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滚(rollback)操作是mongodb副本集发生一些异常主备切换后可能发生的现象。回滚操作会撤销在当前节点上已执行的一些修改操作。
mongodb副本集节点上有个同步线程,负责拉取需要同步的oplog。被拉取oplog的节点称作同步源。那么,要回滚,首先要有一个同步源。
平时我们都说主备同步主备同步,那同步源肯定是主节点了?其实不一定,mongodb很早就支持了链式复制,即备节点可以从另外一个备节点拉取oplog,而不只从主节点拉取。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主节点的负载,二来各节点可以选择离自己近的节点进行同步。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备节点的延迟变大。链式复制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打开或关闭:
secondary节点会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一个同步源:
如果之前有通过命令replsetsyncfrom指定了同步源,那么使用此同步源
由于后续需要根据到其他节点的ping值(通过心跳进行统计)信息进行选择,这里会判断一下是否已有足够的信息,需要等待更多的心跳包,如果不需要,继续,否则直接返回,等下次需要选择时再看
如果没有开启chained replication(链式复制),那么选择primary
通过两轮选择,基于以下规则选择一个ping值最低的节点:
如果自己可以建索引,那么只能从同样可以建索引的节点同步
oplog的时间戳比我新(这里是获取该节点上次心跳包里带的appliedoptime的时间戳进行比较)
不在黑名单中(注:何时将同步节点加进黑名单?1. 连接不上该节点,加10s黑名单;2. 落后该节点太多无法继续同步,加1min黑名单)
其中在第一轮选择中,会额外考虑以下条件:
拥有投票权的节点只能从同样拥有投票权的节点同步
不能从hidden节点同步
不能从落后primary太多(超过配置的maxsyncsourcelagsecs)的节点同步
不能从配置了比自己拥有更大delay的节点同步
如果第一轮没有选出合适的节点,那么再进行第二轮选择,放宽上述条件的限制。
回到回滚触发条件。同步线程已经选择出了一个同步源,它向同步源发起一个find请求,查询大于等于其最新的oplog时间戳的oplog。如果发生以下两种情况,那么需要回滚:
在同步源上没有查到比其更新的oplog(我们刚刚通过一系列麻烦的规则选出它作为同步源,但是我们的oplog却比它还新)
返回的的第一条oplog和其最新的oplog的optime和hash都不同,注意这里是比较整个optime,即除了时间戳之外还包括term,首先会比较term,如果term不同,那就不同
记录日志『rollback 0』
进入rollback状态
记录日志『rollback 1』
向同步源发送一个replsetgetrbid的命令获取一个rollbackid,这个rollbackid是用来在后面判断在rollback过程中同步源自身是否发生回滚,每个节点如果发生rollback,会修改自己的rollbackid。
记录日志『rollback 2 findcommonpoint』
查找自己和同步源的oplog的commonpoint,这里是从同步源最新的oplog开始逆向查找,比较自己和同步源的最新的oplog的时间,计算相差的秒数,如果超过30分钟,那么放弃rollback;如果本地的oplog时间戳比对方的更新,往前继续找,直到找到时间戳相等的那条。这里每比较一条本地的oplog,都会对oplog的内容进行解析,从而得到回滚所需执行的操作集(包括需要重新从同步源获取的文档、需要重新同步的集合、需要drop的集合、索引等。这里同时也会进行一些判断,如果有发现某条oplog的大小大于512mb,放弃回滚。如果有dropdatabase操作,放弃回滚。)。找到了时间戳相等且hash一致的oplog,就找到了commonpoint。
记录日志『rollback 3 fixup』
自增rollbackid
接下来根据刚刚解析oplog得到的需要重新从同步源获取其最新版本的文档集,从同步源逐个获取,并保存在一个map中。这里会对要回滚的数据总大小进行判断,不能超过300mb。所有文档处理完毕后,从同步源获取其最新的oplog的时间备用
记录日志『rollback 3.5』
再次获取同步源的rollbackid,如果和刚刚得到的不一样,那说明同步源自身也发生了回滚,放弃这次回滚操作
记录日志『rollback 4 n:需要更新的文档个数』
将刚才第9步从同步源得到的最新的oplog的时间戳作为结束时间,插入一个时间戳区间到minvalid集合,表明当前数据处于不一致状态。
如果有需要重新同步整个集合数据或元数据的的,逐个处理(重新同步集合数据的,先drop然后copycollection;重新同步集合元数据的,获取元数据并更新到本地),此处会记录日志『rollback 4.1.1 coll resync』或『rollback 4.1.2 coll metadata resync』。这里由于可能比较费时,记录日志『rollback 4.2』,然后再一次获取同步源最新的oplog时间戳记录到minvalid集合,并再次判断同步源是否自身发生回滚。如果一切正常,记录日志『rollback 4.3』。
记录日志『rollback 4.6』
处理需要drop的集合(如果有),这里会做collscan将要drop的集合的文档的内容写到rollback目录里的文件中
处理需要drop的索引(如果有)
记录日志『rollback 4.7』
处理刚刚从同步源获取的最新版本的文档集,先将本地的文档写到rollback目录里的文件中,然后删除或更新
记录日志『rollback 5 d:删除的文档数 u:更新的文档数』
记录日志『rollback 6』
清除本地oplog集合中在commonpoint之后的oplog
reload本地的最新oplog
记录日志『rollback done』
再次自增自己的rollbackid
记录日志『rollback fin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