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作者:FoodWine吃好喝好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2019 年的下半年,张亮遇到一个不小的转折——公演话剧。

抛去对家庭故事的好奇,一个人的身份通过他的职业所表达,过去他是一位模特,如今,他是一名演员。当然,这份转变并不易被大众立刻接受——拍摄当天,我们在成都一家私房菜馆等待他,随着餐厅小嬢一句:“哎呀,是那个嘛,《爸爸去哪儿》里面天天的老汉。”穿着柠檬黄卫衣的张亮出现在拍摄现场,另一位小伙儿同时在一边暗自感叹:“哇,是那个模特!”

他微笑着和服务员还有早已熟悉的摄影师韦来主动打招呼,“睡得好么?”“挺好的,一觉醒来很多人都关心我在成都吃什么。”也许真的挺好,也许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放心,原本因为阴雨天而略显压抑的气氛,被一些玩笑打破,于是我们看见一个“高情商”的张亮。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张亮正在将双椒牛肉下入火锅,搭配轩尼诗干邑是他最近刚发现的新鲜吃法。

那是他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后,媒体为他下的定义。在后来的节目《中餐厅》中,这个标签被加深加固。有一次周冬雨误用烧水壶煮了茶叶,赵薇心急,张亮解围:“没事儿,正好第一次用,去去新壶的味儿。”或者,他会用委婉的否定来避免用词极端,赵薇第一次尝试制作糖醋排骨,味道不佳,张亮没有直接像常人那样评价“咸了一些,可以加点糖?”而是说“这跟我吃的糖醋排骨不太一样”。

这次在我们面前,他却自己否认了这个标签,“也不能说是情商高,我觉得应该和我的性格还有以前做的职业有关,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在以模特形象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前,他做过厨师,这是被迫的选择。15 岁之前家里还算富裕,可以领着全班同学去买东西,父亲的一场病,直接让家庭陷入困顿。他记得那时妈妈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很早起床,就做一个菜,做很多,他和姐姐中午放学就把菜和汤汁放进热米饭里面,烫一会儿。因匮乏而诞生的食物成就了他对美味的认知,后来他在节目中又做了一次,那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将隔夜剩菜、辣酱、米饭混合炒制端给几位演员品尝,这时,光鲜的明星与节省的食物碰撞,每个人对美食的表情都绝对真实。

这之后,他还做过几年销售,在北京的翠微商场,每天五点半起床坐 52 路公交车穿越北京城。早上七点四十必须到,打扫卫生后,跟着店长站成一排鼓掌喊口号。他逼着自己锻炼“厚脸皮”,遇到客人主动去推销,慢慢找到其中技巧——挑出一位客人身上的优点去赞美,不要过分推荐,不要距离太近。经历过底层工作的人,会相对了解每个阶层人的心理状态,但是一部分人会在上升后选择践踏,而另一部分人会选择给予自己的同理心,“因为自己以前可能也有过不太受尊重的情况,我知道那种心理,所以不想把这种心理让我对面的人感受到。”这种得体的待人方式,我们或许能在今天的张亮身上找到原因,它温和并不着痕迹地长在了他身上。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张亮在闲亭院落的红灯笼中享用轩尼诗 v.s.o.p 加冰。

目前为止,张亮从事过最长时间的职业是十年的模特。这一次跨界,不是他主动争取的,而是一次契机。从销售到模特,是因为他替代朋友去走了一场秀,那天他忐忑并害怕出糗,反复在脑海里演练,盯着别人的步伐,紧张程度与他第一次登上米兰时装周一样,手心不停出汗。后来他已经做到顶级模特,但第一次带着孩子出现在电视上,观众还是会因职业局限而认不出他:“这是谁啊!”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在第一期节目结束,收获突如其来的流量,当时的他有些发懵,向经纪人求证微博粉丝的突增是否真实。而几年过后,端坐在我们面前的张亮褪去刚“火”时的鲜亮,此时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在经历当时被追捧上天的“男神”标签后,面对观众转瞬即逝的新鲜劲头,他该如何去消化。“流量是这几年的新词汇,其实就是关注度。大家对艺人、演员的这种关注度高当然好,这会让更多人喜欢我,但一切顺其自然,有热度的时候多忙忙工作,热度下来就多陪陪家人。另一方面,我现在喜欢稍微藏一点自己,如果曝光太多,观众看到我塑造的角色,会难以入戏。”他的回答与这个社会大部分人的期待相左,人们更愿意听见一个有棱有角的答案,譬如在热度下降后内心的不适与折磨,而张亮太随遇而安了,平稳得像一条直线。

