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鉴定专家李宗扬:瓷器水深是因为‘忽悠’的人太多了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从古至今,收藏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现如今,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收藏俨然已经成为上到资深专业收藏家下到普通工薪阶层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着收藏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个收藏市场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赔得一无所有。而古玩收藏行业考验的就是眼力,自古收藏就有捡漏和打眼之说。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李宗扬教授就瓷器鉴定做了如下分析。

“实际上这个瓷器鉴定非常容易,它不是件难事,有什么难的?只要你真正学到位就不难。”谈起瓷器的真伪辨别,李宗扬直言收藏爱好者有三大误区。

著名鉴定专家李宗扬:瓷器水深是因为‘忽悠’的人太多了

李宗扬

第一,轻易相信故事,对讲故事痴迷而且深信不疑。“这样的人我见的太多了,在外地鉴定时,有的老板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买的东西都是假的,没有一件老。哪怕有一件民国的也可以,可惜一件也没有。”李宗扬为这些人惋惜,“这些人都不注重学习,就好听故事。故事里讲的这件瓷器祖传多少代、爷爷在宫里当官,更有甚者说爷爷的爷爷就在宫里当太监,偷出来的能假得了吗?这些故事都不能让人相信。”

第二,轻易相信不正规的参考书。不要为了省事、省钱而拒绝对鉴赏知识的学习,或者即使读书,也随便选择非正规、非专业的书籍来阅读。这是很危险的。有些书籍是“抄来的书籍”,有些写书的人根本不懂瓷器鉴赏,所写的知识就有所偏颇,依此所谓的理论来学习,不但达不到辨别瓷器年代及真伪的目的,而且结果只能“越走越偏”,以至往往把真品当赝品,把赝品当真品。

第三,将电视节目当做正规培训课程来学。现在全民收藏热,也催生出许多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对此李宗扬表示电视节目可以看,但是不能用它取代正规培训课程。要想真正掌握瓷器辨伪方法,就要系统全面地学习正规知识。“要把它当做学校里的一门课程一样对待,而不是随随便便、零零散散地听别人的议论。”

著名鉴定专家李宗扬:瓷器水深是因为‘忽悠’的人太多了

李宗扬鉴定瓷器

“说瓷器水深我同意。所谓水深,无外乎‘忽悠’的人太多了,防不胜防,而且被忽悠的结局很惨,能倾家荡产。但是说瓷器鉴别水深我不同意,瓷器知识本身并不深,与研究高科技比起来,瓷器知识太简单了。”

李宗扬透露鉴定瓷器不能怕麻烦,他指出每个朝代的瓷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要将这些一一把握记牢,鉴定时有一个方面不对,就要三思了。虽然这种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也要坚持不懈。“不要怕麻烦,要将需要掌握的特征牢记在脑子里,到任何场合都能鉴定瓷器的真假,就这么简单。”李宗扬说到。李宗扬提醒收藏爱好者要将每一点知识吃透,不能仅仅学习一点皮毛就满足了,或者轻信某些所谓的“诀窍”就去淘宝了。瓷器鉴定本身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眼力是靠不断学习、不断巩固、不断实践而积累出来的。多看、多听、多对比、多思考,最后谨慎出手。

著名鉴定专家李宗扬:瓷器水深是因为‘忽悠’的人太多了

李宗扬为藏家鉴定

对于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李宗扬表示:“从瓷胎、瓷釉、彩色、纹饰、造型、款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来感觉,就没问题。”每一件瓷器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看似麻烦,其实不然,一开始运用不熟练的时候,初学者可能还需要一项一项观察,但是当运用熟练,经验丰富之后,就会自动且快速地从各个角度辨别,不用刻意为之,反而倒不麻烦。

“要先知道什么是‘真’,这是前提,才能辨别什么是‘假’。”

在谈到瓷器市场的发展时,李宗扬表示近几年瓷器市场人为炒作的情况已经很明显,比如有些拍场上的假拍现象,比如价格已经高于其价值的有些品类的瓷器,“即使有一定价值,但是也不会高的离谱。从长远来讲,在古瓷器上高古瓷应占有一定地位。市场价位将会有所体现,但现在还远没有达到高古瓷应有的高度。”李宗扬认为虽然目前拍卖公司和藏界均比较偏向明清瓷,对高古瓷的宣传很少,但是高古瓷年代久远,并且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管从文物角度,还是历史角度,它的价值都比较高,并迟早会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重视。

10月18日,河南艺和大型海选鉴宝活动盛大举行!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宗扬先生将亲临艺和艺术馆,为藏家鉴定,解疑释惑,欢迎广大藏家积极参与。

专家介绍

李宗扬,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博研究生班客座教授、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特邀专家,河南艺和鉴定特邀专家,广受业界和藏家赞誉,是文物鉴定界不可多得的鉴宝大师。主要著述《中国历代陶瓷鉴定》一书被全国用作教科书,并一度被有关文物鉴定专业人员用作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