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2016杭州·云栖大会】阿里百川在“淘宝移动技术实践&开放”专场演讲中,分别邀请了来自淘宝移动平台基础平台部负责人吴志华(花名:天施)和阿里百川负责人斯登宇(花名:承渊)等嘉宾分别做了精彩演讲。以下是天施的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的到来!

   因为我很快就从主持人转到演讲嘉宾,今天给大家谈的话题有点大,我的压力很大,还好,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移动互联网app技术的事情,跟大家谈一下我的感受。我的演讲主题是“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我们这个团队今天接近2000号人,不仅服务手机淘宝,服务整个阿里巴巴的移动技术,今天阿里巴巴所有的移动app里的基础技术都是我们在提供的,所以我想从这个点上,因为我个人的经历是国内比较早做移动开发的,今年是第十年在移动行业,过去从sp行业干到现在,到客户端,很杂,我的经历是在业界负责过很多超级app,目前没有人比我做得更多的超级app的案例,准确而言是一级的4到5款超级app。2014年我加入阿里巴巴,南天同学吸引了我,我们聊了半年,我加入阿里巴巴,目前负责整个阿里的基础技术平台,我是weex项目的“幕后黑手”,很多事情是我干的,今年希望将一些好的产品孵化出来给到业界,这是百川移动云这一块。

   我的演讲就开始了,作为一个移动的技术人员,我有一个内心的自白,应该是说这两年开始,其实我作为一个移动的从业人员有很强的焦虑,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包括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思考,包括前两天博士在给我们讲课,包括昨天我在讲weex开源这个事情,下面有同学在问我,就关于业界生态去看,这一个问题是说今天的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是不是就这样,我们还能够做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移动互联网是构建在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之上,而且是一个封闭的app开发体系,相对也比较原始,要命的是你提交app还要经过某些公司的审核,且审核规则是不透明的,这是全世界的情况。那到了中国,中国将这个封闭的体系变得更加封闭,原因是什么?

   第一,中国有超级app的流量垄断的问题。

   第二,有设备和信息的孤岛,中国将自己的门关得更紧了,对,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受制于大家的想象力和我们对移动性的理解,后面才是要命的,我们自己的观点限制了我们自己。

   我们经常听到有这么一些讨论,第一是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做推广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现在也覆盖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些用户的习惯比较多,每个月都要新装三个app,它固定手机上打开app,很多人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自己也有焦虑,我还不是创业者,因为我没创过业,虽然我享受这十年技术的红利,但我有焦虑。那我是觉得这些数字它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也不是,为什么这么说?我个人觉得我们今天业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是比较浅层次的,绝大多数公司干的一件事情是把过去在pc互联网的业务搬到移动互联网,或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些简单业务,而且很多公司还干得不好,左手导右手的事情干得不好,不仅仅是在座的创业者,大公司也干不好,从pc往移动捣腾,客户就走了。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伟大的产品,像微信这样的,但没有诞生真正伟大的公司,像facebook、谷歌这样的公司出来,是不是移动互联网到今天这个样子就差不多了?我个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每个人对移动的每个传感器,每一个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每一个地理位置和随时随地,包括一些线上的实时的图形是不是理解得那么深入,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的平台内容将它跟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的需求关联起来,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这个上面深入一点点,我们才有资格谈在移动互联网有一些理解,我做了十年,这两三年我们都在交流,我现在不交流了,我觉得有些问题总是要面对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有自己的一个做法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美国硅谷那边,我前一段时间去wot(音)做主题演讲,有一个人干的事情是今天通过大数据的推荐加上专业的造型师,帮你挑衣服,这很有意思,改变了挑选男装、女装的过程,今天在美国这样的公司解决你的真正的用户需求,结合大数据,移动的特性,这样的公司比比皆是,它需要很大的流量,是不是洞察用户的需求更重要?中国现有移动互联网假设是一个大盘子,ok,我们现在业界做的情况是什么,出了直播,一堆人做直播,到的年底的时候大家都撤了,本质问题是没有增加大盘子的流量,你无非是这个地方多一点,那个地方少一点,本质上没有改变。我们觉得只有真正的理解互联网,洞察用户的需求,去定义、挖掘新的需求,整个大的盘子,这种创新哪怕做得再小,都是值得尊敬的,这是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所在。如果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只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个人会特别失望,我觉得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这个将是在座的所有的创业者和业界朋友们的一个遗憾,也是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遗憾,因为我们错失了一个机会,原本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到更大的台阶,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就像博士说的,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机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我们做到更高,这是第一点,关于创业,关于流量,关于用户习惯,我再多谈一点,当我们定义了新的需求,用户的习惯就会被改变,包括今天的滴滴,都是重新定义的用户的需求。第二点,关于技术,我做移动技术十年,移动的app,移动操作系统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今天移动的技术,这十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相对比较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移动技术是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我们是否需要将pc互联网技术里的开放、自由、分享的精神带到移动互联网业务交付当中来,这是我个人想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我是有使命的,因为我们是觉得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生态的封闭型和互联网的精神是相违背的,为什么今天在做weex项目里我们非常克制我们遵守外部标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就是htm5,我们尊重规范,尊重全世界很多人在一起,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智慧。那我们觉得,那规范是什么?一定是外部标准、组件和容器的规范,osgrs(音)框架,我们希望将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给大家,因为统一的标准,技术人员、业务构建才会有统一的语言,没有统一的语言,技术跟技术之间很难沟通,做安卓的人理解很难理解前端是怎么想问题,做ios的很难理解做安卓的人,做后端的人无法理解做前端的人,今天有做前端、后端,也有做java的,我能够理解,我能够深刻地感觉到统一的语言标准不仅带来成本的降低,而且是今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交互、业务的开发注入一个自由、开放、分享的精神。只有基于这样一个基础,我们才觉得构建上面的一些基于这个基础,构建上面的商业和业务才能够相互之间做一些沟通,才能够打破这个信息孤岛。

