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亨利八世,大家会想到什么?

是他被世人所唾弃的六段婚姻经历,还是其残酷的严苛暴政,亦或是“王权至尊”的宗教改革......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过无论哪种,世人对于他的印象,似乎都逃离不了那个令人三观尽碎的暴君形象。
其实,抛开其负面形象不谈,亨利八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国王。英国王室十分注重对后代进行人文主义与骑士精神的教育。故此,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成就了亨利八世身兼作家、诗人以及音乐家等国王之外的多重身份。
其中音乐这个元素,无论是在他的宫廷生活中,还是在他的政治生涯里,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
01 音乐鉴赏家——亨利八世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下文简称《新格罗夫辞典》)在介绍亨利八世的开篇中便写道:“(他是)英国的统治者和音乐的守护神。” 该辞典将亨利八世国王的身份与音乐守护神的身份并重而提,从中可见,这个英国国王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事实也正是如此,亨利十分钟爱音乐。如,自他继位伊始,就有了自己专属的乐队。在他的加冕礼上,还特别安排了一个合奏演唱的仪式音乐表演环节。
关于这次仪式音乐表演,《新格罗夫辞典》有过如下记载:“在亨利八世的加冕礼中,其中的一个环节是一些男声组成仪式的音乐队,其中的一部分人唱合唱,另外一些人吹奏长笛,弹三弦琴和羽管键琴。”
亨利还经常会邀请并雇佣自己喜欢的音乐家到宫廷中来,并与他们一同演奏乐曲,娱己悦人。其在位期间,长期任职宫廷的专业音乐家从个位数增长到了近60人的数量,音乐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时的音乐家、戏剧家威廉·科尼希(william cornysi)就是其在音乐方面的知交,成为了他的宠臣之一。
此外,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还痴迷于对乐器的收藏。 据记载:仅在1530年一年,亨利八世就购买了六支不同大小的笛子,两个低音喇叭和一些维吉纳琴。而其在位期间,还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双簧弯管和八孔直笛。可见,他对音乐的兴趣不仅是在乐曲的欣赏方面,还延伸到了乐器上。
总之,终其一生,除了离婚案那段最焦灼的时光之外,在他的宫廷生活中,人们可以处处寻到音乐的踪影。当时,亨利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位音乐素养极高的音乐鉴赏家。
02 国王的作曲家身份
英国皇室认为,每个王族都要具备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所以很重视音乐方面的教育。故此,亨利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音乐训练。例如,他从七岁起,就开始学习乐曲的创作,练习笛子、维吉娜琴、琉特琴等乐器的演奏以及键盘与歌唱等。
加之他很喜欢音乐,所以也颇有一番造诣。英国皇家官网这样评价他:“he was an accomplished player of many instruments and a composer(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乐器演奏家和作曲家)。”
说他是作曲家,并不是因为其国王的身份而抬高他。在1518年,当时的139首流行歌曲片段,被收录、编辑成册,名叫“henry viii manuscript”(亨利八世的手稿)。其中有33首,都是亨利所亲手创作的。
目前,我们直接可以找到的就是那首被称为“国王的歌谣”的曲子,即《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与好伙伴一起消磨时光》)。这首曲子创作于他30岁之前,歌词描写了年轻国王的日常宫廷生活:与正直的伙伴一起娱乐,打猎、唱歌、跳舞,并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品格。
曲子的风格则沿袭了其老师,琉特琴家道斯(dawes)的世俗化的流行风格。基于一种舞曲中的“passamezzo antico”和弦设计,完成了《与好伙伴一起消磨时光》这首曲子的创作。在当世,极具流行性。
03 英国音乐发展改革的推动者
亨利八世除了是一位音乐鉴赏家、作曲家之外,还对英国音乐的发展以及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国之王,权力的代表,他对音乐的痴迷,会带动一批举足轻重的追随者。无论那些人是否真的喜欢,但他们的行为都会对英国音乐的传播发展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权威中心引发的流行风暴,影响力往往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这使得英国有了很好的音乐艺术氛围。
这种传播与影响力很快延伸到了学校。英国最古老的合唱团之一牛津大学合唱团,就是当时的红衣大主教托马斯·沃尔西(thomas wolsey)于1526年受亨利八世之命组建的。后来几经更名,变成了现在的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
不得不说,亨利八世对于英国音乐传播发展的决心,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不仅会扩大影响力,还会有延续性。
此外,亨利八世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也客观地推动了英国音乐的改革。当时,宗教音乐仍是英国音乐艺术的重心,亨利对于大大小小修道院的毁灭,使音乐的延续发生了停滞。有多少修道院被解散,就有多少教堂唱诗班被摧毁,大量教堂作曲家、演奏家只得另觅他路。
那些音乐家好一点的出路,或许可以成为国王或新贵们的私家唱诗班的成员,如作曲家托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后来成为了亨利合唱团的成员。然而,大部分音乐家到了后来都变得飘无定所,再难有归宿与成就。
当然,宗教改革后,随着新贵们所信奉的新教会的崛起,教会音乐也有了新的发展与需求。如在祷告时出现的“anthem(赞美诗)”以及“short service(简短弥撒)”,都是比较简单素朴的风格。
在亨利八世时期,英国音乐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融入了其它国家音乐的风格,使之更加国际化。这也受益于亨利对各国音乐家的求贤若渴,因此英国音乐融入了很多欧洲大陆国家的音乐元素。
04 结语:音乐——亨利八世的政治工具
毋庸置疑,亨利是一位有着极好音乐修养的音乐鉴赏家、作曲家以及改革推动者。但是,对于他而言,音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兴趣爱好,还是其巩固政治形象的工具。所以,他更像是一位另类的音乐家,以音乐艺术为政治工具,来巩固他的政治形象。
一方面,国王的音乐修养是一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修养越高代表能力越突出。亨利尚佳的音乐修养,突显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光辉形象。
另一方面,音乐仪式有时在外交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国家的外交实力。
故此,亨利在外事上举办过的多次的音乐仪式庆典也巩固了他在欧洲国家中的政治形象。
这位举世闻名的“多面暴君”,就像是一位音乐操控师,以音乐为名,为政治服务。
参考文献:《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the book of the courtier》《henry viii’s book: teaching music to royal children》、《“国王”音乐家——亨利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