据自身仅有的一点经历和经验,就去对他人的事妄加评判,主观地揣度人心,我们很难对别人的经历百分百感同身受,即使是家人也不例外。

但是努力多了解一点对方,抛开个人的偏见,去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是每个人尽力就可以做好的。只有努力过,才会发现那些你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东西可能只是因为你从未真正了解。

好好地了解家人要求我们能够发现家人忙碌之后的疲惫,能够去感受家人的好意与关心,明白他们承受的委屈,知晓他们作出的包容牺牲,还能看见他们的努力和真诚。

你了解得越多,理解就会越多,而相应地计较、抱怨、伤害就会变少。张小娴说:“我们懂得幸福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懂得了珍惜”。而我们愿意去珍惜,正是因为理解了家和爱的含义。

《花椒之味》:为何家会伤人,又像麻辣味一样让我上瘾?一、原生亲情之伤——低质量的陪伴二、家庭矛盾的始发根源——不能好好说话三、了解和理解的力量——与家和解

影片的最后,三姐妹都和自己的家人尽释前嫌,达成了和解。她们和家人有了真正心灵上的相通,更爱对方了,也更懂得怎么爱自己。那个引发这场故事的父亲则永远留在记忆里,就如同他这一生经营的麻辣火锅一样让人经久回味。

麻辣味在本片中有着强烈的隐喻意义,它象征的是被割裂却又无法割舍的亲情。它饱含的意蕴是:不管我们多么独立,不管离家多远,我们与家的牵连始终都在,它是抹不去的血脉烙印,是让人又爱又怕的麻辣亲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