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国际知名导演卢帕根据鲁迅的著名改编剧《广告狂人日记》搬上舞台,其中68岁的李龙英饰演赵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演员之外,李龙英还以学者专家、著名戏剧评论家的身份出现在《广告狂人日记》专家研讨会上。李龙英也是编剧,今年的北京人民艺术抗疫剧《社区人居委员会》是他作为编剧的工作;

李龙英也是一位多职业艺术家,他的父亲李莫然是中国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他的堂兄李如萍曾是中央实验剧院的国家级演员,他的兄弟李龙跃是国家影视导演,他的妻子也是演员,他的儿子李薇,不仅是中国戏剧博士研究生导演, 同时也致力于实践中的戏剧研究。李龙英三代大家庭对戏剧艺术充满强烈的热爱和责任感,在编剧、导演、表演、解说、研究等各个方面展现才华,为中国戏剧贡献力量。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李莫然(中) 李龙英(右) 李维祖(左) 孙三代爱玩

李莫然:《活李尔》电影《活李尔》中的"邓世昌" 登台

李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协会会长。他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一个大型回族贫困家庭,10岁因家庭困难上小学,14岁不得不辍学谋生。他做过小贩,做过杂工,做过邮递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热闹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的歌剧表演,成了他的免费戏剧学校。他漫长的耳对耳恋让他着迷于戏剧性,他的许多台词都能够背着他表演。18岁时,有一个邮局业余剧团,因为他离仆人还差,就被要求试一试。他低下了声音,发出嘶哑的老式声音:"先生,你回来了!导演大吃一惊:"你是个天才!"李有他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角色。

这部剧的成功激发了李安成为演员的愿望。1947年,东北文艺协会征集会员,李莫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革命文艺团体。1951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李莫兰在第一部剧《黎明照耀莫斯科》中饰演党委书记库丽。他还演了很多名剧,周总理看他的戏《日出》都大加赞赏。1986年,辽宁人民艺术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时任廖毅导演的李莫然亲自饰演李尔王。他最好的表演,让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利普看完话剧后忍不住冲上舞台拥抱他,兴奋地说:"你是中国的活李尔!"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除了他杰出的舞台生涯,李娜最著名、最令人难忘的角色是电影《正午风》中的邓世昌,这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原导演想让他演李洪章,让金山演邓世昌,但金山出于某种原因没有演。当摄影师兼导演第一次见到李莫然时,摄影师对导演说:"邓世昌,你还在寻找什么?"他是邓世昌!"当时,李莫然的脸上满是痘痘,有人怀疑这样的人能不能打邓世昌?"但摄影师说:"没有脸的男人不是英雄!结果,李莫然饰演的邓世昌火热起来。他继续制作经典电影,如"在军队下","检察官","花园街5号"和"春花"。

2007年中国戏剧百年诞辰,李莫兰被授予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他一生中出演过七部电影,六部电视连续剧和60多部电视剧,是一位在纪念中国戏剧百年和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的同时被认可的艺术家。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李非常关心时事,非常关心文艺,尤其是戏剧。老不方便出门,还总是带着儿子李龙去探查文艺界、戏剧的事情。每当上演新剧时,他都会让儿子带回节目单,告诉他这部剧是怎么回事。李的孙子李薇后来开始学习戏剧,这让李莫然非常高兴。虽然两个孙子对戏剧的看法大相径庭,但李莫然总是喜欢和孙子谈戏剧。当李伟执导第一场戏时,"你还在看球吗?演出结束后,李娜见到孙子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在努力工作!"让李龙英也非常惊讶,因为李莫然平时对后代的要求很严格,从来不客气话,可以看出他的子孙子女是多么的满意搞戏剧。

