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君已经看了第三个心理医生了,依然不见效。我们起初不相信邱君生活真有那么困难无助,毕竟她嫁的家庭最富有,自身工作也稳定,生了两个儿子也有保姆带,从客观条件上看,真挑不出毛病。
所以当她向我们哭诉时,我们还开玩笑地说她这是“富贵病”,直到她说着说着声音哽咽,眼圈发红,我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邱君头胎生了一个儿子,家里就像供皇帝一样,宠到什么程度呢?孩子喜欢人民币上红红的颜色,只要孩子一哭,爷爷就掏出一张张人民币哄孩子开心,孩子出门喜欢带着这“红红”,爷爷就让他带着,结果不知道便宜了多少位路人。

正是因为大家都宠着,所以孩子变得有恃无恐,越大越调皮,特别难带。因此当公婆得知邱君怀了二胎时,建议邱君去做b超,如果是男孩,就打了,如果是女孩就生下。
邱君说:“如果是男孩,你们让我打了,那我就不再怀孕了。”公婆这才没敢吱声。邱君以为只要都是孙子,公婆定当一视同仁,嘴上虽说希望要孙女,但如果真生了儿子,公婆也不会把孩子抛下。可没想到正是邱君的“我以为”给她之后三年多的家庭生活埋下了巨大的危机。
当邱君生下小儿子还在坐月子时,婆婆就婉转地和邱君的娘家人说,想要把这小孙子送人,他们还是想要个孙女。邱君当时气到不行,“就算是传统思想的老人,也应该是重男轻女,怎么公婆还真想要把孙子分给别人?”
公婆出钱给邱君请了保姆,虽然住在一个家里,但公婆从来不管小孙子,只管大孙子,婆婆直接挑明:“大孙子是我的,我们会来照顾,小孙子就你们自己照顾了。”
邱君无奈,一面要管教已经被公婆溺爱得无法无天的大儿子,一面要照顾这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还得要和公婆据理力争,所以在小儿子小的时候,邱君的心思多花在大儿子身上,小儿子主要由保姆带。
这是邱君后悔的第二个点,她没想过由保姆带孩子会有什么差错,直到小儿子到了一周多还不愿意开口说话,邱君还发现如果小儿子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他也不哭不闹,只是看一眼,更糟糕的是,小儿子不爱和别人交流,不论大人怎么和他说话,小儿子看都不看大人一眼,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
那段时间,公婆天天对邱君说:你的小儿子肯定有问题,肯定是自闭症,赶紧带去看。本来对孩子很自信的邱君在这样每天的强势洗脑下,带孩子到各大医院检查,可医生们都说孩子没问题,医生要邱君多陪伴孩子。
可如今小儿子已经三周半了,依然不开口说话。邱君的婆婆逢人便说:“当初我就叫她不要生这个孩子,她偏要生,现在生出来又是这种情况,现在可怎么好?”邱君听了特别不是滋味,她开始怀疑自己生下这个孩子是不是真如婆婆所说就是一个错误。
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深知,孩子会变成今天这样,和原生家庭离不开关系,是自己在孩子小时候太少关注、太少陪伴,都由保姆照顾。
唯一让邱君感到欣慰的是,邱君的爸妈常安慰她:“我们家和你公婆家都没有歪孙子,你们也不可能生出有问题的孩子,有的孩子开口晚很正常,耐心点陪伴。”
邱君说自从她生了小儿子后,再也没睡过一次好觉,压力特别大,为此也要求单位给自己更换了一个清闲点的岗位,就是为了能够好好照顾家庭。邱君还打算这个月再带孩子到上海的医院看一看。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作为朋友看得清楚,在整件事中,邱君最需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她自己。因为她已经深陷迷途,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这样很难教育出阳光积极向上的孩子。
在聚会中,她带来六岁的大儿子,在她教育大儿子过程中,我们忍不住指出了她的两个太过明显的育儿错误:
一是孩子走路时不小心磕到了茶几,我们都知道很痛,孩子也哭得前仰后翻,情绪特别激动,邱君都快控制不住了。在我看来,不客气地形容这孩子当时的状态就是像发了羊癫疯。接下来邱君的动作更是让我叹为观止——她用力地拍了拍茶几,说“茶几坏蛋,妈妈打它了,弄疼我们家宝贝,不哭不哭。”
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一般这种行为是老人家才会做的,新生代父母很少还会做如此“传统”的劝哭行为。而邱君的解释是:以前在家里我公婆就是这么劝我儿子的,挺有效,我就跟着他们这样做了,我知道不好,但他们都这样做了。
我们直言不讳地说: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你作为年轻妈妈,应该要和公婆指出这个错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教育孩子,就算公婆不改正,你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能跟着公婆这样做!
邱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们都知道,她一定知道这个道理,但下次她肯定依然如此。
二是孩子到了别人家做客,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满身脏衣服跑到主人家的卧室,在床铺上打滚,朋友不客气地叫孩子下来:你没有换睡衣,不能在别人家的床铺上打滚,不干净。
在一旁的邱君面对儿子这一没有礼貌的行为一言不发,端着碗筷走进卧室,准备在卧室喂孩子吃饭,朋友也不客气地对邱君说:我们家吃饭都是在厨房吃,没有在卧室吃饭的习惯,你要喂儿子也出来喂,不能在卧室,更不能在我们床铺上喂。
邱君依然没有说话,也没有叫孩子出来,是朋友严肃地要求孩子离开卧室,孩子和邱君才没趣地离开。
我们无法理解,面对孩子这么多的没礼貌的习惯,邱君竟然都视而不见,可见在家里邱君已经被公婆同化成什么样子。她一面说自己多委屈,孩子多被公婆宠坏,一面又跟着公婆的脚步,渐渐被公婆同化,用同样溺爱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切道理邱君都懂,但她就是做不到。这就像温水煮青蛙,连邱君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自己怎么就把孩子宠成这样了。
正如我们讨论的那样,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邱君自己,邱君自己得把自己心情搞愉悦了,才能有心思、有心情、有精力去管教两个孩子,与公婆“斗智斗勇”,有底气、有自信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