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韩府里,夫人罗氏和二夫人胡氏相对而坐,脸上的泪迹未干。
家里连遭不幸,丈夫韩国华和长子韩球相继而亡,外倒擎天柱,内折理家
人,两位夫人不得不担起韩家的重担。
罗氏与胡氏商量,韩瑄与韩琚都长大成人,正是读书交游、准备科举
的时候,韩珫也十五岁了,正在学馆读书,家里再拮据,为了孩子们的前
程着想,一家人还得滞留京师。
“我身子不好,家里的事情,还得靠妹妹你多操持。”罗氏望着胡氏
说道。
“姐姐不必客气,洗衣煮饭,缝缝补补,我还是做得来的,但大事还
得您拿主意!”胡氏回道。
“现在没有了朝廷俸禄,一大家子不能坐吃山空。我娘家陪送给我许
昌许田县的那几百亩地,我看就让瑄儿去打理,每年也能有些个进项,贴
补家用。如今,他大哥亡故,自应该多担当些,我劝一劝他,把读书考功
名的事情放一放。”
胡氏一听,有些急了。“姐姐,这个真的使不得。”她知道,罗姐姐正
是知道韩瑄性情谨慎,为人厚道,孝顺母亲,最听罗姐姐的话。但让孩子
放弃学业经营家道,会耽误他一辈子的前程。
“就这样定了。”罗氏的语气不容置疑。
“璩儿已经十岁了,琦儿和公彦也四岁了,学馆费用高,就让琚儿给
琦儿、公彦开蒙,给璩儿讲解经书要义,反正他丁忧的三年在家守制,不
能参加科场呢。”
“一切由姐姐做主吧!”
罗氏与胡氏都想不到,韩瑄在许田县打理田庄时,一次,正遇到洧河
突发大水,冲毁了河上的石桥,不幸溺水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韩琦一天天长大,读书十分刻苦,只是性格内向,有时一天不动地方。
遇到公彦在旁边捣乱,他总是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每次都把这个同岁的侄
儿训斥得哇哇大哭。胡氏脾气火暴,就把韩琦拉到一边,摁到板凳上揍上
一顿。罗氏总是跑过来护持年幼的韩琦,把韩琦领到自己的屋里,几天不
让韩琦回去。
在罗氏和胡氏的心里,韩琦和公彦都是幼年丧父,她们要把全部的生
命化作慈爱,温暖两个孩子幼小而孤苦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