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大新
《洛洛城花》聚焦离婚,探讨年轻人婚姻现状。作家周大新用四次试炼的忠实记录,讲述了婚姻可能面临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
在当代中国文坛,周大新堪称"劳动模范",从毛墩文学奖《湖光山色》中,他每三年就有一段新颖的节奏,扎实地记录着他所见所闻、所想所想。最近,他突然宣布,他正在写一部根据《洛斯30的陨落》改编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选择"婚姻"作为故事的载体,以"家庭"为社会的细胞,来展现生命的光芒。
评论家李景泽说,《洛杉矶花陨落》让人想起了福禄白的《情感教育》,这是一部中国情感教育小说;
这或许是周达新小说很长一段时间了,他只负责讲故事,至于读者看完故事后怎么想,那就是读者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在写小说40年后,周大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我写小说的时候,只想让故事看起来真实。"
中庆报中青网:你的小说一直关注社会现实,《洛杉矶花落》创造了哪些机会?
周大新:小说构思于2018年、2019年,没有具体的事情,主要是我这些年来听到的,在新闻中看到的婚姻悲剧较多,有是因为夫妻不反抗杀了丈夫,有男人杀了妻子,又自残了。我认识的人的孩子因为离婚而上了法庭......这些事情促使我专注于离婚,并探索年轻人的婚姻现状。
中庆报中青网:听说《洛楼城花落》一书的书名来自欧阳秀《玉楼春》中的"直必看所有的罗城花,春风的开始容易离开",怎么想到用这句话作为离婚题目?
周大新:欧阳秀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文学前辈。十几岁的时候,当我读到《醉昂丁》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我读了他的《天生的查子》,觉得写爱情特别到位,然后又读了《玉楼春》,写恋人分离的悲伤感特别好。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用这首诗中的情绪来命名它,以表达对婚姻的悲伤感受。
中庆报、中青网:《洛斯洛城花落》中的故事非常逼真,涉及年轻人的工作压力、住房压力、子女教育、老人的扶持......你认为这一代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承受更大的压力吗?
周大新:是的,今天的生活节奏特别快,大城市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特别大。压力高,很可能消耗婚姻的爱情部分,让生活的一面更迅速显露出来。婚姻的考验从来都不是现实中的困难本身,因为两个人的感受出了问题,现实让事情变得更糟。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所房子,那肯定不是水泥能活70年,它可能是茅草屋,三四年修缮,而且必须由两个人一起修缮。我遇到过80多岁和90多岁的夫妇,他们擅长修理他们的房子。
中庆日报 中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你有什么"理性婚姻指南"?
周大新:今天的年轻人比上一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更高。过去的人结婚,也许生活在一起,现代人对情感的要求更高,容忍度更低,一旦发现对方的缺点、性格或身体缺陷,都可能产生疲惫感。
没有人有特殊的方式,我作为一个老人,觉得婚姻只是普通人的一天,并不能保证一定的幸福,但是如果你想得到幸福的婚姻生活,你必须学会操作,婚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婚前如何对待彼此, 婚后。
更重要的是,学会宽容。两个人最初坠入爱河的神秘感,一生一次在一起,不可能总有新鲜感,各种问题暴露出来,不会完全和谐。因此,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为了长期生活在一起,必须让对方有缺点。就像我有很多问题一样,我的妻子经常抱怨我。
中庆报中青网:最近,女性的话题很火爆,你有没有在很多作品中对女性有过一贯的态度?
周大新:我很少在我的作品中批评女性,我认为她们值得称赞。
我在农村长大,农村的女人,阿姨阿姨和我的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他们更多地从事"建设性"工作,例如生孩子和在医院担任照顾者来照顾病人。相比之下,男性更具"破坏性",比如喝酒。
长大后,我发现女性被男性压制的时间太长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很多农村女性被用作客体,男性决定自己的命运,只有一小部分女性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独立的选择。
中庆报中庆网:《湖光山色》讲述了逃亡《北到光光》、《天黑很慢》讲述了老年,《洛杉矶花坠落》讲述了离婚的故事,你的小说讲述了别人的故事,读者似乎在读自己的故事,你是怎么做到的?
