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武皇,我们不免就想到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作为武皇身边的女官,可谓是手掌大权。那么,她是如何从罪人之后到手掌大权呢?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上官是她的复姓,婉儿是她的小字。她还在襁褓中时,她的祖父时任西台侍郎、东西台三品的上官仪就因为劝谏高宗废黜武后而遭到报复,被诬陷为大逆,不仅自己要死还牵连家族。
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这样随着母亲进了皇宫内庭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也是出生大族,虽然被罚入内庭,但郑氏一直努力保护着自己和女儿,而且尽心教导女儿。否则,就算上官婉儿天生聪慧,无人教导,也只能如那方仲永一般。
仪凤二年,年仅十四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我想,她一定为这一天准备了许久,也许就是十四年。武则天出题,上官婉儿立刻就写出了一篇美文,而这篇美文令武则天非常高兴,当时就下令免除了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而且还让她掌管宫中的诏命。这是上官婉儿走出掖庭,走出奴婢身份的一步,而且是一大步。
后来武则天称帝,作为武皇一派,上官婉儿更受重用。当时人们称她为“内舍人”,这是因为很多的宫廷诏命都是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不久,上官婉儿犯下了死刑,武则天还是爱惜她的才华给与了特赦。也是因此,上官婉儿得到了黥面的惩罚,这也是梅花妆典故的起源。
从濒死之境回来,上官婉儿自然是更加精心地侍奉武则天,也因此更得欢心。得到了皇帝的欢心,上官婉儿开始处理百司的奏表,参与处理政务,权势也就更大了。
上官婉儿凭借武则天取得了权势,但是,武则天本人是会老会死的,上官婉儿自然要为以后做打算。
神龙元年,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们发动了政变,这就是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就被迫退位,唐中宗重新成为皇帝。这时,上官婉儿成为了中宗的昭容。
昭容是后宫妃嫔等级之一。唐朝在皇后之下,便是四夫人和九嫔。昭容位列九嫔第二,仅在皇后和贵、淑、德、贤四妃和九嫔之首昭仪之下。
不仅成了后宫的高位妃子,还依然掌管着起草诏令,母亲郑氏被封为沛国夫人。这一切都隐约证明着身为武皇心腹的上官婉儿一定为这次政变做了些什么。
中宗时期,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都颇为亲密,多次劝说韦皇后可以向武则天学习。就是这时,李显准许了韦皇后的请求,规定了也要为被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这也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武三思也是在这时便上官婉儿带进了宫里。不久,武三思就权倾一时,上官婉儿与其来往颇密,经常在诏令中偏向武家,也因此得罪了太子。
景龙元年,太子矫诏发兵杀了武三思,还想要搜捕上官婉儿,却被上官婉儿逃走,刻意激怒李显和韦皇后,太子也兵败被杀。
太子死了,但又有新的势力出现。太平公主的势力渐渐强盛,上官婉儿又依附了太平公主。其实这期间,安乐公主一直在谋求“皇太女”的地位,但上官婉儿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谏。
景龙四年,李显去世,又一场政变发生了。最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获利,上官婉儿却死在了这场政变之中。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她从一开始就深陷于政治权谋。罪人之后的身份要求她必须掌握权力,况且又有武皇的榜样在前,身负才华的她如何能不起争权之心?所以她一次又一次依附于人,最终也是死在政变之中。
但是她在政治生涯中的一些举措还是提高了当时女性的地位,而且她才华横溢、“称量天下士”,引领文风,在开拓唐代园林山水诗的题材、上官体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和律诗的逐渐形成方面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