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早些年的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过下洋出国的热潮。
有许多百姓漂洋过海去其他国家谋条生路,这一去便是异客他乡,难以归祖。
海外华人同胞的根源也大多分布在这些省份,他们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
出生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让·平,从小就被父亲告知他们是浙江后裔,不能忘祖。
他在加蓬共和国担任过多个部门部长,也竞争过加蓬共和国的主席之位。
在仕途上步履不停的让·平很清醒,他从不畏惧政客攻击他的出身,他也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温州人”,这正是让·平内心强大而独特的魅力。
让·平是出生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二代移民,他的父亲程志平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在上个世纪往欧洲国家跑的移民比较多,要说程志平流连辗转到非洲的原因,那也是十分坎坷。
程志平的家乡闹了饥荒,他远渡法国做些小本生意,又坐上了一艘前往非洲加蓬的船。
那会儿的加蓬正是法国殖民地,两边的来往也比较频繁,程志平才想着来到这边碰碰运气,贩卖瓷器。
可程志平很快遇上了“滑铁卢”,一来和当地加蓬人语言不通,二来是瓷器很难卖出去。
他准备坐船回到法国,又因错过了航船出海期,只得暂时在加蓬定居下来。
程志平是个头脑活跃的人,他在发现瓷器这一行市场不大后,利用当地临海的优势做起了渔民,很快积攒了一大笔财富。
他用这些本金创立了一个木材厂子,摇身一变成为了有钱人。
有意在当地长久发展的程志平需要彻底融入进去,他娶了米耶内族部落酋长的女儿,得到米耶内族部落的鼎力支持。
他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大,大家热情地叫他“平”。
1942年,等程志平的儿子一出生,他抱着儿子前去教堂找神父赐名,神父给孩子赐名为“让·平”。
程志平私下又给儿子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程让平”,教导他把自己身上的一半中国血脉铭记于心。
跨入富翁阶层的程志平已然成为一个体面人,他送让·平去法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巴黎第一大学就读经济学。
平时他也会带着儿子参加各种社交聚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儿子上“社会关系课”。
在见识到加蓬与法国之间的鸿沟差距后,让·平的心中颇受触动。
他的混血儿身份也成为别人取笑的笑柄,而这背后的种种原因,都是因为他的国家还不够强大。
有了崇高理想的让·平,没有选择接手父亲的木材事业,他要进军政坛。
让·平作为一个罕见的高等人才,加蓬政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给出了三个职位。
这三个职位分别是银行副行长、航空公司负责人以及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
前两个都能促使让·平在加蓬政坛迅速蓄力,后一个虽是在联合国组织内干活,却也只是从底层职务做起。
出乎意料的,让·平没有选择前两个顺畅的捷径,他选择了第三个最不被看好的职位。
这个选择成为了他仕途的起点,也是他的梦想启航的首站。
让·平的政治生涯第一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层的管理员和助理的活儿都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需要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让·平在这几年里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学到了不少手段。
而让·平虚心学习、办事稳重的工作风格也受人好评,他的上司很欣赏这个踏实的年轻人。
在挑选加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时,让·平毫无争议地成功当选。
接下来让·平借着代表这个身份进入了加蓬的政治圈子,代表加蓬出席非洲联盟大会、联合国大会等多个大型国际会议。
加蓬的外交史上离不开让·平的身影,他致力于为加蓬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
此时的程志平身为加蓬木材行业的巨头,转行踏入了加蓬的政坛,也为儿子的仕途出了不少力气。
