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使用三方API的好与坏为什么需要API市场如何选择API问题与风险实践

目前所有领域都在软件化、智能化,软件在残蚀着一切,所有企业都开始注重软件的开发。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然而在您开始软件化时会发现:

除了要实现核心业务之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功能来促进核心业务的运行或者改善用户体验,然而这需要大量的开发。例如:当您的用户上传身份证、银行卡等照片时使用图片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照片中的信息并自动填充,会大大提升体验。当然您会说这些锦上添花的功能可有可无,然而一旦功能在竞品中出现,企业会变得十分被动。

部分功能存在较高的技术或者业务门槛,实现难度很大。比如:发送短信、人脸识别、天气数据...等等。

很多功能在一些大型的企业已经实现。

另一方面,企业存在的价值并不是重复开发别人已经实现的功能,而是能够在专有领域突破/创新。

意识到这一点,企业开始寻找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开源软件、saas服务,来降低自身的开发成本,更希望如此能讲开发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领域。然而大都由于需要较高的学习成本、运维难度(很难了解真实原理,多数问题需要原厂支持),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

第三方api是不错的选择,使企业能够快速实现与第三方公司的业务对接,以低成本享受其技术和业务红利。

使用第三方api固然好,但企业不得不从众多的api提供者中挑选出高性价比的服务商

技术角度

选用多家api同时需要引入多个sdk,回使自身应用变得臃肿,性能也会收到影响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对比测试,以供技术选型

商务角度

寻找各种功能的api,费时费力

众多api提供者,需要沟通协作、建立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在市场中接入了大量的各类api服务,且每个服务商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服务质量上有所保证,也缩短了api的选择过程。

再次,无前期开发成本,按调用次数收费,成本低。

在api市场上售卖的api的可用性、资质全部要接受审核,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要比我们在网络上搜索的来的api更有保障。

所有能够与主营业务结合,提高用户体验或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的都是主营业务相关功能。

虽然,第三方api使成本降低,很多人会引入很多的api,以丰富产品的功能。然而在选择时要注意,太多与主营业务不相符的功能,会使系统变得过于花哨,吓跑客户。

使用他人api要做好重要信息的加密,主营业务建议自主实现,这也是自身业务的一个沉淀。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客户敏感信息的安全。

安全信息不要通过非加密通道传输

重要操作,需要二次认证

比如,使用第三方短信发送验证码,来操作重要业务时,也要结合用户自身密码验证。防止短信服务公司数据泄漏,从而造成用户损失

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api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服务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可用性(即使自主研发的服务也一样),所以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一功能选择两个或以上的服务商作为备份,一旦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则立即切换至另一个。

每次用户请求都发起一次远程调用,网络延迟伤不起,所以需要缓存好热数据,给客户一个好的体验。

使用第三方api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所提倡多使用第三方api,但绝对不是将原有的api原样照搬,而是要结合要自有业务的特性创新模式。避免与他人雷同,使客户由于审美疲劳而放弃使用。

最近也使用了api市场上的api做了一个车后市场。

使用短信接口实现用户的注册和相应的短信通知;

使用“全国省市县行政区划”接口来获取城市列表,城市信息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天气预报,还会根据不同城市的用户只能推送服务信息,如:限行、优惠活动等。

使用“车型大全”,获取车辆品牌、型号信息。

不仅仅可以使开发的周期大大缩短,还带来了很多惊喜。

使用三方API的好与坏为什么需要API市场如何选择API问题与风险实践

使用到的阿里云产品:ecs、rds、api网关、api市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