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随着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的圣火缓缓熄灭,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逐梦之旅画下圆满句号。
从延安采集的圣火,完成了在三秦大地14个站点、历时28天的接力马拉松传递,先后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上精彩“绽放”。从陕北塞上驼城榆林到陕南秦巴明珠商洛,全省1000名火炬手一路奔跑、一路传递、一路荣光,用脚步丈量三秦大地,总长度71.85公里。火炬传递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截至9月12日火炬传递最后一站,相关新闻全网总浏览量达4.28亿人次,点赞量1.18亿人次,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的顺利举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四运会的举办对推动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西咸新区站火炬手、西咸沣西第一小学校长龚健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她积极推动学校发展冰雪运动。西咸沣西第一小学在国内多项比赛中崭露头角,赢得“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称号。“希望借助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契机,让冰雪运动更加深入校园,让冰雪运动的理念真正融入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龚健辉说。
“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点亮梦想 为爱起航”,在残健融合的感召之下,火炬手们以奋勇拼搏展现精神之力。
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开幕式上,当场内第四棒火炬手、陕西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翟翔出现时,观众席顿时掌声四起。东京残奥会上,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翟翔以3比2逆势翻盘,帮助中国队拿下乒乓球团体项目的金牌。在本届残运会上,他又赢得男子tt3级团体冠军和男子tt3级单打亚军。
翟翔的微信头像是一朵金色的向日葵,灿烂明朗。他说,体育给人一种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力量,无论是熟练掌握一项技术要点还是战胜对手、赢得比赛,都会给人阳光向上的力量。
省残疾人乒乓球队教练郭栩荥从业17年来,见证了队员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她认为,通过各类比赛,队员们得到很多走出去的机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不仅实现自强自立,而且找到自我价值感,对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的旋律,在三秦大地久久回荡。
每当夜幕低垂,渭南市财政局社区健身操队的领头人薛君就迎来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退休后,她一度感到消沉。为了调剂生活,薛君重拾小时候练习体操的基本功,组织邻里每晚练习广场舞,逐渐形成上百人的大队伍。
8月18日,圣火经西安首站传递后,开始在渭南传递。当天,薛君和100余位姐妹在天微微亮时就来到火炬传递沿线,载歌载舞庆祝这个难忘的时刻。“为了在十四运会渭南火炬传递开幕演出中有精彩表现,我们从5月份开始,就抓紧时间训练,向全国人民展示渭南人的活力和风采。”薛君说,如今,跳健身操是她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
圣火熄灭的那一刻,张冰的使命也宣告完成。回顾这近千个“逐火”的日子,他认为这是“我和火炬同成长”的过程。
张冰是陕西省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2019年3月抽调至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负责“与火有关”的所有事宜。火炬传递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大、参与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背后是他的无数个不眠之夜。由张冰和火炬传递处的同事们编撰的《火炬传递工作指南》,全书6万余字,不仅为本次火炬传递提供了运行标准,而且为以后国内大型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提供了参考。
火炬传递的经历弥足珍贵。“火炬代表着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种信念贯穿始终,从无到有、从未知到熟知。通过火炬传递这项工作,我也更加明白了本分做事的含义,干好眼前事,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就像此次的1000名火炬手那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张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