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廖仲轩:一生辛勤劳助农

<col>

廖仲轩:一生辛勤劳助农

"'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精神是新与新',这是廖仲轩先生在狱中给孩子们写的一首告别诗,《叫醒姑娘,程孩子》。在廖中轩何香井纪念馆,90岁的大学生谢思伟充满情感,郁郁葱葱地向参观者介绍后,大学已经兼职讲解了4年。

廖仲轩和祥静纪念馆位于纪念廖仲轩先生的"中轩农工学校",中轩农业工程学院已从中学发展成为本科大学。馆内收藏了现代中国民主革命家廖仲轩及其子女廖承志和廖萌在中华民族复兴前后作为仆人唤醒了两代家庭的珍贵史料。

廖仲轩(1877-1925),原名恩宇,名广东省惠阳县中轩市白燕熙,现代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翼领袖。

1903年,廖仲轩和妻子何向京东穿越日本留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两人在日本东京遇见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从此紧紧跟随孙中山,投向民主革命的洪流。

1905年,廖先生和夫人帮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联盟,廖先生在联盟总部担任副会计师兼外交部副部长。他们在东京的家也是孙中山等革命党员的联络点和聚会场所。

1922年8月,孙中山会见了共产党领导人李大昭和苏联特使岳飞的代表,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接受改组国民党的提议。廖仲轩曾两次奉命赴日与越南飞会谈,在国民党的改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23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司司令员后,廖仲璇担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等重要职务,协助孙中山改制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后,廖仲轩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共部职农部部长,2月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

国民党成立后,全国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廖仲轩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与共产党真诚合作,忠实贯彻"支持农业工人"的政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廖仲轩坚决捍卫"统一俄、联合共产党、支持农业工人"三大方针,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国民党的革命方向,成为孙中山死后国民党留下的核心和旗帜。因此,他被国民党右翼视为夺取党权和瓦解共产党合作的主要障碍。

1925年8月20日,廖仲轩在前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途中,在中央党大楼前被国民党右翼募集的暴徒暗杀。

凭借英勇的去世,廖仲轩以英勇的一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周恩来曾称赞他是国民党的重心,是"工农运动和反帝运动的积极领导人",并高度评价了他"一生奋战,为党革命,为国家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

廖仲轩革命生涯中,何向静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她曾经为丈夫的强势台词写了一首诗《再见》:"民族仇恨不归于心,忍耐着喊再见。劝说俊珍惜昂首,留下了中国历史的名声。廖仲轩被杀后,何向静坚强地承担了悲痛,继承了丈夫未竟的事业,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继续奋斗。

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廖承志和廖萌在青年时期醒来,加入了革命。廖承志参加了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入狱,决心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廖孟生自抗日战争以来一直担任宋庆龄的秘书,长期在特殊战线上作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