父子二人在加蓬混得风生云起,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这里就要额外提一句程志平的事迹了,二战结束后给世界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经济危机更是时常会爆发的事情。
其他驻扎非洲的企业都在纷纷裁员收本,程志平拒绝裁员,和自己的员工一起度过危机。
拒绝裁员为程志平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的木材事业一举成为加蓬的龙头企业。
在财富积聚到一定阶段,程志平反过来出资为当地修路、盖医院、建学校。
当地居民更加拥戴程志平,选他成为了爱丁布埃州的议长。
在父亲成为爱丁布埃州的议长之后,让·平也没有借机匆忙把交际对象从国际上转入国内。
他认为,自己还需多积攒处理政务的经验,其他国家正是他学习吸收的对象。
在程志平连任两届议长之后,他又被当地民众选为一个近似于名誉市长的地位。
程志平为各个民生项目奔走,他常常自掏腰包出钱出力,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平父亲”。
1985年,71岁的程志平抱病去世,加蓬为他举行了国葬级别的葬礼。
他从一个白手起家的异国移民,走到民众爱戴的“平父亲”,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可想而知。
在父亲程志平去世后,让·平于九十年代回国任职。
他先后接任了新闻部长、矿业部长、水利部长等多个国务职位,可以说是把关键的国家领域都上手了一遍。
单看让·平的工作履历,猜他下一步接过国家总统之位也不为过。
让·平的目标也确实如此,他在政治道路上有两大助力,一是他自己的家族和父亲支持,二是加蓬总统邦戈·翁丁巴的支持。
不过,第二个“贵人”也为他招来了人生中至关紧要的转折点。
在让·平成为加蓬代表参与国际事务之后,加蓬总统奥马尔•邦戈便注意到了让·平这个有才华、有前途的年轻人。
他有心栽培让·平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参加会议和出访国外时都会把让·平带在身边。
跟着总统奥马尔•邦戈的学习显然使让·平受益匪浅,他多次参与调停和斡旋安哥拉、乍得、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内乱问题,与其他非洲国家建交,在处理非洲事务的联合会上发言出策。
除却这些政治能力的锻炼,总统奥马尔•邦戈还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让·平,给他不小的权力,屹然把让·平拉入了自己家族的范围之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总统奥马尔•邦戈对让·平的看重,不过他们之间还存在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让·平的小舅子。
奥马尔•邦戈有一个儿子名为阿里·邦戈,他与让·平同样成为了国家总统的热门人选,在政坛上平分秋色。
不管奥马尔•邦戈再怎么看好让·平,那也是越不过自己儿子的优先等级的。
在第一次总统选举上,热门人选阿里·邦戈接过了父亲的位置。
屈居人下的让·平与阿里·邦戈激进的领导方式不合,两人之间的争端越来越多,一度趋向水火不容。
在让·平与妻子离婚、又退出执政党派民主党后,他彻底走向阿里·邦戈反对面。
等待阿里·邦戈的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让·平立马参加了总统大选,他要跟小舅子竞争这个总统之位。
在与小舅子竞争总统之位的演讲台上,让·平毫不顾忌地直言“我是个温州人”,同时表明了自己也热爱加蓬,要带领加蓬走向更好的未来。
获得大部分选民民心的让·平本以为当上总统已经是胜券在握,选举委员会突然说要重新计票,这次计票的结果就是阿里·邦戈连任加蓬的总统之位。
政坛失意的让·平辞去自己的一切职务,他带着父亲的夙愿来到中国的浙江温州寻根归祖。
华侨办事处为让·平的寻亲之旅牵桥搭线,让他与自己素未谋面的外甥等人得以相见。
提起这些事情,让·平的脸上挂着笑容:“亲人们还给我带来录像带,一个个指给我看家里还有哪些亲人。”
在这次归根的旅途中,让·平也去认了自己的祖祠,他是温州的程氏宗祠的第27世孙,他的名字可以光明正大地登记在族谱上。
这给让·平多加了一份亲切感,他从父亲口中听过的风景趣事,都由他带着一双眼睛慢慢重温。
旅途是短暂而愉快的,让·平回到加蓬后由他在中间为两国构建桥梁,促进了不少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他也支持自己的家乡亲人来加蓬发展,中国与加蓬的商业贸易逐年增加。
时日至今,让·平如他的父亲程志平那般,教导自己的儿女要记得自己“是一个温州人”。
他的儿女在成年后也常常来到浙江温州,在这里感受身上血脉的共鸣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