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麦麦的汉堡品种越来越多,但每次必点的依旧是巨无霸和猪柳蛋堡,再配上一份薯条可乐,嗝~就是迷恋这份让肠胃满足的幸福感。

而且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汉堡还充满着很多美好的回忆,像小时候考试100分,生日会...都能吃到爸爸妈妈奖励的汉堡炸鸡。
对于这个熟悉的味道,半岛君是越来越好奇它背后的故事,细细挖掘,果然找到了不少趣料:早在6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汉堡;70年代,麦当劳正式将汉堡和快餐文化带到中国...
今期,半岛君想和你聊聊这些有香味的趣事、趣史,即使你不是一位汉堡爱好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少有意思的变化和发展。
60年代
香港,小士多与汉堡
中国最早期的汉堡故事,要从60年代开始说起,那时的香港航运发达,码头每天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人们和信息。
在偶然的交谈下,一间士多店的老板得知「汉堡包于彼邦大流行」,决定用这种夹牛肉饼的新奇包子吸引客流,1963年正式开卖。
由于刚接触,大家总把汉堡里的洋葱圈吃得满地都是,老板为了照顾到食客,干脆把洋葱切碎,混在牛肉饼里,没想50年后的今天,这反倒成为了港式汉堡的特色。
早期的港式汉堡又叫「杂港包」
汉堡卖得红火以后,老板索性停掉了烟酒业务,将士多转型为只卖炸鸡腿、薯条、汉堡的快餐店,取名「时新」。
现在的时新快餐店已经和冰室、茶餐厅一样,成为了承载香港餐饮历史的老字号。
双层芝士蛋汉堡是店内的招牌,肉扒x2,嘉顿芝麻包烘得外面干身,内里软热,煎蛋很有镬气。加上芝士垫底,配合沙拉酱,惹味得来酸酸甜甜,一到饭点,吸引了不少附近读理大的同学仔前来排队。
吃到港式汉堡之余,店内还保留着黄色胶椅、红砖地、瓷砖墙,这些旧快餐店布置在今天看来,已是十分罕见。
70年代
麦当劳开业,香港汉堡流行
当年茶楼的点心卖8毫一笼时,麦当劳的汉堡在卖2.1元/个,巨无霸3.9元/个,那么贵,麦麦自然是砸钱做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百分百纯美国牛肉精制汉堡包、香滑美国奶昔,主打正宗美式风味。
1975年,香港首家麦当劳开业
接着,麦麦再趁势「搞事情」,将一只无敌大的巨无霸,用艇仔从香港岛运到九龙。就是现在来看,估计很多人也会被吸引到,拿起手机啪啪啪地拍照,发朋友圈吧。
一连串的市场投入后,香港麦麦的汉堡销量,在第三年就轻松破了百万;到1982年,香港更成为了全亚洲首个售卖猪柳蛋汉堡的市场。
去到80、90年代,麦麦继续乘势追击,推出了赢公仔、汉堡的「巨无霸急口令」比赛。
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芝麻生菜加芝麻,人人食过笑哈哈,现在读着依然那么的悦耳。
还有麦麦吉祥物,麦当劳叔叔、小飞飞、汉堡神偷,曾经有他们的儿童乐园餐,真是惊喜又开心。
21世纪
左手啤酒,右手汉堡
吃着麦麦的各种堡长大后,接下来要去寻找更大的汉堡世界。2000年后,香港开了很多有特色的美式小店,将汉堡吃出牛扒般的讲究,安格斯牛、澳洲牛...各种靓牛肉,当然还有那要命的爆浆芝士。
像中环威灵顿街的shake' em buns,汉堡一口咬下去,肉感丰满,浓重的脂香在嘴里扩散直至喉咙,牛肉汁更是多到滴在了盘子上。加上洋葱粒、蘑菇、红黄椒、蛋黄酱的搭配,层次由此而来。
搭配的薯条鸡翼、汽水啤酒也算齐全,最多人点的是奶昔,由邪恶的糖浆、花生酱、巧克力、雪糕组成,多甜、高热量是肯定的,但只要喝一口,浓稠香滑的滋味定会让你把心中的内疚感忘得一干二净!
店内的氛围也很美式,店员、设计、餐牌百分百的abc,让人有种置身美国小镇的感觉。如果你深究美食文化,一定会发现到菜单、墙上告示牌隐藏的恶趣味。
半个世纪过去,汉堡已发生了不少变化,希望不变的是,我们还有小时候吃巨无霸的胃口和快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