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虹螺山上觅杜鹃 杜丽萍

杜丽萍(锦州)

几年前登小虹螺山寻杜鹃花未遇,想起那次春游,至今感怀颇深。

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迟缓,冷热交替间寒气频袭,令本来羸弱的我感冒数日不愈,加上心中块垒难消,终日郁郁简出,深居不知春花开。

周末,一闺密打来电话,说北镇的梨花开了,约我去赏梨花。虽说北镇的梨花每年都呼朋唤友前去观赏,早已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了,但为了感受春日的和煦美好,舒缓一下久病的身心,还是欣然应允。

赶紧穿上艳丽衣裙,蹬车前往。车行几十里时,忽接一文友电话,说正在去小虹螺山的路上,并言说小虹螺山上有满山满坡的红杜鹃。我不禁怦然心动,蓦地想起木公诗“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虽犹疑自己的装束难攀峻岭,但还是有些经不住诱惑。闺密早猜出了我的心

思,她也意欲前往,便调转车头,直奔小虹螺山。虹螺山乃辽西名山之一,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张相公乡和大兴乡境内,以夹道沟为界,分为大、小虹螺山。山势以雄奇著称,尤其八条延绵几十余里的山脉,犹如八条腾飞的巨龙雄踞辽西,护佑着万物生灵。此地还是锦州古八景之“虹螺晚照”之源。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曾赋诗描绘虹螺山之雄奇壮美:“荆山山作紫,虹山山作红,羲和抛日梭,织出锦川雄。”此山虽离家不算远,但我之前鲜有寻访,此番算是初次登临,只为木公诗中的满眼杜鹃开。

山脚下,与众友相聚。四下里张望,未见有杜鹃花的影像,心想也许在半山腰?一行人踏着凹凸不平的山石小路开始登山。

起初山势并不陡,山路两边偶尔有几棵开花的树。大家漫不经心地指点着、猜测着,可谁也叫不准究竟是樱花、桃花,还是杏花。因为心中向往着大片的红杜鹃,我更没在意这几棵稀稀疏疏或含苞藏蕊或惨白寡淡的树。

“大虹螺山不大,小虹螺山不小”,还真是如此。由于自己的体能欠佳又装备不良,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了。山势越来越陡,我不得不弓着身子,一手挽着裙子,一手小心地拽着路边的小树杈或攀着裸石,艰难前行。山坡上,一片浓密的次生林遮挡了去路。游伴都早有登山准备,穿戴利落紧致,一个个扒窜而行。我也只能松开挽着裙子的手,双手小心地扒开密密匝匝的枝条藤蔓,裙子不时被横生的枝杈挂住而难以挪动脚步,眼镜也几次险些被刮落,手脸被刮得生疼。在闺密的鼓励提携下,尽了洪荒之力终于穿过丛林,倚靠在崖边一块大石上喘着粗气。双手几处渗出血迹,脸上火辣辣地疼,再看裙子上更是粘满了草刺蒺藜,这些都顾不得了。抹着汗到处张望找寻着,周边崖石雄奇突兀,谷坳山坡林木葱茏,目之所及难觅杜鹃花的踪影。不免心生疑虑,那满山杜鹃花的美景许是文友的调侃?

路遇下山的游人,问之山上风景如何,都说不错,问有花吗?说有,大片大片的,红的、白的,好看极了!看神态听语气像在揶揄,但内心终究有所企盼。

我和闺密都没穿登山鞋,山路陡峭险峻而脚下不稳,我俩不觉间掉了队。远望延绵不绝的崇山峻岭,脚下山石峭拔,草木丛生,难以辨别路在何方了。只能试探着踩稳、抓牢,慢慢攀援。闺密一再提醒:安全第一,量力而行。抬头望见迂回山坡上隐约的人影,尽管体力透支到极点,我仍咬紧牙关坚持着。一位手持木杖下山的老者告知,前面不远处就是梳妆台了,那里风景不错。又是一种诱惑和鼓励,我俩坚定信心,一鼓作气,终于登上平坦如原的山顶并赶上了先头游伴。

这山顶就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梳妆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上面布满深浅不一的圆坑,传说是辽国萧太后在此驻马东望,观察敌情时留下的马蹄踏痕。美丽的传说给虹螺山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一座烽火台近在咫尺,可要想登临,还要爬上一段仅有一臂多宽的剑道,人称“一线天”。举头望去,这条剑道就是一块插入云天的巨石中间裂开的一条缝隙而已,足有十多米高,让人望而生畏。

解下背包吃些食物,补给能量。几个男士为了显示男子汉的威猛,率先攀上烽火台,放声呼喊:“啊——啊——”喊声在峰峦林坳间回旋激荡,又有山鸟鸣唱四和,好不畅快淋漓!一个同伴抵达顶峰时转身挥动手臂鼓励我们:“上来呀,伙伴们,无限风光就在眼前了!”

我把裙子挽起来系在腰间,双手紧紧扳住崖壁上的石窝,循着崖缝小心翼翼向上攀援。不料半途中一只脚卡在了石缝里,稍一用力,鞋子掉下去了。抬头看看垂直的剑道,我虚飘的身子几乎悬在半空中,顿时大脑一片空白。稍事片刻,稳住心神,思虑后决定安全第一,不能过于冒险,便一步步退了下来。

人主观意愿的实现,往往会受客观条件制约。能够攻坚克难实现愿望固然可赞,可有些情况下,只要努力了,争取了,力所不及时适时转身,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执着是生命该有的激情,而学会放弃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大智慧?

闺密自识足下之履难逾险道,知趣地选择了留在梳妆台上。我们站在山峦之巅,饱览小虹螺山的壮美景观。观瀑布飞流三千尺,听松涛轰鸣似海潮。待夕阳西下,余辉遍洒,虹螺山映照在宁静的女儿河中,那著名的“虹螺晚照”该是何等瑰丽迷人!不觉由衷感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万千造化。

我俩决定先行下山。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倒觉得下山总比上山要容易、要快得多。俩人相互扶携,一路说笑着行走在下山路上。

刚上山时看见的那几棵开花的树又投入到我们的视线。说来也怪,其中一棵我们曾经不屑一顾的树,满枝满杈的花,粉嘟嘟、厚墩墩,蜂缠蝶绕,煞是妖娆可人。行程中的妙遇偶得,虽没有想象中杜鹃花那般殷红绚烂,没有木公诗意中的凄美迎合,却也是春的信使,是大自然的匠心恩泽。

心向阳光,何处不风景?抖落疲惫与忧烦,忘却困惑与无奈,身心顿感畅爽了许多。我们马上奔过去,把最美最开心的笑容定格在这棵花树上。

人的一生总在漫漫长路中求索跋涉,因为心中有更高的目标,所以往往会忽略路上的风景和感受。追求更高更美的目标无疑是大志向,无限风光固然多在险要之处,可是当我们力所不及,抑或受客观制约难以如愿时,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其实最美的风景和最佳的心情一直都在路上。

虹螺山上觅杜鹃 杜丽萍

春暖花开之时,登红螺山看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