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作者:国家大剧院

视频加载中...

2021年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全新推出“直击剧场”系列活动,带领观众走进剧场,结合舞美布景、服装道具等,身临其境地聆听剧目创作故事。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邀请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导演王晓鹰为观众讲述《基督山伯爵》创作背后的故事。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于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是以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法老号大副、年轻的爱德蒙·邓蒂斯被法官和所谓的朋友陷害为政治犯,被判到孤岛上的死牢服刑。期间通过同被关在监狱且洞察人性的神父法利亚分析出了事情的原委,邓蒂斯化仇恨为力量,不仅越狱成功,还找到一笔宝藏,化身为基督山伯爵后重返巴黎,最终通过雄厚的财力和精心的算计对当年陷害他的人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复仇。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被人陷害的年轻人,如何从囚犯变身为基督山伯爵,最后成功复仇的传奇故事

一、小说《基督山伯爵》的浪漫主义创作

《基督山伯爵》创作的时代是法国文学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大仲马用这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方式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幻想的虚拟世界。一个陷入绝境的人竟然通过一系列神奇的方式实现命运的反转,这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到热血沸腾,也让这部小说被后人称为“复仇爽文”。但是,当读者回到现实中却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不真实感——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没人能够靠这样的方式改变命运。因此,当我们想要把它搬上话剧舞台时,如何通过对剧本和舞台表现进行二度创作以符合现实世界,让故事变得让人能够接受就面临了很大的困难。

二、话剧《基督山伯爵》要创作意料之外的惊喜

作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基督山伯爵》被多次改编成各种版本的电影。与《简·爱》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对于简·爱和基督山伯爵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是带着这种自己的理解走进剧场观看话剧。在排演《简·爱》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用舞台表达、舞台处理、演员表演尽可能地去满足观众内心对简·爱的理解和印象,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在意料之中产生满足。而这次排演《基督山伯爵》的时候,我们想给观众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与启发,这种启发可能是小说里有的,也可能是小说里没有的。

话剧上半场的亮点集中在第三人称视角的舞台表现形式。上半场并没有像小说一样按照时间线正叙,而是通过囚犯邓蒂斯的回忆来展开。舞台上出现了青年邓蒂斯与服刑多年的囚犯邓蒂斯这两个不同时空的男主角在监狱相遇,通过囚犯邓蒂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重新审视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悲剧,把故事聚焦在青年邓蒂斯被害的重要过程,也通过法利亚神父的分析让囚犯邓蒂斯能够看清楚曾经事情的真相。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话剧《基督山伯爵》塑造了两个不同时空线的邓蒂斯,让他们在同一所监狱中相遇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囚犯邓蒂斯用第三人称视角回看自己曾经被陷害的经过

话剧的下半场聚焦在基督山伯爵对复仇的反思。下半场中,越狱成功的邓蒂斯变身成为基督山伯爵。但是囚犯邓蒂斯并没有消失,反而安排了大量两人相见的情节,通过他们的对话把邓蒂斯的内心剖析给观众,带领大家共同去探寻复仇的意义——分析到底什么才是正义。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观众传递对人物内心更深层次的解读:除了畅快淋漓的复仇过程以外,让观众感受到基督山伯爵内心的挣扎、痛苦和反思,感受他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自己灵魂的救赎。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下半场囚犯邓蒂斯和已经成为基督山伯爵的自己再次穿越时空对话,反复探讨复仇的意义

三、尾声部分的高潮:化解梦境与真实的冲突

当我们看完这个故事以后,观众一定会产生一系列深刻的思考,像《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复仇故事的实际意义到底在哪?生活中的所有不公与背叛怎么可能有如此神奇的转折?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成为像基督山伯爵这样有权势的人难道就不能要回属于我们的公平与正义了吗?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结尾再次通过时空反转的方式,化解梦境与现实所产生的冲突

一个完整的作品不应该让观众带着这样的疑问离开剧场,所以最后的结尾也进行了一个颠覆式的处理,就是让囚犯邓蒂斯站在舞台上说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梦境,与站在身后的基督山伯爵跨越时空,直接产生这种关于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最后整部剧在这样一个强烈的舞台效果和时空扭曲中,抛出了最终的结局:不论在什么样的绝境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让梦想实现。

主讲人简介 王晓鹰,导演学博士,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央直接联系的国家级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话剧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逆行》《兰陵王》《伏生》《理查三世》《深度灼伤》《简·爱》《哥本哈根》《萨勒姆的女巫》《大清相国》等。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出版了《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等理论专著。曾多次获得各类全国性大奖。
听王晓鹰导演讲话剧《基督山伯爵》的创作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王晓鹰/讲述

孙逊/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