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Bird来信:应用高手品味到了基础的重要

2010级的bird毕业后去北大软件学院上了研究生,他给老贺来了信。照例,转登。老弟子的今天,可以作为新弟子的参考。

【来信】

  贺老师,好久没联系过了。最近写csdn博客的时候,又看了看您的动态,于是就浏览了一下你的博客。看了好几篇和学生的互动,老贺的答疑依然是那么给力,帮助菜鸟起飞的覆盖面真是越来越广,真心为贺老师高兴。特别是看你博客排名48,又看了看自己的700多,哈哈,好羞愧。自从上研后就没怎么写过。

  现在我算是死缠烂打的上了北软,来了这边的感受就是,嗯~~~~~上学还是那样,哈哈。起初上课,老师讲的还是高大上的,就像大一的小朋友刚接触大学的教师一般,不过时间长了,就又开始宅宿舍喽。曾经一段时间,给自己定了目标,要看完xxx本术,结果天天晚上背着笔记本去自习室噼里啪啦的看书写代码。倒是真的看完了多线程,机器学习,mahout实战,nginx指南,jvm性能调优这几本书,小有收获之后,又开始懒喽。不过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讲座后,感觉确实不一样,眼界又宽了一些。ps: 北大的每周技术讲座真心不错。

  后来九月多,蛋疼去看了看百度的,腾讯的,摩根的,xxx的校招,除了腾讯校招抢了几个企鹅毛绒玩具,百度的抢了一个鼠标垫,其他的没有任何收获。不过算是明白了这些企业的要求。一次学院活动,去msra参观。无聊投了投简历,没想到后来竟然就拉开了我上学期疯狂面试的序幕。

  去msra面试了两次,被打回来两次。那个丢脸啊。不过去过msra面试之后,让我真心明白了我缺什么。当年在烟大,各位老师说的重基础重基础,我当年很轻蔑的说,浮云。一心在做工程的玩意,搞各种项目,用各种xxx框架。结果面试的时候,一句关于语言,框架的问题没有。全是算法与数据结构的活学活用。可不仅仅算法与数据库结构那本书那么简单。后来在和msra的一个researcher聊天的过程中,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你仅仅只关注xxx技术,xxx framerwork,那么你的level 就只能这样了,想上一个台阶只能靠工作经验的堆积。但是如果能多关注关注innovation,能用书上的xxx算法实现实际工程中的某个部分,那会是更高的一层level。向上跨一步,就又是一片天空。

  起初我还认为我不适合去这种研究院性质的企业。我适合吭哧吭哧干项目,但是面试了两次后,我明白了。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研究院工程院更没啥区别,这个level就是计算机领域里面的level,你认识到了,上去了,那就会站在另外更高的一层去看待问题,每天的工作是innovation而不是去fix bug。听听就令人激动。这一次真的颠覆了我从大学树立起来的观念。包括对软件工程,语言,框架,技术,方方面面的看法。我算是彻彻底底的换了一次三观。

  从这次以后,回学校,苦心看了半个月算法导论,编程珠玑,编程之美。然后又拿起来了大学的课本,计算机网络,算法和数据接口,操作系统。我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觉这一次的看书历程,真的是透了。就是那种窥探到了更高一层境界的感觉。模模糊糊,朦朦胧胧。但是还有那么一种预感,现在正在奋斗的方向是我不曾接触过的,不曾明白的地方。总之就是感觉很奇妙。

  想起来了当年大学的时候。老师挂在嘴边的重基础。现在我算是又回来了。那三重境界说得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后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第三层。不知道能不能跨过这个槛到更高的一个level。不再去fix bug而去innovaton,用一个个模型去fixed一个个problem。

  后来我分别去了ibm 研究院,intel 研究院, 微软工程院, 百度,腾讯面试。  分别拿到了ibm 研究院, intel研究院,  百度三个公司的offer。  腾讯的面试没去,实在太疲惫。真心感觉,这些一流的互联网公司,面试的问题就是你使用算法或者数据接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不仅要会那些算法和数据接口,你还要会把他们组合起来,去面对一个个问题,把他们抽象出来,弄成model,使用恰当的数据接口封装,然后使用恰当的类似 背包,动态规划,等等的方法去解决他。而不是仅仅会写各个算法的例子代码,要真心明白那些算法是咋回事,到底为什么这么用,然后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用在自己的数据结构上,完美fix。

