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多年“老政法”,当过三位领导人秘书

作者:政知新媒体

撰文丨高语阳 编辑丨邢颖

昨天(3月31日),纪念刘复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出席了座谈会,孟建柱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

70多年“老政法”,当过三位领导人秘书

关于刘复之,年纪较轻的人可能还不太了解。不过,从他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出席的领导就不难看出,他是政法工作战线的“老前辈”了。

大体来说,他是我国第三任司法部部长、第一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第五任公安部部长、第五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除此之外,他在青年时代,先后为朱德、刘伯承和邓小平担任秘书,称得上是一位“老革命”了。

先后担任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秘书

刘复之191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华侨家庭,2013年8月25日去世,享年96岁。

中学毕业后,17岁的刘复之子承父业,到香港学做生意。他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也隐约听到了大陆抗日的消息。1937年,他放弃了香港安逸的生活,脱下西装,理了平头,怀揣地下党的介绍信,从香港出发,经过广州、郑州、西安等城市,历时两个多月,到达延安。

在延安,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10月,一天,中央党校一位部长找刘复之谈话,说要调动他的工作。当时,部长说:“给朱总司令找个秘书,确定让你去担任,跟朱总司令到前方去。”这完全出乎刘复之的意料,他回忆说,自己因为即将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工作而非常兴奋,没有想过自己干不干得了。

当时,八路军和阎锡山会谈,出发前,朱德特意找到刘复之说:“挑你来当秘书,跟我工作,到南方去。”他还笑着说:“你喝过海水的嘛。”

当年12月,朱德再次找到刘复之说:“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要秘书,决定你去。”后来,刘伯承宣布秘书一事,并要求他随部队马上出发东进冀南。1940年,刘复之再次被任命为邓小平的秘书,他的同事还包括卓琳、陈书涟等。

1941年应该可以算作他投身政法事业的起点。在这一年,他开启了70多年的政法生涯。当时,24岁的刘复之调入129师政治部锄奸部,锄奸部主要职责是查处叛徒、日伪汉奸,那几年,他亲自办理了“两青年投奔八路军案”、“宣传队三个女青年被俘案”、“日本特务平田投诚案”等重要案件。

筹备公安部 胡同里找小楼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7月,中共中央成立军委公安部(后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罗瑞卿为部长,刘复之担任办公厅副主任。他参与了公安部的筹备、创建工作。

原中国法学会会长、曾任刘复之助手的王仲方回忆说:“刘复之实际上担负着公安部筹建工作的重任,当时华北公安部人员较少,他拉着我东奔西跑,费了不少力气,才在东堂子胡同附近找到一座小楼,作为罗部长的办公楼,现在除了复之和我,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楼的历史价值了。”

后来,“文革”开始,刘复之受到冲击,直到1971年才从黑龙江回到公安部工作。紧接着,1973年10月21日,时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李震自杀,吊死在公安部机关大院地下热力管道沟内。在当时的条件下,李震身亡的原因一时难以查清,在破案过程中,公安部有些人认为以于桑(公安部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刘复之为首的人要搞复辟,要把李震杀掉以夺权。

10月26日下午,中央通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公安部核心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晚上快12点时,通知大家前去开会,刘复之等人从大会堂北门进去,以往都是往东拐在福建厅开会,但那天进去之后被引导往西走。“我当时心里感到很奇怪。”

“走了没多远,大帷幕后走出两个身材高大的八三四一部队的战士,一左一右把于桑架走了,于桑披了一件军大衣,回头看了我一眼,连军大衣都掉下来了,因为离得很近,我还没缓过神来,自己也被架走了。”刘复之说,当时,对他宣布“中央决定对你保护审查。”他回复说:“好。”随后两个高大的军人架着他乘小电梯下楼,从西北门走了,到了交通干校。

1974年,破案组确定李震是自杀,就先后将于桑、刘复之安排回家。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算了算,他大约被关了16个月。

上缴的大哥大堆了几箩筐

刘复之很快恢复工作,随后担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后来又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第一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80年1月,中央政法委成立,彭真任书记,刘复之任秘书长,后来又升任副书记、常务副书记等,1980年4月,他兼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4月,刘复之担任司法部部长。

70多年“老政法”,当过三位领导人秘书

刘复之一生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在他主政司法部期间,在北京政法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政法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1983年,刘复之重回公安部,出任公安部部长。

1985年暑期的一天,刘复之在北戴河,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打电话给他说:“中央决定你不再担任公安部长,但还工作一段,再干两年吧。”于是,当年10月,他卸任公安部部长,担任中央政法委常务副书记。1988年,71岁的他又接受了新的任命,成为继罗荣恒、张鼎丞、黄火青、杨易辰之后的最高检第五任检察长。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刘复之非常重视反贪污工作,就任检察长后第三天,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贪污、贿赂案件,检察机关要下大力气抓。当年年底,最高检突出地把反贪污贿赂作为检察院工作的重点来抓。

最高检监所检察厅原厅长陈振东回忆说,1989年7月中旬,最高检召开各省市自治区检察长座谈会,内蒙古一名副检察长发言说:“把反分裂放在第一位。”刘复之当场纠正:“是把反贪污贿赂作为工作的重点。”刘复之还批评大家说,“不能光抓小耗子,要抓小老虎”。

8月,最高检决定将经济检察厅改名为贪污贿赂检察厅,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经济检察部门的名称也都作了相应的改变。后来他又推进在广东设立反贪污贿赂的专门机构,也就是后来广东省检察院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反贪局。

70多年“老政法”,当过三位领导人秘书

1993年4月,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视察最高检在建工地

还有一事,1989年8月15日,最高检贯彻中央有关指示,会同最高法发布了《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期限内自首坦白的通告》。当时,一名省检察长说,一些坦白自首的人到检察院都排不上号,来了检察院给他们作个登记,让他们回去“戴罪立功”。当时,上缴到检察院的bp机、“大哥大”都堆了几箩筐。

70多年“老政法”,当过三位领导人秘书

资料丨《百年潮》《检察日报》《廉政瞭望》《法制日报》《人民日报》

校对丨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