在几份职业的更替中,他学会了与这个世界保持相对平衡:在川菜和粤菜的喜好中,他选择想吃什么的时候做什么;在面对跨界难易的时候,他认为没什么难事,认真排练上课就能做好;在对未来的预判中,他不会给自己一个明确并盛大的目标;并且,他很少生气也很少哭泣,上一次哭是看了一个电影,那次大家都在,而所有人都哭了。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张亮在宽窄巷子的市井小吃摊位招呼客人来吃油炸土豆。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想要特别争取也没有一定要放弃的东西。就连进入演艺圈也只是因为刚好有人认为他适合某个角色。他也会质疑:“我没演过戏啊。”而对方答:“没关系,我就喜欢白纸。”他转念一想:“既然别人相信,那自己就别推脱了。”每一次大跨度的转行都是这样,在别人的相信中, 被“赶鸭子上架”,有人因胆怯直接拒绝这个学习的过程,以鸵鸟状逃避,但他乐得接受,并学得有模有样。

开始的时候,强烈的不自信不可避免,但并非到自我怀疑那么严重。仔细去想,幼年在学校打破口吃障碍,成长期在商场撕下一沓厚厚的面子,长大后去国际秀场展现台步,他已然一次次被推入只有一个人能解决问题的密闭空间,反复打开过自己,当再次面对令人出汗的窘境时,克制、妥当,已经成了他的行为逻辑。

最近一次“打开”,是日日排练舞台剧《你还弹吉他吗》,每天下午一点半到晚上九点半。第一次排练,他没有进入舞台剧的表演体系,声音太小放不出来,导演一直在旁边逼迫大喊:“大声点,再大声点。”这招几乎对所有没有舞台剧表演经验的人来说都很管用。可当他适应了放开音量后,他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在舞台剧上,如果想完全外放,掌握尺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就像弦拉得太满,怕断了,自如地掌控声音也需要用时间去慢慢训练。

如今在他身上,几乎难以寻见当初使观众保持新鲜感的模特属性,相反,演员成了他的新身份。只有在拍摄的间隙,我们才能窥见他曾经的职业:“我现在能穿这个码数的西装了,这个品牌以前的衣服我得穿 xl ,现在的剪裁更合身了。”面对一个成熟的被拍者,摄影师的快门没有迟疑,比预期的结束时间要早得多。在紧锣密鼓的拍摄转场中,火锅店早已准备好了担担面和炒饭放在一边,冷了,但他继续表现出包容,带着愉快的表情享用着迟来的午餐。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张亮在闲亭院落的楼台中张望着远方的景色。

夜幕四合,他还将被赋予另一层身份——“轩尼诗重新发现中国味”代言人,参加轩尼诗火锅宴。与他的职业跨界如出一辙,轩尼诗也想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轩尼诗精巧地搭配四川火锅。

而成都从来不是守着蜀道拒绝外来文化的城市,它不断包容着这个时代,接受每一个人对它的想象。火锅的热辣是这个城市不可放弃的味道,有人爱它的麻辣,有人爱它不摆架子什么都能搭。从不同阶层走入大众视野的张亮,正在用平衡的视角去对待身上已经褪去的新鲜,这绝非平庸,在中文语境下,他正努力实践着内心的平和。而轩尼诗也绝非中餐搭配的新发明,在经历了几个世代沿海人民对轩尼诗搭配海鲜的推崇后,该如何新开启另一条混搭路线,深入内陆腹部,并展现自己包容的酒体个性,也是他们正重新思考的命题。

与火锅和张亮在不同的环境中所演变出的多样角色不同,轩尼诗一直都是一位打扮精致的绅士,面对正如火如荼席卷中国餐饮的辣时代,他选择走入市井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轩尼诗当然也有自己的火锅定律,在干邑中加入冰块,从而平衡火锅的热辣,在酒体中混合其他饮品制作特饮,从而展现不同气质。同时,火锅、轩尼诗与张亮之间又有着耐人寻味的共性,他们经验丰富,却依旧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而跨界寻求新出口的前提是他们都足够包容,这样才能在长久的时间里保持自己的新鲜与热度。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张亮坐在四川火锅特色的长条板凳上享用轩尼诗 x.o ,等待火锅宴的开始。

q:这是你第几次来到成都?对这个城市有什么认识?

a:数不清了,大概有六七次。第一次来应该是 2013 年左右,我和成都之间还是很有缘分的。而且在成都找一家不好吃的馆子还是挺难的,随便一家都挺不错。这个城市的规划特漂亮,气候也很舒适,还会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并且和现代建筑融合得非常好。这几年每次来工作,住在酒店里往外看夜景,觉得这个城市真的变化非常大。

q:如果你可以从成都带走一样东西,你想带走什么?

a:当然带走大熊猫,如果偷熊猫不犯法的话。

q:在《中餐厅》中你做的卤料包经过大家验证后很受好评,以后你会想开个餐馆吗?