周大新:其实小说是作者用"心连心"来设计故事的发展。故事从生活中,作者首先会沉入生活,理解这些事情;
比如,我写的是年轻人的爱情,我也从小,从记忆仓库里出来的大脑,来调动他们年轻的生命。为了让读者看起来真实,他必须参与其中,并混合自己的生活。
中庆报中青网:"洛斯洛城花落"采用了"审判记录"的形式,你真的去听了吗?
周大新:是的,但我不是派对。为什么要使用像"审判记录"这样的写作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内容服务,只有在庭审中,双方聘请了一位律师,通过律师和委托人的口碑,能够充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法院鼓励你这样说,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表达对爱情、婚姻、离婚的看法,其他场合很难有这样一个集中的辩论环境。
另一方面,这种写作结构也是我的一项创新。新颖的创新非常重要,即结构创新,用新的结构来讲述故事,才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新鲜感。结构问题也是最痛苦和最令人不安的事情当我在第一年构思这部小说时也是如此。小说的创作需要作家超越自己。
中庆报中庆网:你也用了"宗族历史资料"。
周大新:如果小说只是关于当下,就很容易变得单薄。希望这部小说能有分量感,不仅关于两位主角的离婚,更要建立一个历史语境,引导人们思考这些关于婚姻的问题。
中国离婚的历史,尤其是女性离婚的历史,并不长。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女性的命运。现在,妇女表达意见的机会和权利比过去大得多,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全体妇女斗争的结果。
中庆报中青网:与报道文学等"非小说"相比,你被称为"时间办事员",用小说记录时代,有什么优势?
周大新:"时间文员"不敢。但小说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是虚构的,生活故事,生活典型,这是其他类型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小说可以把作者的思想埋在故事背后,让读者一开始只读故事,只觉得有趣,读起来再沉思。我最初喜欢读小说,但也因为我喜欢小说中的故事,这让我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兴趣。
中庆报中青网:你小时候喜欢什么书?
周大新:小时候,第一读的书是《一千零一夜》,不知道怎么摊到同学手里,借去看。后来,开始阅读那个时代的一些小说,《红岩》《战斗的青春》《红旗光谱》......当我18岁的时候,我被托尔斯泰的复活深深地感动了,乌奇柳多夫和马斯洛娃之间的情感纠葛。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写,想写一本这样的书。
中庆报中庆网:你用的是《长寿公园黄昏酷周活动》,这次是用《审判记录》和《宗族史资料》,为什么喜欢"纪录片"的形式?
周大新:我自己写的时候,我没有想过任何"纪录片",我只是想着如何让故事看起来很真实。因为既然它是现实的,你只会对阅读一本超过20万字的小说感兴趣,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发生了。
中庆报 中庆网:现实话题这么多,你怎么选择?
周大新: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心理经验。当我的孩子们离开时,我写了安魂曲,当我老了,我写了"天黑得很慢"。写《洛杉矶花坠落》,因为看到现在离婚的人那么多,包括我的熟人,都会给我很大的心理冲击。
我不考虑社交热点,这可能是新闻界的朋友需要关注的。有句话"文章不时写",可能是指散文,写小说要"为心灵而写"。
中庆报中青网:描述当下现实的小说会失去下一代读者吗?
周大新: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走出国与民族的界限,归根结底是看问题它所想,传达出情感的意义,不是全人类都应该注意的。我写生与死,衰老,婚姻...我相信,这是很多年后人们仍然会面对和思考,所以仍然会有读者。
中庆报中青网:《洛城花陨落》是你的小说封印了,接下来会写什么?
周大新:我会选择散文和散文,我可能会回到我年轻时喜欢写的剧本。小说的记录很有艺术性,散文和散文会很直接,不是通过人物、故事,直接讲述作者的思想。
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决定不写小说,但我对文字的热爱依然存在,与文字玩了一辈子的交流,一直伴随着它。除非将来因为身体原因让我完全失去拿笔的能力,即使我不会写文章,我也会写书法,如果书法写不出来,我看看我能不能画画——现在开始慢慢学了。
中庆日报、中庆网记者 蒋晓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0日第11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