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作者:小人说影视

#影视杂谈##科幻电影##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将再次出舱#

太空,翻译成英语是space,汉语字典解释是极高的天空。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了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以离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的高度为分界线,称为卡门线。而与太空有关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相继拍摄了很多部,其中好莱坞制作的这类题材电影,算得上是最好的。比如有关于火星的《火星救援》,就特别好看,尤其里面出现的中国元素,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火星救援》是由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杰夫·丹尼尔斯、凯特·玛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联袂主演,该片是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火星救援》主要讲述的是,nara航天员小马哥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执行探索火星任务时,发生了意外。小马哥在返回火星飞船时,被沙尘暴刮跑了,他的队友在寻找未果后,决定启动飞船,返回太空。就当人们都以为小马哥“牺牲”时,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很可惜,小马哥与队友失去了联系。可这并没有难倒小马哥,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火星基地里种上了土豆。正是凭借这些土豆,小马哥顽强的活了下来。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食物问题是解决了,可如何平安回到地球呢,最终小马哥想到了好办法。小马哥找到了以前的火星探测器,他通过探测器上的通讯设备,与地球取得了联系。得知小马哥还活着的消息,可把地球上的工作人员激动坏了,他们立刻展开行动,实施救援。可惜的是第一次救援,因为火箭发射失败,而宣告结束。就在nasa对此一筹莫展之际,中国的航天局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发动机,帮助nasa成功发射了火箭。就这样承载着地球希望的飞船,返回了火星,并通过宇航员们的努力,成功救出了小马哥。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该影片剧情上来说,并不算新颖,而且特效也并不是十分突出。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剧情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要知道以前的科幻电影里,你想要看到中国的相关片段,那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在一些动作片里,才能够看到一些中国元素,至于科幻片,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发生了转变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科技领域。相信许多关注此类消息的网友,一定都知道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中国通过此次任务,一次性地完成了“绕、落、巡”三项目标,并且通过祝融号火星车,发布了首次在火星上行走的动态视频。不单单如此,中国还成功发射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天和号。这可是咱们自己独立完成的空间站,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完全不同,其最显著区别就是,天和号空间站,操作面板完全是中文显示。这意味着外国航天员,如果想要进入天和号空间站,就必须熟练掌握汉语。

看《火星救援》里的中国元素,让人想起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

而且前不久,咱们的航天员圆满地完成了出舱活动,使得中国彻底掌握了太空舱外作业的技术。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二次出舱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发出后,立刻登上热搜榜前几名的位置,足以可见大家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关心。相信在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咱们中国的航天技术会越来越好,一定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