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朱云龙穿越回了明朝,竟想着去青楼一探究竟。

作者:重楼二两
小说:朱云龙穿越回了明朝,竟想着去青楼一探究竟。

一行人走在东门大街上。

“费弘啊,听说你入宫之前是个读书人,参加过乡试?”

朱允炆看着身材微胖,天生带着一脸笑意的管家问道。

“回老爷,小人就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父亲是举人,在县上做学官,在十里八乡的也算是个名人。从小家父就培养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参加殿试,金榜题名,但小人实在不是科举的料,光乡试就参加了四次。直到家父去世仍未通过,算是伤透了家父的心。家父去世后,我也无心科考,本来还算殷实的家也慢慢被我败光了,也就绝了继续科考的心。后来便去做工,给人家当过学徒,因为我识字便提拔我当了账房。虽然读书不行,但做生意好像天生就会,慢慢的便被东家提成掌柜。”

“那怎么又成了侍卫了?”朱允炆好奇道。

“从我在商号里做事养家起,家母就一直反对。父亲的愿望就是我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到最后却要经商,辱没了家门。这也成了家母的心病。但家母身体羸弱,我一直不放心远行,便一直推脱说是等她身体好些便入京,再去拜访一下父亲当年的同窗,找找门路。没过两年家母也去世了,为了他们的愿望我就辞了工,去了京都。碰巧老爷正在选拔侍卫,我也符合要求。”

“天生我才必有用。今天的制冰流程看懂了么?”朱允炆拍了拍费弘肥壮的胳膊继续道。

“让你当管家有点浪费,我准备在福州城开一家商号,现在就卖冰就行, 以后再添加一些别的东西。我会给你留下一部分财物和人手你来慢慢发展。这几天你先想想该怎么做,我要的是以后要在沿海这些州府都有分号。”

看着费弘略显激动的脸颊,朱允炆又泼了一盆冷水。

“先别高兴,留在这里的困难会很大,要把计划做周密了。你先去选一个铺子,然后从状元坊搬出来,让家里的丫鬟和小厮到铺子里当伙计。这个商号以后要有大用处的,做的好了甚至堪比一只军队。”

“是,小人这就去办。”

费弘一拱手就匆匆忙忙去了。

“你们磨磨唧唧的干什么呢,走的这么慢。”谢谢从前面拿着一支糖葫芦蹦跳着到了朱允炆身前。看着魏英儿和林卫道两人有意无意的把路上的行人给隔开。

“吃这么多甜的牙会掉光的。”朱允炆伸手把粘在谢谢鼻尖上的糖浆给挂掉,引得谢谢皱着鼻子做了个鬼脸。

铁匠铺、当铺、古玩店、杂货铺、绸缎铺、胭脂水粉店、裁缝店,街上的铺子基本都逛了个遍,不光谢谢好奇,朱允炆也是充满了新奇。还有酒楼、茶肆、粮铺、面铺、青楼,当然青楼朱允炆只是在心里想想,想这到时不带谢谢的时候去一探究竟。

固定的店铺,属于坐商,被称为铺子或者肆,流动的挑着杂货走街串巷叫卖的,属于行(xínɡ)商,被称为货郎。

通过这些琳琅满目的货物,朱允炆对此时的物价心中有了大体的概念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按这个价格的话,每年每户(以一家五口计)日常生活所需口粮为15—18石(以常年米价1石值银1两为准,约需银15—18两)。副食(包括油盐、肉荤、菜蔬之类),全年每户支出约银7两。全年每家用布支出约银3两。燃料每年支出约银3两。这样,全年生活费支出为银30两左右。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每户一年的收入是多少,看来以后地做个这方面的调查才行。朱允炆在心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