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流行交互式操作系统,即分时操作系统。其中multics就是一套由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1964年共同参与研发出的安装在大型主机上实现多人多工的操作系统。但由于资金的超支及贝尔实验室的退出等因素而被“放弃”。
随后贝尔实验室的ken thompson使用b语言开发出了名为unics操作系统,后改名为unix操作系统。
由于b语言进行系统编程时不够强大,因此thompson联合ritchie对其进行了改造,并于1971年共同发明了c语言。1973年thompson和ritchie用c语言重写了unix。自此到20世纪90年代unix已经成为大学中的主流操作系统。与此同时,unix 转向商业化,价格昂贵。而唯一低廉的选择就是 minix,这是一个功能有限的类似 unix 的操作系统,作者 andrew tanenbaum 开发它的目的是用于教学。
1991年初,linus torvalds接触到unix操作系统,通过学习 minix成功地将自己开发的bash移植到了minix 上,并于1991年10月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生。同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最受期盼的gnu c编译器已经出现,gnu的操作系统核心hurd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任何可用性,实质上也没能开发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统,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户基础和开发环境。
linux 本身只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是使其它程序能够运行的基础。它实现了多任务和硬件管理,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交互运行的所有程序实际上都运行在内核之上。其中有些程序是必需的,比如说,命令行解释器(shell),它用于用户交互和编写 shell 脚本。 linux 没有自己去开发这些应用程序,而是使用已有的自由软件。许多重要的软件,包括 c 编译器,都来自于自由软件基金 gnu 项目。因此,把 linux 也称为 gnu/linux。
1965 年,bell 实验室、mit、ge(通用电气公司)开发 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系统。
1969 年,ken thompson(c语言之父)利用汇编语言(b语言)开发了 file server system(unics,即 unix 的原型)。
1973 年,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发明了 c 语言,随后二人使用c语言重写 unix 的内核。
1977 年,berkeley 大学的 bill joy ( sun 公司的创始人)针对他的机器修改了 unix 源码,称为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操作系统。
1979 年,unix 发布 system v,用于个人计算机;1984 年,因为 unix 规定“不能对学生提供源码”,作为老师的 andrew tanenbaum 编写兼容于 unix 的 minix,用于教学。
1984 年,richard stallman 开始 gnu(gnu's not unix)项目,创办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基金会。该组织倡导“自由软件”,开发了gcc、emacs、bash shell、glibc等产品;gnu 的软件缺乏一个开放的平台运行,只能在 unix 上运行;自由软件指用户可以对软件做任何修改,甚至再发行,但要遵守gpl 的版权规定;自由软件是可以卖的,但是不能只卖软件,而是卖服务、手册等。
1985 年,为了避免 gnu 开发的自由软件被其他人用作专利软件,因此创建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版权声明。
1988 年,mit 为了开发 gui,成立了研发 xfree86 的组织。
1991 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生 linus torvalds 基于 gcc、bash 开发了针对 386 机器的 linux 内核。
1994 年,torvalds 发布 linux-v1.0。
1996 年,torvalds 发布 linux-v2.0,确定了 linux 的吉祥物:企鹅。
注:二、三部分转载于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78760/article/details/80688270,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