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读书年代捉贼记

作者:作家荟

文/赵永培

散文:读书年代捉贼记

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刚好初中毕业,正好赶上了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次考试,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考上省内的一所师范学校。九月底到师范学校报名,正式开始了改变我人生的师范生活。

当时,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属于缺衣少食的年代。除了吃不饱饭,穿的衣服也很少。同学们到学校带的衣服,除了入学时置办的一套新衣服外,其余的大多是在家穿过的旧衣服,甚至还有的补了巴,这样也只有一两套换洗的,更不要说多余的衣物了。

学校的住宿楼在进校门的左边,共三层,是用旧教室改为学生宿舍的。每间教室没有隔开,中间用学生睡得摇晃的两层木床相隔,蚊帐的开口方向就是正面,床的另一面就两床紧紧相靠,这样每个教室的前后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空间和班级。几十个人住在一个教室里,显得拥挤而有些杂乱。

教室外面是走廊,在走廊的柱子和墙面上被大家钉上了钉子,牵上铁丝,当作晾晒衣服的场所。不论晴天还是雨天,每天都挂满了新的或旧的被洗过的衣服。

最麻烦的是这栋教学楼没有厕所,上厕所要从三楼跑到楼下,然后向左拐大约五十米,再穿过教师办公楼下面的过道,最后向右行三十左右米才能到达厕所。

散文:读书年代捉贼记

那是初冬的一个夜晚,我和同学们一起上了晚自习,回到三楼的宿舍中,洗漱完大约快十点了,学校统一关灯就寝休息。也许是白天喝水太多,半夜三更就想上厕所解手。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休息,我轻轻的下了床,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无声地拉开了门,走到宿舍外的走廊上。

这时,在昏暗的灯光下,只见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站在走廊上,由于昏暗,也没看清穿着及脸上的表情。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我上前去低声问道:干什么?怎么在这里?那人小声回答说:他是城里的,住在上河街,正在读初中,由于没有完成作业,被家长赶了出来,没法回去,才跑到了这里来。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产生了一些同情,说:半夜三更了,天又冷,你赶快回去吧。我和他一起轻轻地走下了三楼,看着他在夜幕中向右走向了学校大门的方向,我则向左上厕所去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被宿舍外走廊上的吵闹声惊醒了。有的说衣服没了,有的说裤子不见了,还有的说鞋子被贼偷走了…原来,昨天晚上,同学们晾在走廊上的衣服、裤子、鞋子…被小偷洗劫一空。听说衣物被盗,同学们都赶快查看自己的衣服。这时,有个同学急得大哭起来。原来他头天洗了两套衣服,全被偷走了。因为他家父母多病,兄弟姊妹四五个,经济困难,上学置办的一套新衣服都是借钱买的。一共只带了三套衣服到学校,现在一下子掉了两套,以后连换洗的都没有了,他怎么不着急呢?

走廊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骂着该死的小偷,大家互相安慰着,说些气话,发些愤怒。后来学校保卫科来查看了现场,对同学们丢失的物品进行了登记,也就不了了之。

衣服被盗以后,大家都提高了警惕,很快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好景不长。大约离上次被盗四五天吧,女生宿舍晾在外面的衣物又被盗了,只不过损失较少,有了男生寝室的教训,她们晚上大多把衣物收在了室内。小偷真是可恶,一时间,小偷把校园闹得沸沸扬扬,胆小的同学,甚至晚上连上厕所都不敢去了。

散文:读书年代捉贼记

也许是小偷认为前两次的平安无事,顺利得手,或许是同学们防患意识的提高。当小偷再次光临时,就被同学们抓住了。

那是女生寝室被偷后不几天的事情。初冬时节,天气微寒,天空中稀疏的星星在漆黑的夜里眨着眼睛,偶尔从外面传来几汪汪汪狗的叫声…

半夜时分,一声“抓贼啊”的呼叫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打破了校园的静谧,惊醒了熟睡的同学。大家立即翻身下床,冲出寝室,跑去抓贼。原来是一个同学起来去上厕所时,在走廊上发现了小偷,正站在栏杆上偷取挂在铁丝上面的衣服,他一把将其抱住,并大声呼唤抓贼。同学们立即赶来将其抓住。顿时,校园沸腾了起来,纷纷跑来看热闹。等我跑到时,同学们已经把小偷带到了操场上。看着小偷,大家气得咬牙切齿,满腔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上前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啊”,我倒吸了一口气,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不是我那晚在走廊上遇见的那个和我大小差不多的、因没有完成作业离家出走的初中学生吗?怎么会是小偷呢?但事实胜于雄辩,难怪那次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发现衣服被盗,大概是那晚我上厕所送走的小偷,等我回寝室睡着后又返回来了,偷走了同学们的衣服。我心里后悔极了,为什么当时就那么粗心,没有认真想一想呢?并且到今晚之前都从来没想到他会是小偷呢?为什么我那么没警惕性呢?如果要是当时提高警惕,抓住小偷,也不会给同学们带来这么多的损失啊。想着这些,我的脸一下子全红了,虽然没有人在这昏暗的灯光下能看见。我怀着愤怒,悄悄地退出了人群。

后来,学校保卫科来人了,把小偷送到派出所。

从那以后,学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再也没丢失过任何东西了。

散文:读书年代捉贼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