李龙英:能演可以编辑可以评论他父亲在中学剧中的记忆

李隆英的儿子李龙英在辽宁人民的艺术大院长大,受父亲和环境的影响,对演戏也有很深的情结,甚至在他小时候就曾经想过"人长大后不演戏,或者为演戏服务"。但他只是明智地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把农村当成兵。1975年,中央戏剧学院招收农军学员,他学会了参加考试。但因为该剧没有征兵,所以没有接纳他。当时还在接受审查的李莫然知道这件事,给儿子写了一封长信,劝他不要从事演艺事业。《四人帮》粉碎了,文艺的春天又来了,李寂静在国火中戏,李龙英这才知道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演员,他心里想演的火焰也被点燃了,于是他申请了第二枪工艺剧团剧团。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从陆军工艺美术兵团转业后,李龙英已经不是演员了,但他对戏剧和表演的依恋并没有减弱,经常在影视舞台上客串一些角色。他把主要的兴趣和精力转向了编剧和话评,48岁写了第一部剧《马骏论义人》,然后一头乱麻,先是一头乱麻,先后写了《天使》《寻春刘社》《杨三杰和陈晓二世》等剧本,并长期以《关东散人》为笔名置评, 该馆藏出版了《真相直白》《直白说真话》。历任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会长。

1980年,李还与父亲李默冉共同出演了一部电影《走在战争前》,这部电影给了他父亲的角色一个年轻的替身。在合作中,他观察父亲如何为这个角色做准备,并分析剧本。"尽管我父亲没有教过我,但我可以说我一直在用他的记忆玩高中。"当我父亲演戏时,他在准备角色时非常小心;当他分析剧本时,他自己的笔记比剧本厚得多;当他做戏的时候,他会在半年前上场,"李回忆道。我不仅听到他说,'演员走进更衣室开始化妆,这已经是角色了,不应该有其他干扰,但应该活在这个角色中。"所以有些人说,李一上台,就非常大。这是因为他玩了很久,他提前进入角色,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感受,都是这个角色,在游戏之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情感积累水平。"

这些年来,李龙英一直在演戏,有时一年演两三部戏。他说他不是一个专业的演员,但他经常被找来演戏,可能是因为他对戏剧的热爱和认真。"我父亲对我的影响非常非常大。虽然我不能像他那样做,但我正在努力做到。今年我68岁了,我会提前演戏,虽然我不是一些剧中的主角,但当我进入更衣室时,我不会再看手机了。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演员都不是这样的,有些人还在看手机短信之前还在侧屏上,那你怎么能成为那个角色呢?"

李伟:媒体《海归来》给戏剧导演边练习边学

李龙英的儿子李伟在大学学习新闻学,后来在英国学习媒体。回到中国后,在一家电视公司工作的李伟被一些社会现象所感动,在单位年会上做了一个小品。李龙英看完后,鼓励儿子把它写成剧,于是李炜有了第一部剧《曹操》。演出的成功让李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申请了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系的博士,来自中国著名希腊戏剧研究专家罗金林教授。李伟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当代中国舞台上悲剧体裁的呈现"。

戏剧 家庭|李莫兰 李龙英 李伟的祖先三代都热爱戏剧

多年来,李敖还执导了多部话剧,包括《俄狄浦斯王》、《城邦大帝》、《朱利叶斯·凯撒》、《杀死秋之梦》、《比斯将军之血》等作品,并与父亲李龙英合作《还在看球?原创剧如《解毒剂》。从2017年开始,李伟将在亮马河畔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圆形剧场,与专业团队和非专业演员一起排练《普罗米修斯的仲夏夜之梦》等世界著名戏剧,采用古希腊剧院惯用的半弧形设计。作为北京唯一一位做户外环保剧实践和研究的导演,他希望通过回归原貌的戏剧,让观众在自然环境中与人融为一体,感受到戏剧的神圣感和仪式感,也让戏剧呈现给大众。

学得越多,就越觉得戏剧过于宽泛、深刻,越觉得明白还不够,于是去了中国美术学院工作,走上了戏剧研究的职业道路。目前在中国美术学院宋宝珍的领导下,《中国戏剧编年史1907-2018》的作者,在中央戏剧学院姜涛的领导下,他还在进行《中国戏剧导演的研究》的梳理研究,以及为戏剧《村声》和《左家庄的过去》准备排练, 以及戏剧《北平的曙光》的排练。其中,由李龙英编剧、李伟导演、父子俩再次合作的《小村庄之声》,将于今年5月、6月正式搬上舞台。

来源 北京日报 客户|记者 王润成宁

编辑:金立伟

流程编辑 吴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