a:那可是我压箱底的配料!身边一直有好朋友怂恿我赶紧开一个餐厅,但是我现在还是对演员这个职业更有兴趣,想把重心放在学习表演上。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准备开一家私房菜馆,规模小一点,运营起来不会很有压力,可以招待一下朋友。

q:会经常在家做饭请朋友来吃吗?

a:来,你说!(推了一下旁边的经纪人,她笑。)其实我平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家做饭,更多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阿姨买菜回来做。但是前段时间也尝试了一次邀请大家来家里玩,那种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会让朋友觉得真的是在靠近你,而且亲自下厨也是对他们的最高礼遇吧。

q:从厨师到模特到影视演员再到话剧演员,每一次转变会不会有不自信或者很忐忑的状态?

a :当然会有这个过程,毕竟不是专业学表演的,所以真的在镜头前,去塑造另一个人物还是会担心表现得不够好。因为它不像模特,穿上衣服,然后把这套衣服展示出最漂亮状态就好了。在影视剧中塑造一个跟你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不是一瞬间,不是一次快门,它是一个持续的状态。

q:你会看自己的负面评价吗?

a:偶尔会看。我很喜欢看自己演的电视剧,然后把弹幕打开,有很多蛮搞笑的评论。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去看自己的黑料,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在意那些或许并不真实的言论呢?为什么要在乎那些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认识的人对你的评价?照顾好身边的人就好了。

q:生活中喜欢喝酒吗?

a:喜欢,其实每天睡觉前我都喜欢喝一点,尤其是在剧组的时候,因为它很助眠。我会大概倒这么多(在大拇指与食指尖比画出 5cm 的距离),就抿着喝。把 x.o 倒进大肚球形酒杯里,用手心的温度把它稍微温热一下,酒的香味会更明显一些。夏天的时候,喜欢先在酒杯里放一个冰块,再倒一些酒,有时候没有准备冰块,可以放冰的气泡水,口感也很舒适,当然还是更喜欢纯饮。如果喝不完,就把杯子放在床头,我能一直闻着那个酒香睡觉,甚至可以把轩尼诗当作香氛扩散器,因为酒体里面会散发出很多融合型香味,比如鲜花、水果,甚至是森林地表的香味。那是一种通感,让人感官非常舒适。

q:在轩尼诗 x.o 、轩尼诗 v.s.o.p 和詹姆士中你更喜欢哪款酒?对于轩尼诗加美食你有什么建议?

a:还是最喜欢轩尼诗 x.o ,平时喝得最多的也是这一款,口感非常醇厚、馥郁。之前轩尼诗 x.o 特别邀请了执导《银翼杀手》《火星救援》等经典电影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一部堪比史诗的广告大片《七重奇境》,特别棒,他把轩尼诗 x.o 分为七重口感:甘甜始现、热力升华、辛辣诱惑、炽焰绽放、醇厚涌动、木香萦绕、余韵悠然。当你看到“木香萦绕”,一个树人在森林里跳舞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贴合感,因为喝到最后,人会真的进入悠然陶醉的状态,这是轩尼诗 x.o 了不起的地方。平日里,我都是搭配牛肉和海鲜来享用。不过今天真的是开启了“轩尼诗重新发现中国味”的新篇章,我们一改往常探索东南沿海城市,这次来到了四川,你想象一下,用轩尼诗 x.o 搭配毛肚和腰花真的是非常大胆了。

q:你怎么看待轩尼诗这次和四川火锅的碰撞?

a:其实当初轩尼诗与我沟通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也很吃惊。从未想过有一天吃四川火锅的时候,会配上轩尼诗。“重新发现中国味”这个主题,字眼在“重新发现”,既然已经开拓了东南沿海城市,是时候到内陆城市来看看了,这才更符合“重新发现”这几个字的含义。一方面能让更多人通过轩尼诗这个国际品牌,领略到川蜀饮食文化的精髓,记录下更多食物作为人文景观的发现和发展;另一方面推翻轩尼诗只适合搭配海鲜的刻板印象,建立更丰富的美食体系,探索更广阔地域美酒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我想这也是轩尼诗的灵感来源。今天晚上我首先试了试用轩尼诗 x.o 加冰加气泡水搭配双椒牛肉来吃,特别巴适爽快!倒酒师傅非常用心,用四川特色的长嘴茶壶,以倒盖碗茶的方式在干姜水里注入轩尼诗 v.s.o.p ,清甜爽口,这种口感很适合搭配鲜味食材,比如说菌菇汤中的笋、竹荪、虾滑,你会发现鲜上加鲜,会更突出酒体的花果香味,真的刷新了我对食物混搭的认知。

q:你喜欢自己吗?

a:其实以前还真没怎么太想过这个问题,也是第一次听人这么问我。我觉得我喜欢自己的 70% ,剩下的那 30% 是特别喜欢,哈哈。

突破从未打开的另一片领域,这是张亮和轩尼诗共通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