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志敏如不牺牲,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大吗?首先,从方志敏的资历经历看,完全支撑他授元帅军衔。第二,从指挥作战和战功上看,不足以支援他授元帅军衔。第三,从1994年中央军委第二批将其增补为军事家看,他是按大将的标准增补进去的。

作者:帅克品读历史名人

(帅克声明: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近来经常从网上看到,方志敏如不牺牲,肯定会授元帅军衔等观点和论述。对于方志敏,我们每个人都为他那革命的英雄事迹所折服,都为他那《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名篇所感动,都为他那过早地为革命牺牲而惋惜。所以探讨起他不牺牲会授什么军衔,往往容易夹杂着一种叹服和惋惜的情绪。从这点上说,很多人认为方志敏如不牺牲,肯定授个元帅军衔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从客观来讲,方志敏如不牺牲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大吗?

方志敏如不牺牲,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大吗?首先,从方志敏的资历经历看,完全支撑他授元帅军衔。第二,从指挥作战和战功上看,不足以支援他授元帅军衔。第三,从1994年中央军委第二批将其增补为军事家看,他是按大将的标准增补进去的。

方志敏是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者。他能够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方志敏的这些创建根据地经验,随着实践而不断成熟升华,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方志敏是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从最早成立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再到红十军,都是方志敏一手组建起来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后,方志敏曾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是整个军团的一把手。

我军起步于草根,从弱小中成长,而初创尤为艰难和不易。从这点上说,在红军时期,方志敏的职务是高于军团长一级的,他的资历和经历绝对是过硬的。据称,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曾把方志敏与朱德、毛泽东并列称为“中华苏维埃和中国红军的领导者”。方志敏的盛名和影响由此略见一斑。因此,仅凭资历经历来讲,方志敏授元帅军衔也是当得起的。

方志敏是公认的创建根据地好手,并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那么,他在指挥作战带兵打仗上又是如何呢?

通过当年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等人的回忆观点看,方志敏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是强项。在这一点上,红十军团外线出击的谭家桥失利,直至怀玉山全军覆没、方志敏被俘等多少也可得到一些佐证。毕竟方志敏是军政委员会一把手,特别是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比如红十军团出兵的战略方向选择问题,“茶山会议”是否分兵问题,方志敏从先头部队返回与军团长刘畴西会合问题,方志敏的做法与处置有不少是值得商榷的。关于这段战事情况,方志敏本人在狱中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也曾不无遗憾地做了检讨和反思。

方志敏如不牺牲,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大吗?首先,从方志敏的资历经历看,完全支撑他授元帅军衔。第二,从指挥作战和战功上看,不足以支援他授元帅军衔。第三,从1994年中央军委第二批将其增补为军事家看,他是按大将的标准增补进去的。

对于人们的一般认知来讲,授予元帅,除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有重大贡献外,还有就是看他能否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问题。显然,在这方面方志敏是略有不足的。他在指挥作战和战功方面,不足以支撑他授元帅军衔。

198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正式公布了33名军事家。后又于1994年增补了3名。方志敏就是在这次被增补进去的。这样,在我军有36名经军委认定的军事家中,方志敏排在第35位。

据有关资料介绍,36名军事家是按照大将的基准来评定的。从官方对方志敏的这一排名看,基本上可判定他是按大将的资历排进军事家行列的。

当然,如果方志敏还活着,虽不排除参加授衔的可能,但也很有可能转到地方工作。这一点,闽西根据地的创始人邓子恢、张鼎丞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例子。当然,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一种假设基础上的,全都是建立在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表达崇高敬意的遐想之上的......

(帅克是作者网络用名,军史专家,将帅传记特约作者。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与帅克一起深耕战争,品读将帅,弘扬主旋律。)

方志敏如不牺牲,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大吗?首先,从方志敏的资历经历看,完全支撑他授元帅军衔。第二,从指挥作战和战功上看,不足以支援他授元帅军衔。第三,从1994年中央军委第二批将其增补为军事家看,他是按大将的标准增补进去的。

主要参考文献:《方志敏传》《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