  去面试了这几家企业,很好的切合了我的想法和思路。现在感觉差不多又摸到了一个境界的边。又上了一层楼。真心感谢北软这边给我了北大这一个牌子让我能出去招摇撞骗弄到这些面试机会来验证我的想法。现在真心感觉,已经可以很好的融合大学时期老师强调的基础重要,和很多学生强调的工程性。就是要做出来一个xxx东西出来和整天搞算法或者只做算法题目之间的冲突了。很好的解决了这两方面的冲突,当把工程和基础合为一体的时候,我想就是又蜕变了一次吧。研究生没白上,又变了一个level。

  突然想起来了贺老师和当年的csdn,所以想把这些蜕变的经历和贺老师分享分享,贺老师可以来告诉我的学弟学妹们,重基础和重工程是可以完美结合的哟。想想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整天叫嚣着基础无用论,整天沉迷于搞搞项目,做东西出来,虽然这个给我带来了好处,让我找工作的时候有了优势。但是要再上一个level,就需要基础和项目的完美结合了。想通了,好高兴。

  下一步准备去intel实习了,主要是百度那边部门不是很喜欢,ibm给的工资太低,微软我恨他们,所以选择了intel,去外企练练英语,争取说出一口流利的伦敦音出来。现在我给人说话都变的有点中文加单词了,呵呵。我最近正在自己的csdn博客总结面试这几家公司的经历,已经写完了ibm,intel,微软的了,还剩下几家公司,贺老师可以介绍您学生看看,我觉得还是能很好的解决他们对于以后找工作的迷茫的,至少能知道这些公司面试问什么,挺好,我以前在烟大都没机会接触这些公司的面试题目和经验,现在有机会了,造福学弟学妹喽。

  一不小心写了那么多废话,显得我好啰嗦。好久没给你聊过天的事情吧,再加上这段时间接触的事情也多,所以说多了,老师如果能看到这里,我真是太激动了,哈哈。好了,就这样喽。

【回信】

  很高兴收到了你的来信,诸如“北大这一个牌子让我能出去招摇撞骗”,依然是鹭少侠风格。我奇怪,你们毕业那段时间我忙什么去了,居然没有和你们几个见面,以致于我一直以为你已经在哪家公司了。

  到了一个新的平台,看到的是新的景象,恭喜你能有新的体会,这也是你一直努力的回报。再过几年,或许你会告诉我,神马技术都是浮云,团队还是要靠管理,再过几年,会听你说,懂文化么?我毕业20年了,我的同学里,一位创业成功者,他的自豪是跑马拉松,他已经在计划登珠峰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一直往前,世界永远是新的。

  关于csdn俱乐部,真怀念头两年的景象。培育出了acm协会,正当要有新发展之际,却意外不能前行。近日,我委托协会2103级的骨干,同时再把csdn俱乐部恢复起来,现在线上的资源和活动丰富了很多,线下活动不好做,线上发展。我寄望2014级的同学恢复,关键能不能出现好的带头人。

  我个人的状况,目前的c++课程资源进一步成熟。2015级第一门课将不再是c++,所以封山之前,将这片林子的栽培画个满意的句号。c语言的资源我已经开始建设,是按着mooc的目标做的,顺便将在下月上线的csdn学院开设一门网络课。

  最令我满意的,是我由组织学生的协会,转而做老师的协会。由我发起和主持的“烟台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协会”已经正式组建起来,全校近50名热爱教育的老师加入协会,各种活动进展顺利,前景可观。面对高校中的各种奇葩现象,基层教师群体中压抑了非常大的热情和能量,我们将努力将这种热情引出来。协会中骨干的会员们,真心地感叹:原来我们并不孤单。由我去引燃老师们的进取之火,这个价值应该更大。

  感谢你的分享,按惯例,我将通过我的渠道,让后来者得到启发。

  小陈,老贺,我们一起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