   我们看一看老美,我去美国开会的时候,他们也封闭,但他们至少比我们开放,原因是他们遵守一些规则,像谷歌在seo里做推荐,包括facebook做的事情,他们不会赶尽杀绝。在座的所有人,包括业界的大公司都要思考统一的移动交付的技术规范和怎么将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的精神带入移动技术研发当中来,我的重点在这里,第一张讲完了,其他快速过一下。

   这是设备的情况,月活环比比较糟糕。

   好的是用户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每年app的下载量是15%增长,另外是用户的付费习惯和意愿是长期看好,他愿意付钱,关键是能否做好,能否满足其需求,重新定义需求。每年都有风口,有新的用户感兴趣的点会出现,但把握风口的难度越来越大,风口出现半年就过去了,但比较年轻,经验也不是特别足。

   过去的整个技术,“大脑”里有ios、安卓、前端、专业领域等,今天整个技术开始统一,逐渐标准。

   然后手机淘宝,其实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bs到cs的整个技术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在端侧的技术这一块平台和系统有巨大的差异,app基础架构原始不统一,就过去说的容器组件模块化理解不一,做出来很难去相互沟通,另外一点是整个端到端的运维支持需要重建,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谈移动的运维体系怎么样,坦白而言,我们也探索了快差不多了,但没有理解很透,在整个移动通信技术是一个问题。在垂直研发能力比以前挑战更大的,像短视频、直播、游戏、图形图像,过去比在pc上做这件事情更难,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研发周期长,开发效率低,试错成本高。

   手机淘宝的概念是我刚刚说的一样,就是想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移动开发的技术标准,把这样一个自由、公平的分享带到移动互联网的交付当中来,我今天想了一下来是一句话,又快又好,而且如何持久。

   这是我们的一些历程,2014年的时候跟业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我们的app比较简单,再到后面是整个阿里的业务都进来开发手机淘宝,逼着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容器化、组件化的事情,更多的人一起开发。2014年做了一次很大的重组,到现在整个移动技术已经服务整个app,它变成了平台化。

   这是客户端如何快速交付,这是atlas容器。

   这是理念的发版次数,容器化框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今天能够像docker,能够做到开发器隔离,不同的团队提交的镜像,可以做隔离,就像docker一样管理你的移动应用,这是在很早的时候,在2012年做的尝试,2014年这个方案就做得很成熟。从2014年年底到现在,安卓就可以了。

   这是weex h5,我们是最早实践h5 hybrid容器,还做离线缓存、网络优化、uc内核增强。还做了云端计算编排ui、客户端动态渲染、对配套工具有要求,weex,完全web开发体验、跨平台、三端一致,轻量级、高性能,将这个技术做得更标准,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且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决定将它开源。

   这是weex的一些数据,我们开源105天,准确而言是106天,7000+star,这是阿里巴巴top开源项目,这是今年中国区最热门开源项目之一,我们的优势在更新效率、尺寸和对比h5的性能,在开发效率上实际验证,现在不是特别成熟,也有50%效率的提升。ok。

   weex在阿里巴巴今年发生一个很奇妙的事情,weex今年在推动整个的升级,也需要一个ios、安卓、hi、web程序,在native域,使得大规模创新具有可能性。

   这是移动网络这一块,我们过去在很多大公司搭建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接入网络,整个阿里的接入网络也是我在做的,整个accs和我们的团队,今年应该会破亿。再是agoo推送,友盟推送都是我们,我们是100亿设备接入,每天的消息发送量是100亿每天,从前两天公布过来的数据已经接近bcm(音)。有四大中间件:mtop api网关、orange配置中心、agoo等。

