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标题下方电影集结号,关注即可掌握热门电影资讯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1968年推出了科幻大片《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距今将近50年还是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研究,不论是类似现代的视讯通讯技术,或是太空冒险的高度科技,在人类第一次登入月亮之前,这些设定犹如《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般的无限想像,都精准地让人瞠目结舌。
电影本身也丢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从科技、人性一直到宗教、哲学范畴,都让观众看完电影后仍深陷电影之中。标准收藏公司即将推出本片的数位修复版本,也释出了当年 ld (laserdisk)版本收录的幕后花絮,今天,要带大家来看一看,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有什么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冷知识。
1.《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与小说几乎是同时推出,不过当时斯坦利·库布里克想要邀请作者亚瑟·克拉克爵士(arthur c. clarke)一起合作,但传闻亚瑟一个人隐居在斯里兰卡,他担心这个优秀的文字工作者不会答应自己的作品要被翻拍成电影,于是他先请剧组人员打电报给亚瑟,没想到亚瑟一口答应,并回传了以下的文字电报。
「我极度想与这位天才导演合作,但为什么库布里克认为我是个隐居者?」
2.这部电影首映的时候总共有241个观众中途离席,其中包括《巨人》男主角罗克·赫德森(rock hudson),他接受访问时表示「有人可以告诉我这到底在干什么吗?」,小说作者亚瑟也在之后的访问表示「如果你完全看懂《2001太空漫游》,那么表示我们失败了,相对于我们在电影中给出的答案,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问题。」
3.《2001太空漫游》的前25分钟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一直到25分38秒才有人说出第一句话,而电影的最后23分钟也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整部电影零零总总有88分钟没有对话的片段。不过电影的主题曲使用理查史特劳斯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 zarathustra),也在许多电影里面被重复使用。
4.经过计算,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太空飞行物体布景,如果让一个人来画总共需要1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斯坦利·库布里克雇用了12个人来做这个部分,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5.电影上映时的票房非常惨淡,米高梅电影公司本来想要把他从各家戏院下档,不过戏院老板观察前来看《2001太空漫游》的观众数量慢慢增加,大家都想要看最后经典的「星际之门」(star gate)场景,因为这可以跟某些精神药物一起使用,虽然一开始的反应十分不佳,但《2001太空漫游》最后因为这样的原因获得了漂亮的票房成绩。
6.《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的英文片名本来有更多选项,包括《journey beyond the stars》、《universe》、《tunnel to the stars》、《planetfall》…等,其中《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的来由是因为《2001太空漫游》与西部片《西部开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同样使用 panavision 70 厘米底片拍摄。
7.电影中的电脑「哈儿9000」(hal 9000)本来被设定为一个女性,名叫做「沙儿9000」(sal 9000),而这个女性电脑的角色在与《2001太空漫游》无关的续集《威震太阳神》(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中出现。
8.电影原本的设定中,斯坦利与亚瑟本来要加入人形的外星人,以及外星人的生活片段,然而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听闻这样的想法后,便告诉他们外星生物的真实样貌以及生活,与人类其实相差很远,如果这部电影中放入这个桥段,便会在真实性上大打折扣,于是斯坦利与亚瑟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9.为了要做出太空无重力的效果,斯坦利·库布里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如何让笔漂浮在空中,在尝试过非常多不同的作法都失败之后,斯坦利决定把笔黏在一块玻璃上,再把它悬挂在空中,所以在片段中你甚至可以看到宇航员把笔「拿」起来。
10.《2001太空漫游》于1968年上映,而我们熟知的阿姆斯壮登陆月球发生在1969年,许多人在这看似巧合的两个事件中,坚持认为阿姆斯壮的登陆是拍摄出来的,而且使用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制作的场景,尤其当时登陆月球的影像中有许多令人疑惑的细节,收集回来的物件也都离奇消失,不过阿姆斯壮本人曾在节目上表示这次登陆完全真实,这也让更多人怀抱着斯坦利曾参与月球计划的阴谋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