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尔·奈伊、凯瑞·穆丽根、马修·比尔德谈话剧《Skylight》

作者:译言网

来源: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theatre/10889053/bill-nighy-carey-mulligan-matthew-beard-interview.html

比尔·奈伊、凯瑞·穆丽根、马修·比尔德谈话剧《Skylight》

<b>受访者</b>:(从左至右)比尔·奈伊(bill nighy)、凯瑞·穆丽根(carey mulligan)、马修·比尔德(matthew beard)在《天窗》排练厅

<b>摄影</b>:安德鲁·克罗利 (andrew crowley)

<b>记者</b>:萨拉·康普顿 (sarah crompton)

戴维·黑尔(david hare)的《天窗》(skylight)于1995年5月4日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这次由理查德·艾尔(richard eyre)导演,迈克尔·甘本(michael gambon)、丽娅·威廉姆斯(lia williams)、丹尼尔·贝茨(daniel betts)主演的演出一经问世就被赞为杰作,随后获得了当年奥利弗奖的最佳新戏奖。次年,这部改由伦敦西区出品,比尔·奈伊和斯特拉·古奈特(stella gonet)主演的舞台剧在西区上演后,再未出现在舞台上。

在这次由斯蒂芬·达尔德里(stephen daldry)导演的复排中,奈伊继续扮演富有的饭店老板汤姆·萨金特(tom sergeant)。他想找到他曾经的情人——她现在是一位老师,住在伦敦东部。这位女士由凯瑞·穆丽根扮演,萨金特的儿子则由马修·比尔德扮演。三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尤其是汤姆和凯拉(kyra)之间精彩的辩论,让二人之间的爱情备受价值观不合的考验,也让《天窗》格外引人入胜。

<b>康普顿</b>:(对奈伊)你之前演过这部戏,这次再演是什么感觉?

<b>奈伊</b>:表面上看,我之前是演过这部作品。回想起曾经和我合作过的人,我也心怀感激。但是我想不起来,一点也想不起来我是不是真的表演过,我想不起来戏里的台词。其实,之前我演过的一切戏的一切台词我都想不起来了。前几天跟戴维·黑尔聊天的时候,我引用了他写的一句台词来阐释某个观点,然后我问他”这是哪部戏里的名言来的?“然后他说,”那是你自己的台词,在《the vertical hour》里你念过一百五十遍还要多。“

<b>康普顿</b>:凯瑞,你之前看过这部戏吗?

<b>穆丽根:</b>没有,因为它的年代太久远了。斯蒂芬·达尔德里大概在两年前跟我提到过这部戏,但是我对它一无所知。所以读剧本的时候我就在祈祷,神啊,一定要是部好戏。但实际上,这是部出类拔萃的作品,让我非常兴奋。

<b>康普顿</b>:比尔,你和戴维合作多次,你觉得再次和他合作《天窗》是什么感觉?

<b>奈伊</b>:如果你听见我说,戴维·黑尔能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作家比肩,你不会感到惊讶。他的作品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认真,某种意义上说,他尝试模仿人们真实的说话方式,但又不是自然主义那一套。他让日常语言形成一种风格,去提升它,来达到更好的效果。简洁,幽默,简而言之,这种方式让我心动。

<b>康普顿</b>:凯瑞,你在选角方面真的很谨慎。是什么让你借这个角色重返舞台?

<b>穆丽根</b>:对于一件事,如果你不爱它,你就不会想去做,尤其是舞台剧。你根本没有理由拒绝它——它让别人开心,也让你自己在排练演出的12周里开心,等等。

<b>康普顿</b>:听说你不得不在舞台上做饭?

<b>穆丽根</b>:这事儿太难了(大笑)!好在蒂芬特别严肃认真,他从第二天就开始排这场戏了,所以我从排练的第二天就一直在做饭。我们从第一天的下午就开始走这场戏,一般人不会这么干。

<b>奈伊:</b>对,这事儿特别棒。

<b>穆丽根</b>:一般来讲,排练的第一周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谈自己的感受。我们直接就上手,开始切洋葱了。跟以前比,我现在至少能做一道菜了,以前一道也不会。我家里人都特别兴奋。

<b>奈伊</b>:切洋葱的戏一开始,观众就蠢蠢欲动地想去饭店了。

<b>穆丽根</b>:吃完饭再来看戏哦!

<b>康普顿</b>:马修,这是你的第一部舞台剧,你觉得紧张吗?

