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uvcb首都高校排球冠军邀请赛余温未散,第一届uvcc高校冠军赛就已扬帆起航,但无论是uvcb还是uvcc都离不来一个人——宋达。
北大校园里他是硕士研究生,北京商界中他是boncake蛋糕公司老板,排球场上他是北大男排主力二传。

如果说中国校园排球不够火热,那宋达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之增添最热的一把火。这把火烧了什么呢—每届uvcb、uvcc冠军赛几十万的无偿支持。
能够为校园排球做这么多只源于一个“爱”字,不过爱的开始源自于一场意外受伤。
“意外也是注定的缘分”
“我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打排球的,其实原本比较喜欢踢足球,但因为一次严重的意外受伤医生就建议我不要再做有身体对抗的运动。因为我以前主要练守门员反应快一些,老师就建议我去打排球,这时我才开始接触排球。高中的时候就是打着玩,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直到上了大学后越来越喜欢打排球、也越来越重视排球了。”宋达回忆道。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二传,宋达解释说:“刚开始因为我脚上有伤不能一直跳,而且我的左腿基本上无法发力只能靠右腿支撑,所以很难做出扣球动作,因此打二传的位置更适合。”
“我觉得二传这个位置挺重要的,在场上也是起到了核心作用。不管你传的怎么样或者说攻手打的怎么样,二传都是整个球队串联的核心,无论领先还是落后二传必须稳住。毕竟二传是球队的大脑,我也是打二传这个位置,所以我会争取做到最好。”宋达补充道。
业余排球队的组成源于热爱,宋达总会主动担起组织者的重任。
队友倪栋棋说:“他真的特别热爱排球,在队中特别负责,如果教练不在,他就会主动的组织大家一起训练。”。
听到队友这样的评价,宋达谦虚的表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毕竟我们的队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实习的、工作的或做科研的。其实队员本身凑在一起训练是比较难的,所以说如果对队员要求特别高,会导致大家因为压迫感太重而失去热情。但如果每次训练大家都不认真,慢慢下去球队就失去朝气。我的观点是要不然就不练,要是练每个人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坚持下来大家就会感受到了球队的提高,与此同时团队的凝聚力也就上来了。我的理念就是大家平时训练时间可以不多,但必须做到高效。”
“助力校园排球”
如果说宋达的排球故事始于一场意外,那赴欧留学的经历为他资助校园排球的发展埋下了种子。宋达说:“我以前在法国留学,那边校园排球发展的特别好。像欧洲办一个校园排球比赛,各个国家的球队在一起就好像在办一个大part,不仅是赛场上的竞赛,赛后也会一起吃饭、游玩,这种氛围就特别好。不是说这个比赛必须要有多精彩、水平多高,促进了排球和人文交流就特别成功。但是国内的排球气氛就差一点。”
“其实排球特别适合做这种交流,大家在一个较小的场地里打球,因为是隔网相对比其它运动会更友好一些。我很愿意看到中国的校园排球有这样一种交流形式。我觉得我的钱也是从社会来的,我虽然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是我想做一些有用的或眼前实际的事情促进校园排球的发展。”宋达补充道。
就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宋达从2016开始资助校园排球比赛,短短三年就已经将比赛的规模从当初的首都高校扩展到全国高校,连续三届uvcb的成功举办和已经起航的uvcc就是宋达所有努力最好的证明。
“校园更接近生活”
校园排球赛的发展宋达说:“现在也没想到底做成什么样子,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就是热爱这项运动才去做这么一件事情。业余高校排球赛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和专业排球赛相比虽说水平没那么高,但它更贴近校园生活,学生也能实实在在的参与其中。”
对于现在他们举办的校园排球赛,宋达认为如果这个模式好,他们争取每年邀请更多的学校来北大交流参赛。其他有关排球的,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就会去做。在他看来我国的校园排球并不是发展的不好,其实也有很多学校在打,但差距就是排球赛事的组织者太少,这就直接导致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比赛比较少。
“无论什么运动没有交流就无法提高,只有跟更多的队伍交流比赛,队员们才有热情、热忱去做这件事,我们现在的比赛还是少一些。球队的文化氛围就是要通过比赛来凝聚,赛事活动使大家有了参与感和目标,这样队员才有奋斗的动力,由此才能促进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运动中。没有比赛就没有了展示的空间,就算打球的人很多,没有走出校门队员还是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各球队的水平,这样提升的空间会有一个很大的压缩。再加上国内基础设施没有国外那么好,所以校园排球的发展还是困难重重。”宋达说道。
“不忘初心的坚守”
面对困难的现状和想要发展校园排球的初心,宋达选择坚守!
“北京大学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希望校园排球赛能办下去,并争取一届比一届办得好。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赛事关注度和吸引更多的观众,最后做成一个校园排球品牌;而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学校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球队之间能够像欧洲一样展开更多的交流。”宋达说道。
在比赛的规模上,宋达想把uvcb办的更丰富,为此他初步计划明年着手邀请更多的学校参赛,队伍多的话可以在各个学校办分站赛,最后在北大做一场总决赛。进而在首都高校排球赛的基础上可以把这个规模扩大到全国。
为了丰富比赛形式,他们计划尝试着邀请一些专业的队伍来做交流,宋达认为他们的到来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园排球圈的交流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校园排球。“有了更好的比赛和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推广排球。”宋达说道。
“其实校园排球赛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北京大学教练黄彬彬老师不辞辛苦;体教部书记张锐教授、李宁主任不断的支持和帮助;队友徐子扬、郝哈维、彭瑛琪五年如一的配合。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我们的比赛才能办起来、并开始从首都走向全国。”最后宋达深情而感性的说道。
(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