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号为“近之”,有何用意?

作者:细流入海

程思远青年时代就投笔从戎,追随李宗仁鞍前马后, 1930年至1934年任李宗仁的秘书,由此和新桂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8年至1942年任白崇禧秘书。作为桂系的智囊人物,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活动家。他参与筹划了反蒋、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逼蒋下野、与共产党和谈等重大历史事件,在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的10年间,李宗仁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两赴欧洲牵线搭桥,为李宗仁回归大陆作了充分的准备。终于于1965年7月陪同李宗仁夫妇一起回到了祖国,并随李宗仁到北京定居。

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号为“近之”,有何用意?

1965年7月26日,李宗仁和程思远到祖国怀抱刚一个星期。这天上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岸上游泳池的休息室接见了他们。

陪同接见的有彭真副委员长、郭沫若副委员长等。

毛泽东接见客人,不论从形式还是谈话,都显得很随便,很生活化,使人感到很轻松,无拘无束。他们先寒暄了一会儿,主席提议去游泳。游泳是程思远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主席还夸他"游得不错!"游泳结束后,主席让警卫请程思远过去。

程思远过去后,见主席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警卫搬来另一只藤椅,让程思远坐在主席身边。

毛泽东见到程思远的第一句话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接着问程思远的学历和工作经历,“1934年至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研究生。1937年获得罗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程思远扼要地作了回答。后来谈到美国,程思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生前在办公桌上摆着一部《毛泽东选集》,看来他是要部下研究中国。近来一个国民党人对我说过,他也用毛泽东思想办事,他把毛泽东思想概括成两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号为“近之”,有何用意?

毛主席听后笑了,忽然问程思远:

“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程思远显得很茫然的样子,回答说:“不知道。”

主席说:“我是靠经验吃饭的。”停了一下,又说,“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后来又到丰泽园,在毛主席的客厅里坐下来又畅叙一番。

在谈话中,毛主席忽然问程思远:

“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程思远?”

“思远就是想得远,正因为想得远,我方才回来跟毛主席和共产党嘛。”

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号为“近之”,有何用意?

程思远确实想得远,当他认识到新桂系并不能实现他的救国梦时,1949年程思远辞去中国国民党要职而赴香港,担任《正午报》的专栏作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1956年,程思远到大陆东北等地参观,当看到当年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时,他认识到中国的前途需要中国共产党,于是转变以前的看法,坚决支持共产党。

毛主席笑了笑又问:“你有别字吗?”

“没有。”程思远说。

“那好”,毛主席马上说,“我来给你取个别字。我国古代有个大文豪韩愈,他的别号叫退之。现在我给你取的别号是:近之。”

那时还很少听说毛主席替人起名字。次日,中央统战部宴请李宗仁和程思远时,郭沫若在祝酒时就称程思远为“近之”。

近之的意思就是"靠近中国共产党",李宗仁的回国正是程思远促成的。

此后,程思远以无党派身份,活跃在中国政坛,成为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

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号为“近之”,有何用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程思远热情接待、广泛接触了台湾各个阶层的诸多来客,倾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换对祖国统一的看法,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希望他们参与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业中来。多年来,程思远通过深入调研、周详考虑,就对台工作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程思远把祖国统一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即使在病榻上,都特别关心报上有关台湾局势的报道。

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他以李宗仁归国的例,向海峡对岸喊话,表明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宽广胸怀,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