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衡二叉树(AVL树)

通过之前对二叉搜索树介绍可知,将集合构造为二叉搜索树结构,该结构下对树中节点的查询、删除和插入三种操作,时间复杂度均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影响时间复杂度的因素即为二叉树的高,为了尽量避免树中每层上只有一个节点的情况,这里引入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也叫自平衡二叉搜索树(Self-Balancing Binary Search Tree),所以其本质也是一颗二叉搜索树,不过为了限制左右子树的高度差,避免出现倾斜树等偏向于线性结构演化的情况,所以对二叉搜索树中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作了限制,左右子树的高度差称之为平衡因子,树中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绝对值不大于1,此时二叉搜索树称之为平衡二叉树。自平衡是指,在对平衡二叉树执行插入或删除节点操作后,可能会导致树中某个节点的平衡因子绝对值超过1,即平衡二叉树变得“不平衡”,为了恢复该节点左右子树的平衡,此时需要对节点执行旋转操作。

在执行插入或删除节点操作后,平衡因子绝对值变为大于1的情况,即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为2或-2的情况,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

左左情况(LL)

LL情况是指根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根节点的左子节点平衡因子为0或1。

平衡二叉树(AVL树)

                                                                       LL_1

如图 LL_1 所示,当节点C的子节点被删除,或者节点D插入子节点F时,根节点A的平衡因子变为2,A的左子节点B的平衡因子为1。

平衡二叉树(AVL树)

                                                                         LL_2

或者如图 LL_2 所示,当节点C的子节点被删除,根节点A的平衡因子变为2,A的左子节点B的平衡因子为0。。

当根节点的左子树高度比右子树的高度大2,因为平衡二叉树是一种有序结构,节点值之间具有大小关系,所以如果根节点保持不变,左右子树始终分隔两岸,则无论如何调整节点位置,二叉树始终不可能恢复平衡。所以需要更换根节点,使得新的根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趋于平衡。

该情况下需要对平衡二叉树执行右旋操作:

设置根节点root的左子节点为新的根节点

平衡二叉树(AVL树)

平衡二叉树(AVL树)

节点的右子树作为root节点的左子树,将root节点作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的右子树,即降低“左子树”高度,提升“右子树”高度,使得新的左右子树高度趋于平衡;

对于图 LL_1,节点B的平衡因子为1,设B节点的左子树D高度为h,则右子树E高度为h-1,因为A的平衡因子为2,所以二叉树C的高度为: h-1。则右旋操作后,B的左子树高度不变为h,右子树高度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此时二叉树为平衡二叉树,如下图 balanced_LL_1。

平衡二叉树(AVL树)

                                                                      balanced_LL_1

对于图 LL_2,节点B的平衡因子为h,设B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为h,则二叉树C的高度为:h-1。右旋操作后,B的左子树高度不变为h,右子树高度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此时二叉树为平衡二叉树,如下图 balanced_LL_2。

平衡二叉树(AVL树)

                                                                            balanced_LL_2

右旋代码

其中

平衡二叉树(AVL树)

函数作用为更新调整后节点的平衡因子,因为右旋操作平衡因子变化的节点只有两个:原根节点和新根节点,即根节点和根节点的左子节点,所以只需要对这两个节点执行

平衡二叉树(AVL树)

函数。函数代码参考如下:

更新二叉树高度

树的高度也就是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大值加一,若无子树,则设置树高为零。

右右情况(RR)

该情况与上面的左左情况具有对称性,对平衡二叉树执行插入或删除节点操作后,根节点的平衡因子变为-2,根节点的右子节点平衡因子为-1或0,为了恢复二叉树的平衡,需要进行左旋,来使得新的左右子树高度区域平衡。

平衡二叉树(AVL树)

                                                                               RR

如上图RR所示,该情况下需要对平衡二叉树执行左旋操作:

设置根节点

平衡二叉树(AVL树)

的右子节点为新的根节点 ;

平衡二叉树(AVL树)

节点的左子树作为root节点的右子树,将root节点作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的左子树,即降低“右子树”高度,提升“左子树”高度,使得新的左右子树高度趋于平衡;

左旋操作后,平衡二叉树如图 balanced_RR 所示。

平衡二叉树(AVL树)

                                                                          balanced_RR

左旋代码

左旋操作同右旋一样,只更改了原根节点和新根节点的平衡因子,所以只需要对这两个节点执行

平衡二叉树(AVL树)

函数。

左右情况

该情况下根节点的平衡因子与左左情况相同,都为2,不同之处在于左子节点的平衡因子为-1,若按照之前直接进行右旋操作,则旋转操作后二叉树扔处于不平衡状态。

对于图 LR,节点B的平衡因子为-1,设B节点的左子树D高度为h,则右子树E高度为h+1,因为A的平衡因子为2,所以二叉树C的高度为: h。则右旋操作后,B的左子树高度不变为h,右子树高度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因为B的平衡因子为-2,所以按此方式的旋转操作没有效果。

平衡二叉树(AVL树)

所以该情况下,首先需要对根节点的左子节点进行调整,即将左子节点的平衡因子由-1调整为1, 使得当前情况转换为LL情况,然后再对二叉树执行右旋操作。

step 1:对左子树执行左旋操作

平衡二叉树(AVL树)

                                                                          step_1

step 2:对二叉树执行右旋操作

平衡二叉树(AVL树)

                                                                              step_2

右左情况

该情况与上面左右情况对称,根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右子节点平衡因子为1,需要首先对右子树进行右旋操作,调整二叉树为RR情况,再对二叉树执行左旋操作。

平衡二叉树(AVL树)

                                                                          RL

step 1:对右子树执行右旋操作

平衡二叉树(AVL树)

                                                                      step_1

step 2:对二叉树执行左旋操作

平衡二叉树(AVL树)

                                                                          step_2

因为平衡二叉树也是二叉搜索树,回顾二叉搜索树中的操作复杂度,查询、插入和删除复杂度均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平衡二叉树中查询复杂度影响因素自然为树的高度;插入节点操作可以拆分为两个步骤:查询节点位置,插入节点后平衡操作;删除节点操作同理可以拆分为两个步骤:查询节点位置,删除节点后平衡操作。 平衡调节过程中可能存在旋转操作,递归执行的次数则依赖于树的高度(可以优化为当前节点平衡因子不发生变化,则取消向上递归)。所以平衡二叉树中查询、插入和删除节点操作的复杂度依赖于树高。

平衡二叉树因为左右子树的平衡因子限制,所以不可能存在类似于斜树的情况,因为任一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最大为一,且二叉树具有对称性,所以不妨设每个子树的左子树高度大于右子树高度。

平衡二叉树(AVL树)

                                                                                              AVL

根据平衡二叉树定义可知,若二叉树左子树高度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则右子树高度最少也要是h-1,方能满足平衡二叉树的平衡特性。以F(H)表示高度为H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少节点个数,若二叉树不是空树则有:

平衡二叉树(AVL树)

根据推导公式可知,平衡二叉树的高度最大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当二叉树向完全二叉树靠拢,尽量填满每层上的节点时,树的高度最小,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所以相对于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避免了向线性结构演化的倾向,查询、插入和删除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平衡二叉树(AVL树)
平衡二叉树(AVL树)
平衡二叉树(AVL树)

。因为每个节点上需要保存平衡因子,所以空间复杂度要略高于二叉搜索树。

python版本:3.7,树中的遍历、节点插入和删除操作使用的是递归形式

树节点定义

相对于二叉搜索树的节点定义,增加了height属性。

树定义

模块中对树结构中的函数进行实现

测试代码与输出

输出结果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