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作者:巴塞电影

《银河补习班》上映后,很多人质疑马飞怎么做到的一个学期年级前十,靠一趟旅游就可以了吗?嘲讽其简直是神童教育。

有观众就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有这种感觉的人,其实是没看懂这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其实编剧都把教育藏在了细节里。很多人认为没看到辅导做作业,就觉得是玩着学,那是大错特错。

电影里有句马皓文台词:我都辅导你一整天了。马皓文的辅导和补习,藏在影片的各个细节中。据影迷的不完全统计,就有以下这么多节课:

第一节:学以致用的物理课

连通器原理那一场戏,爸爸用自己的方式搞定了工程难题瞬间,就告诉孩子:这是连通器原理,初中物理就会学到。他在动手运用知识。作为一名桥梁工程师,他掌握的知识虽然不够多,但这种用实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办法,一定比在课堂书本灌输管用得多。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二节:基于兴趣的科学课。

小高老师家访,马飞在家玩电脑。大家注意,画面上出现的是飞机模型。在那个年代,有电脑是奢侈且不实用是事。但这是他的兴趣,父亲就努力满足他——也为后来马飞的航天员梦想进行了铺垫。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三节:言传身教的自习课。

马皓文在加写申诉书,马飞问他可不可以做作业,马皓文说:以后你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要来问我。孩子开始默默的学英语。好的教育不是逼着学,也不是跟着学,陪着学,而是让他自己学。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四节:现场教学的历史课

父子去看航展游山玩水,在影片中,马皓文分别带他去了故宫、诸葛亮后人故居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马皓文用讲解的方式给孩子普及历史文化,这就是现场教学的历史课。马飞的作文为什么会有清宫戏,会展现广阔的知识面?这就是灵感源头。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五节:书写心中感受的作文课

这是最符合常规意义上"补习"的一节课:马皓文带孩子来到草原,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草色遥看近却无",教育马飞用"真"的标准来写作文。马飞当时似懂非懂,但最后实践到了自己的期末考试中。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六节:敢于承认错误的修养课

马皓文情绪失控冲马飞发火,又给孩子道歉,"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这种亲身示范,比说任何大道理管用。父亲永远是居高临下的,但这不是他可以拒绝承认错误的理由。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第七节:直面困境的生存课

洪水遇难是对马飞最大的挑战,甚至是最难的考试:孤立无援、生死一线,他才是个初中生。马皓文用自己的鼓励、言传身教让他险境求生。扎木筏需要动手能力,来自父亲一直以来的示范;没有人在的时候需要独立思考,自己决定,父亲一直给予空间;冲出重围需要信心和勇气,来自父亲鼓励——没有前面的层层积累,没有绝地求生的奇迹。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到底有没有给马飞上课?

相比之下,希望从《银河补习班》中找到父亲辅导孩子做作业画面,真的去找补习班场景的人,是找错了门,会错了意,缘木求鱼。

马皓文说得很明确:我希望他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和方法。当孩子的"眼里有光了",建立了对学习的真正兴趣,其他都是水到渠成:注意那一场戏,小高老师讲数学,马飞已经开始进入开悟状态。

《银河补习班》要传达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是什么素质教育pk应试教育陈词滥调,只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着七年的愧疚和长久的深情,用每一天的潜移默化,努力给孩子三重能力:建立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独立思考。

相比这些受用一生、动力无穷的能力,区区一个年级前十成绩也不是什么奇迹。更何况,这是一部电影,影史中那些励志电影,从《放牛班的春天》到《当幸福来敲门》,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阿甘正传》,不都是运用了这种适当的艺术夸张表现方式吗?

与其纠结于马飞的成功是否真实,倒不如思考如何拥有马皓文那样的教育方式。

巴塞君觉得以上说法也不无道理,你觉得呢?大家理性探讨下。

继续阅读