   还有淘宝移动技术的核心和内涵。除了weex还有h5,还有atlas,基于atlas客户端的快速交互解决方案,基于weex的h5建立了跨平台解决方案,搭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接入体系,今年的直播提供了平台化的解决方案,与阿里云搭建了一个端到端的直播解决方案,还有长期从2013年到2016年抽象出一套通用模型的sdk,提供一个监控体系,就出来了百川码力。

   我们将提供的能力分为这么体系,我们的accs,我们的app的性能监控,使得移动性能更好,体验更好,增强用户的粘性,提供更多的内容升级。atlas能够让你构建移动应用更快,weex让整个开发更简单,这一系列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移动开发的痛点,我们认为我们对业界有一些看法,不一定准确,基于上面提供这样一个基础的技术服务。

   最后是阿里百川,阿里百川的技术行动无线新商业。这里的“技术”是阿里的移动技术+阿里云技术,我们对外的方式是有的走开源,有的走开放。

   这是weex开源,两个很重大的事件,4月23号宣布开源内测,我提的第一次的开源,今天是要准备好,跟大家一起准备好来打磨这个项目。9月3号的尤雨溪加盟weex团队任技术顾问,现在的版本在加班加点地推出。这是weex开源的情况,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快一点。

   这是在业界所创的native的东西,符合组件化规范,二进制的buindle集成,将这样一个方案开放给业界,这是最适合业界移动团队协作的容器化方案,不仅仅是这个容器,还有相应配套的服务,也会开放出来。

   我的演讲最终就是阿里百川,阿里百川今天有这么一些产品,从下面的weex、h无i等,到码力apm、用户反馈,让移动应用run better运行得更好,在上面有很多atlas让移动应用构建得更快,再上面是移动、统计、openim、多媒体云,这是阿里百川如何重构整个技术体系的内河,构建得更好,以提供增强的能力。

   这是百川和淘宝的公众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因为我们后面会将所有讲师的ppt放到上面,推送给大家,云栖的社区需要大家注册,不是特别方便,如果大家需要,后面我们也可以推送给大家。最后就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每一次演讲有两个问题给到大家,如果两个问题完了之后想交流的可以在线下与我与每个讲师做交流。

   提问:我看weex开源,因为我之前也做过开源,我想问一下把团队全部改成weex开发的话,是否达到产品的质量,能跟原生态的一样?

   吴志华(天施)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昨天我已经讲到,weex是一个内核标准的输入输出的体系,今天为什么走得看起来比较慢,因为我们觉得快不一定好,今年从年初开源到现在在构建一套体系,uc的研发体系,如何保证高性能,今天weex的高性能由哪些部分组成?

   首先是说我们基于内核可以做产品的优化,大家知道这个模式是一直保留原来的引擎,整个渲染和排版都是自己做的,这是一个极致的优化,甚至是可模仿的模板。

   阿里巴巴从整个搭建的平台到前端代码的最佳实践,工具都有严格的把控,从目前实践的叫做来看,不仅仅weex代码写得更少,而且weex比一般的经验不是特别足的,或是你看个人天赋而言,比一般的native程序员开发出来的代码性能更好。而且今天的对外、对内的版本一起构建的,我们内部的同学,包括我这个团队,weex,核心团队有内核,有前端,还有做工具体系的,上面基于weex团队的前端以上,还有做sui(音)团队,还有做互动引擎的,还有轻应用框架的,还有阿里巴巴搭建双11页面的平台,整个工程体系,今天在阿里巴巴的电商,甚至说今天在阿里云的app,包括钉钉、千牛、阿里音乐app里都得到的验证,而且版本对外是一致的。

   提问:你刚才讲说手上做了好几个超级app,那怎样定义“超级app”?因为app的功能已经很强大了?

   吴志华(天施)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超级app是从0做到大的。

   提问:如何定义“超级app”?

   吴志华(天施)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我想一下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业界的通俗概念,首先是它的技术品牌一定深入人心,用的人足够多,另外,无论今天在技术还是在商业生态上,在业界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很大的贡献,就像微信、qq这样的,一定在生态上有一些影响的,我谈的是这些,包括过去负责qq音乐、qq空间,就像这些。就这些。

   提问:我刚才听到的关于开源和开放,那么在云端这一块,就是其实有一些公司他们对于云这一块,因为数据是在云上的,开源以后对于云端的服务是怎么考虑的。

   吴志华(天施)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南天昨天宣布以后会围绕weex和阿里云的服务,直播等结合weex会构建一站式的app,类似于aws(音)的,类似于微软做的,一定会将这个体系跟阿里云一起来打造的,我们今天在这个上面的技术能力上已经比aws(音)更好,只不过今天要解决的是串起来,一定是可以。

   提问:我再深入问一下,云端有开源计划吗?

   吴志华(天施)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云今天做了很多开源的事情,今天阿里云在业界的非常知名的任务,像昨天的楚巴(音),我只是一个后进者,我今天只是负责这个团队。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
【百川云栖分享】天施:后APP时代淘宝移动中台技术开源开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