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作者:艾纳唱片

#观点# 艾纳唱片观点谈:本期人物-苏聪

因为1988年电影《末代皇帝》最佳作曲,一座奥斯卡奖杯令苏聪成了中国人的骄傲。而这部电影也是获得了奥斯卡9项大奖,不过电影的作曲之一,作曲家苏聪在播放器上77个粉丝,也令人大跌眼镜,在全民关注的网络时代,粉丝数量也决定了其个人影响力,一个网红在播放器里都过千万粉丝,只能说,这样的关注度,令人颇为惋惜,正如电影里的故事一样: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年轻。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苏聪与奥斯卡小金人

关于电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电影的中国元素格外令人关注,而这也是唯一一部在故宫原址拍摄的电影(不是横店的那个)。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苏聪qq音乐粉丝数量

而这部电影的作曲,除了大卫·拜恩、坂本龙一外,就是中国人苏聪。

苏聪,旅德作曲家,195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广东东莞,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入德国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毕业后从1985年起任教于该院作曲系,并在奥格斯堡大学音乐系授课。现任巴登州电影学院及斯图加特市音乐高等学院电影及媒介音乐联合制作专业教授。曾得过30多个奖项,除第60届奥斯卡最佳电影作曲奖外,还有美国“广播音乐公司奖”、“格莱美”最佳背景音乐原作专辑、德国埃森“克鲁普基金会奖学金”等。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末代皇帝剧照

关于创作

这这部1987年的电影《末代皇帝》的音乐曾受到圈内外人士的交囗称赞。因创作《末》片的音乐,苏聪做了不少准备工作:读文献、走访专家学者等已不在话下。但要写出合历史人物实际,又具现代感并合乎电影导演贝尔多鲁奇胃囗的电影音乐,仍是件难事,因为众所周知这位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对电影音乐的要求是很苛刻的。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末代皇帝海报

《末》片没有分镜头剧本,更没有注明哪个片断有音乐,需要几分几秒。贝氏只交给苏聪一个文学剧本,要求他每天都叁加拍摄活动,在拍摄休息中有时找他讲一下某些场面的音乐设想。至于写作,苏聪只能在深夜进行。一段音乐写完了,通过乐队排练、录成后,还要经过导演组审听通过,否则就要重写至满意。但有时已经通过了的乐曲片段在实拍混录时仍会推翻再来,有时采用的是第五稿,实拍时又临时改用第二稿。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末代皇帝》拿下60届奥斯卡9座奖杯

这次电影音乐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苏聪捕捉、结构音乐形象的思维能力和即兴创作的能力。在告别宴会上,贝氏对苏聪说:“你的作品具有高贵、典雅而略带忧伤的气质,与这部电影的音乐风格是一致的,这是我邀请你来创作的原因,对你的创作我很满意。”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关于中国

苏聪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苏聪不时产生“生怕把中国文化忘了”的心情。他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文化,得益于在国内打下的音乐创作的坚实基础。他十分感谢自己的老师杜呜心教授。人们常用“雅”和“俗”来形容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但苏聪并不这么看。他赞成美国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关于“音乐根本就没有严肃与流行之分而只有好坏之分”的观点。苏聪说:音乐作品应该尽量接近生活、接近大众,说白了就是接近人生。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末代皇帝》音乐三人组

目前,苏聪正在构思《第二交响曲》,想创作出一部介于“严肃”与“流行”之间的作品。他强调:“我要走出自己的路。”著名音乐评论家理查.海门对苏聪的音乐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既能很高雅,也能很即兴,需要通俗的时候,也能很大众化!”

一座奥斯卡奖杯令苏聪成了中国人的骄傲1988年,一部《末代皇帝》成就了陈冲、尊龙、邬君梅,更成就了苏聪。一座奥斯卡奖杯令苏聪成了中国人的骄傲。回首往事,苏聪坦言,最初尝试写电影音乐--“只是为了糊口,哪知一不小心就拿了奥斯卡奖”。

其实,在这之前苏聪早已得过多个奖项,“都是发生在严肃的音乐专业圈里的事,自然很少为大众所知。”交谈中,苏聪反复强调:“电影音乐不是我追求的方向。”他认为,“命题作文”的电影音乐与严肃音乐不同,因为有很强的服务性,作曲家根本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当然,国内外都有很多作曲家为了生活而接下片商的“订单”,其实也是“曲线救国”--争取创造条件来写严肃音乐。所以,功成名就之后,苏聪严格限制自己的电影音乐写作数量,是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去投身严肃音乐创作。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作曲的中国人,QQ音乐只有只有77个粉丝

苏聪创作中

八年无作品

获得奥斯卡奖后,各类邀约纷至沓来。苏聪先后受聘任教于慕尼黑音乐学院、巴登州电影学院及斯图加特市音乐高等学院,主要教授电影及媒介音乐的创作与制作。整整8年,他几乎无暇分身创作。当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苏聪至今有些后怕:“一个作曲家,在8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作品,这简直像一场噩梦!”1996年,苏聪下定决心,辞去了大部分与电影音乐有关的教学工作,重新开始创作。多年的积淀和准备,苏聪有信心尝试各种体裁的创作,而舞台音乐成为他新的兴趣。1999年音乐剧《来自远方的航海人》、2000年歌剧性的舞剧《到未来的距离》先后在德国上演并大获成功。

面对这一切,苏聪倒愈发平静了。他说:“说实话,我不太在乎观众的反应和媒介的评论了,最重要的是我要让自己对作品满意;如果自己不满意,宁可不做,甚至不惜中止合约。”苏聪特别强调:“我很反感有些作曲家滥造音乐,仗着自己有些名气就粗制滥造,这是一种没有艺术良心的做法。”

关于家庭

德国太太和四个孩子。德国太太让孩子学汉语,“我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聊起他的家庭时,这位内向的作曲家露出了一丝微笑。太太芭芭拉是位出色的德国女子,原做翻译工作的她尤其喜欢中国文化。苏聪说,芭芭拉很爱孩子,在有了第四个孩子之后,这位知识女性毅然放弃工作,挑起家庭重任。四个孩子生在德国、长在德国,但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因为在孩子的教育上,这位德国女性坚持要孩子们学说汉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芭芭拉打算等孩子们大些就来中国学习,她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文/艾纳唱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