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作者:中国军网

幸福不是一个苹果

▪ 梁五一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已40出头。我们那一代人,生活条件比起现在,还不是特别好。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普遍不富裕,一日三餐,虽能自足,也无非是些粗粮淡饭。

从身体发出的饥饿感,一直伴随着我走过童年,成为年幼时光中,永难磨灭的记忆。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需要爬山涉水去上学。小孩子身体瘦弱,路途遥远,往往山路还没走到一半,就会累得气喘吁吁、口渴难耐。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资料图

一次,邻家的一个玩伴,在赶路途中拿出一个苹果,当着我和其他小伙伴的面儿,鼓着小腮帮,边走边吃,将晶莹剔透的果肉,咬得嘎嘣作响,嚼得津津有味,馋得我们都不停地吞口水。我当时就想,如果以后能每天吃一个苹果,那该有多幸福啊!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年幼的我,后来背起行囊,求学、参军、提干,在遥远的边疆不停搏拼,直至今日,仍在军营。童年的幸福诉求,也从曾经的遥不可待,变得触手可及。但是对幸福的理解,随着阅历的增加,经历的丰盈,感悟的加深,也从幼时的“一个苹果”,不断变换。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刚任职时,觉得幸福就是如愿成长进步,渴望光彩照人的军旅人生;结婚生子,觉得幸福就是能够相依互暖,向往团圆甜蜜的家庭生活;历惊遇险,觉得幸福就是可以平安一世,羡慕风平浪静的凡人世界……

人生百态,幸福百味。幸福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会给出一千种答案。或许是花前月下的惬意浪漫,或许是人生登顶的高光时刻,也或许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定从容。

然而,就在去年9月份,我随部队到海拔5300米的喀喇昆仑山驻训。巍巍昆仑,风云激荡,关于它的故事很多很多。也正是在那里,耳闻目睹边防官兵的动人故事,让我对幸福的含义有了新的感悟。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紫红色的皮肤、干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在喀喇昆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赋予了边关将士共有的,却又独特的妆容。

在和这些边防官兵聊天的时候,他们坦诚初来雪域高原时是有疑虑的,但日子久了,也就明白了老兵口中“戍边卫国是一件伟大的事”的真正含义。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库地兵站老兵吴德寿的故事。

库地兵站是新藏线上建立的第一个兵站。最老的一棵白杨已生长了40多年。不过,即使是这棵树,也没有吴德寿在兵站待的时间长。

60多年前,年轻士兵吴德寿来到库地,扎帐篷、垒锅灶,凭着一峰骆驼一口锅,建起了最早的兵站。从士兵到职工,他在艰苦的高原工作了40余年,68岁方才退休,被人誉为扎根在雪山的“昆仑不老松”。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凯歌不辍薪火传。10年前,士官刘小赣在天文点边防连守防14个月后,主动申请到神仙湾边防连守防,后来他获得了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还被原兰州军区表彰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百名先进典型”,并提干。

其实,长在温州的刘小赣,家庭条件十分优越,携笔从戎、奔赴高原之后,面对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也曾犹豫彷徨过。但后来,怨着怨着就待下了,待着待着就爱上了,最后再也离不开喀喇昆仑,如今已成长为天文点边防连的连长。

在驻训的那段日子里,我恰巧赶上士官选晋。一个在海拔5300米地区驻训备勤的连队,24名满服役期人员,21个强烈要求留队,其中有1名叫刘万珍的大学生士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喀喇昆仑苦,但就是这份苦,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吴德寿到刘小赣,再到大学生士兵刘万珍,这些人,其实只是喀喇昆仑山中,众多守防官兵安心守防、一心戍边的具体缩影。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高原汽车兵驾车行驶在喀喇昆仑。郑强龙 摄 (资料图)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感动着;念着他们的事迹,我思考着。漫漫边防线,巍巍昆仑山,正是因为他们以家国为重的价值观,才有了那些爬冰卧雪的坚定身影,才有了这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

如果可以软弱,谁愿一直坚强。有谁能想到,这些边防官兵们,其实都很年轻。他们每一个人,都生长在新时代,有着自己的“小确幸”,也渴望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但因为身上的军装,源于身肩的责任,他们勇敢地从人群中走出,大喊一声“看我的”,头也不回向前冲,甘愿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从不退步。

培根说:“人的天性与他的职业要求相适合,这是很幸福的事。”俄罗斯著名剧作家罗佐夫也有句名言:“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舒畅。”

仔细想想,这些可爱的边防官兵们身上所经历和体现的,不也是一种属于军人的、可敬的幸福观吗?

对表他们,不禁释然。所谓幸福,其实从来不是肤浅的感官满足,而是正向的奋斗付出过程中,精神境界的升华,价值追求的实现。

幸福是什么?喀喇昆仑山下的军人这样回答……

迎着高原寒风,守卫祖国领土。(河尾滩边防连提供)(资料图)

如今,我已经在喀喇昆仑山下的军营中,摸爬滚打了20多年。个人升迁、生活待遇、工作环境,早已无足轻重,最迫切的,是将自身职责履行好,把肩上担子扛起来,用无愧于心、出色出彩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回报官兵,回报亲人,为强军兴军添薪加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唯有守一方国土、护和平安宁,才能真正彰显自身价值,品味到属于军人幸福的“独家味道”!

(作者系新疆军区某师政治部主任)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梁五一

编辑:霍雨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