<b>比尔德</b>:我觉得我是最不紧张的一个,很奇怪,大概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事儿到底多可怕。

<b>奈伊</b>:第一次演舞台剧确实很困难,但演员反而不会太紧张,这是个未解之谜。想象你必须当着观众的面用两个多小时做意大利肉酱面,还要记得戴维·黑尔写的所有台词,并且在切胡萝卜和炒洋葱的间隙,找到合适的时机说出来——正常人的反应大概是:“不好意思,请问机场怎么走?”

<b>康普顿</b>:既然这样,是什么让你重返舞台呢?

<b>奈伊</b>:我不知道,我也一直在找答案(笑)。我不再演舞台剧的可能性本来应该更大,但是《天窗》是英语戏剧的杰作。能在这部戏的某一个版本里演出一个角色,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幸运了。另外,让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再次上演,是一件合乎时宜的事,我们从没想把它改得更符合当下。它的时代背景在剧本中已经固定好了,是九十年代,所以看看它如何与现在的社会产生共鸣是很棒的事。

当你沉浸在你为之自豪的事情里——它是那么有趣,它能带给你一个美好的夜晚等等,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就让它变得无与伦比了。它回馈给你的东西和你感受到的惊慌、苦恼是成正比的。

<b>穆丽根</b>:你会觉得疲劳只是因为你穿着束腰围着舞台跑来跑去,因为你很紧张所以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和肾上腺素,但这不是精神上的那种精疲力竭。谢幕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轻快,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我走出来谢幕,但是对之前的事我什么也不记得了,这是我最享受的时刻。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夜晚,夫复何求。

<b>康普顿</b>:这比拍电影更让你焦虑吗?

<b>穆丽根</b>: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在舞台上,我真的觉得我就像是在一个泡泡里,我喜欢那种什么也看不到的感觉。我喜欢一上台,眼前因为灯光太亮一片茫茫,台下一片漆黑的感觉。这是我的乌托邦,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在电影片场,虽然我也要在众目睽睽下表演,甚至还要面对一张张清晰的脸,但舞台表演对我来说还是很艰难。

<b>康普顿</b>:(对比尔德)你需要去适应舞台表演吗?

<b>比尔德</b>:我只是知道我正在想什么,我正在感受什么,但是很明显,我要把我的所思所想告诉最后一排观众。这有点像放映电影,要去覆盖整个剧场,而且每句台词的结尾都不能被吞掉——技术性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我不认为我在一场戏里的体验会因为它们改变。

<b>穆丽根</b>:我对这类事情没有太多关注。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我们只需要努力去表演,然后祈祷后面的观众听得到就可以了。

<b>奈伊</b>:演员的工作是不变的——让台词听起来像你下意识说出来的话,相信所有事都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不管你在镜头前,还是在黑压压的剧场里,这些都是相同的。

<b>康普顿</b>:比尔,对我们这个时代意义最重大的戏剧你已经演了三部——《arcadia》、《blue/orange》,还有这部戏。但是,可能现在更多的人还认为你是一个电影演员。

<b>奈伊</b>:最近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演过好多舞台剧?”我就想,等会儿,除了演舞台剧我以前就没干别的啊。我已经很幸运了,因为很多情况下我在干我想干的工作,除了这个别的我什么也不想干,不管你给我什么,不管你有多少钱。

<b>康普顿</b>:(对穆丽根)的确,以前你要么得当一个舞台剧演员,要么得当一个电影演员。你觉得这种抉择艰难吗?

<b>穆丽根</b>:我想当一个音乐剧演员,我想演萨利·鲍尔斯,演一辈子,至死不渝(大笑)。但是随后我就意识到我歌唱得不够好,舞也不会跳,所以能有电影演就很不错了。

<b>康普顿</b>:这部戏似乎反响很热烈,大家都在讨论社会是什么,还有人正在变成什么样子。

<b>奈伊</b>:在凯瑞的角色和我的角色之间有一段对话,它确实触及了我们生命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从哪个角度审视自身的责任。这段对话十分精彩地让两类基本思想相互制衡:一类基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另一类持反对意见,即你要有同情心,你要试着去帮助别人。这个根本的冲突碰巧发生在两个相爱的人身上,让所有事情复杂化了。

如果你来和我们共度一个晚上,共度这几个小时,希望你能被这个宏大的人类命题感动,希望你能感到愉快,也希望你能发出笑声。之后,你会感到一阵虚无……

《天窗》网站: http://www.skylightwestend.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